趙杰 王全寶
在堅決打擊“油耗子”的同時,應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通過多種地企合作等方式,讓油田經營同樣為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帶去實效,這樣也可調動地方參與油田保衛(wèi)工作的積極性
5月29日,肇東昌五鎮(zhèn)榆樹林油田,原野一派濃綠,黃色的“磕頭蟲”在其間有節(jié)奏地上下擺動,格外醒目。
“磕頭蟲”腳下涌動的,是有著“黑金”之稱的石油,它源源不斷地被抽入既定管道,也引發(fā)周圍無數(shù)的虎視眈眈和鋌而走險,3個月前鋃鐺入獄的“老鑿子”滕國福等一干人即掘金于此。
滕國福等在當?shù)匾恍┤丝谥斜环Q為升級的“油耗子”。“現(xiàn)在很多‘油耗子都依托公司實體、有保護傘,還有高科技偷油設備,已不是早些年的小打小鬧?!闭貣|一位在油田工作的人士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升級后的“油耗子”數(shù)量不多,但隱蔽性更強、破壞性更大。
“一條龍”
2009年起,肇東的哥李龍(化名)接上幾個乘客,上演了一出真實的“好萊塢警匪大片”?!叭缃裣雭碛执碳ぃ趾笈??!彼麑Α吨袊侣勚芸氛f。
“他們上車后告訴我上高速,然后再給我說怎么走。”李龍說,事后才知道是上高速遛車,在途中為一些拉油車保駕護航,一旦發(fā)現(xiàn)有檢查,就電話通知油車靠邊停下,假裝檢修。
“有時一停一兩天,有路警過問就說等人送換修零件?!焙髞斫洺1活愃瞥丝徒腥ュ捃嚨睦铨?,期間也被這些自稱是黑龍江省匯中鍋爐燃料油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中”)職工的人要求跟蹤過執(zhí)法車、疑似便衣等,有情況及時通報。
直到今年2月19日傍晚,“我照常拉了兩個人,他們說要到公司看看情況?!崩铨堥_車剛到哈大高速橋頭,看見匯中周圍站滿荷槍實彈的武警?!八麄兿萝噴Z路而逃”。第二天,李龍得知匯中公司被查封、百余人涉案被捕的消息。
《中國新聞周刊》在采訪中獲悉,類似李龍者在肇東不在少數(shù),他們有些是出租車司機,有些則是租賃車主。他們即便知道對方在做違法事情,但是出于較優(yōu)厚的利益回報,同時憚于其在當?shù)氐暮谏鐣再|,都不會選擇報警。
除了外有強大公司實體,內有偷、運、銷一條龍的嚴密流水線外,有數(shù)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保護傘”是匯中得以堂而皇之運營多年的重要因素。約一周前,已有專案組入駐肇東,“目前有數(shù)名主動投案者”,一位專案組人員說,不過他拒絕透露具體情況。
有了解案情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執(zhí)法部門一直有匯中的內線,“什么時候突擊檢查,什么時間在高速查車,這些內線都會提前告知匯中,而一些部門的負責人也由于獲取好處而對此睜只眼閉只眼,甚至直接充當保護傘”。
上述油田工作人員也稱,近年來偷油者的隱蔽性在增強,為數(shù)不少的“油耗子”和一些執(zhí)法者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保護傘成為一些‘油耗子存在的前提”。
據(jù)悉,“油耗子”的保護傘主要表現(xiàn)為:一些地方打著“治理污染”旗號,專門成立以回收落地油為名的“收油大隊”,當?shù)毓ど滩块T為其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使其不法行為合法化。一些地方的油區(qū)辦領導兼任油氣開發(fā)公司總經理,開有自己的公司,原料全是打孔流出的落地油。
亂象叢生
上述油田人士認為,“油耗子”一般會選擇油井比較稠密的地方下手,因為這樣偷油的機會更多,也更易隱蔽,而這些地方都是大油田油源豐富的主要采油區(qū)。匯中涉案的大慶油田幾個廠和榆樹林油田的東北區(qū)域一些采油區(qū),均為采油重點區(qū)。
除了依附于大公司生存的“油耗子”,有一些單獨偷油并銷售的小“油耗子”也不少。和2000年前后“家家戶戶冒煙開煉油廠”的情況不同,這些單打獨斗的偷油者在小煉油廠被取締后,都會開拓新的銷售點,“大多會賣到肇東往南直至哈爾濱等地”。
據(jù)悉,市內打著各種幌子從事偷油的公司、哈爾濱附近的個體煉油廠、吉林與黑龍江交界處的煉油點,成為肇東以及鄰縣涉油犯罪分子的主要銷贓渠道。
據(jù)榆樹林油田一個采油隊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油耗子”主要通過油井的取樣孔或者在管道上打孔等方式偷油。
除了肇東,與其毗鄰的肇州縣“油耗子”同樣活動猖獗。據(jù)該縣檢察院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近年來,該院受理涉油案件數(shù)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從2005年受理批捕涉油案件78件119人,占批捕受案總數(shù)的48%,到2007年的164件266人,占批捕受案總數(shù)的63%,2008年僅上半年此類案件就達191件285人。
