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鋼,段小燕,向 田
恩施自治州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湖北 恩施 445000)
我國是肝病大國,也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高發(fā)區(qū)。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沒有臨床表現(xiàn),但在血中可檢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我國HBsAg攜帶者約達1.2億[1]。因此加強HBV的血清學檢測,了解人群HBV感染水平,防止HBV在人群中傳播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本地區(qū)自然人群HBV感染狀況,我們對進行HBsAg檢測的6 986例HBsAg檢測自然人群的檢測記錄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資料來源2009年3月~2010年1月來我院健康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人群的HBV血清標志物檢測結(jié)果。
1.2檢測方法與判定標準被檢人靜脈采血3~5 mL,分離血清備用。HBsAg篩查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試劑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按說明操作和判定結(jié)果,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2.1 HBV感染情況6 986人中,檢出陽性459人,陽性率6.59%。其中,男性3 853人,陽性305人,陽性率8.0%;女性3 133人,陽性164人,陽性率5.0%,性別間差異有顯著性(χ2=19.836,P<0.05)。
2.2各年齡組HBSAg感染檢出情況從表1可見,以>50歲組陽性率最高,41~50歲組次之(6.99%),21~40歲組和<20歲組感染率較低(分別為5.8%及6.27%)。<20歲組與20~40歲組感染率差異無顯著性,20~40歲組與>41歲組(合并41~50歲組別和>50歲組別)及20~40歲組與>50歲組感染率差異均有顯著性。
表1 各年齡組HBSAg感染情況
乙肝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我國人群的檢出率為10%[2],除去垂直傳播外應該是跟中國人吃大鍋飯的傳統(tǒng)經(jīng)皮膚粘膜傳播相關。而此次我們調(diào)查的檢出率為6.59%,明顯比全國的流行率低,可能與早期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人員流動性相對較小有關。不同性別的HBV檢出率差異有顯著性(P<0.05),可能與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女性就業(yè)率相對較低有關。在不同年齡組的HBsAg感染中,>50歲組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齡組,可能與這部分人群的社會活動較為頻繁有關。在6 986例被檢測者中,20~40歲者3 270人,這可能與早期乙肝疫苗接種及各單位重視職工健康相關。但單純HBsAg檢測有其漏診率