“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涉油案件受案數(shù)呈逐年遞增趨勢,并且占檢察機關受案總數(shù)的比例也不斷上升?!眻?zhí)筆該報告的檢察官高權總結認為。
同樣不止是大慶油田,中國諸多大油田均久已飽受“油耗子”偷油之痛。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只要是大油田存在之處,就不斷有偷油案或事故發(fā)生。去年10月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實施座談會上,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指出,2002年以來,共查破涉油案件3.9萬起,查處犯罪嫌疑人2.9萬名,打掉團伙2871個,取締非法涉油廠點1.3萬家。
共享機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田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雖然很清楚“油耗子”的作案方式,但是也不能保證做到完全防范。目前的防范措施主要是通過監(jiān)控平臺的溫度測量變化。
據(jù)《中國新聞周刊》實地了解,在監(jiān)控平臺上,每一到兩個油井監(jiān)控管道會有一個溫度計,“如果在出油管道上發(fā)生事故,或者有人偷油,溫度會迅速上升?!边@位負責人說,一旦檢測到某個油井對應的溫度計溫度上升,他們會迅速派工作人員過去,嚴重時會報警。
但是,前述油田工作人員也說,這樣的監(jiān)控只能暴露問題,靠其抓捕偷油者卻很難。因為一些“油耗子”已經和某些執(zhí)法人員串通;另外有不少偷油者是集體作案,各有分工。
“社會轉型時期人們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各方面利益關系重新調整,加之油田地區(qū)與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使侵害油田犯罪活動出現(xiàn)了新的規(guī)律和特點,而油田保衛(wèi)在運作機制、防范體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嚴重不適應新形勢變化的要求,急需研究和解決?!贝髴c油田一位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據(jù)其分析,目前偷油涉案主體主要有農民、個別企業(yè)職工和管理人員等,比較復雜,一些犯罪分子專門以盜搶原油及油田貴重物資為職業(yè),有的是有組織的犯罪集團、甚至是家族式犯罪集團,有的專門操持某個環(huán)節(jié),或盜、或運、或銷等。
另外,犯罪智能化、暴力化傾向是近年來“油耗子”的犯罪新特點。而一些管理者與犯罪分子相互勾結,同樣不容忽視。加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導致量刑標準不清、以罰代刑等問題突出。
高權也認為,以罰代刑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因為對偷油者多以罰款或罰金刑進行處理,造成其對侵害油田違法犯罪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偷油被抓交點罰款了事,而罰款、罰金交上后,因為一心想挽回經濟損失,更增加了偷盜的想法,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另外,涉油犯罪證據(jù)難收集、犯罪難界定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因此,上述大慶油田負責人認為,從國家層面,應盡快完善相應法律法規(guī);從執(zhí)法部門角度,應堅持重點打擊,主要打擊源頭犯罪、職業(yè)化犯罪等,同時要切斷內外勾結紐帶;對企業(yè)而言,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同時要防范內部員工或管理者與“油耗子”的勾結,“關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以減少外部犯罪機會。
同時,他建議應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通過多種地企合作等方式,讓油田經營同樣為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帶去實效,這樣也可調動地方參與油田保衛(wèi)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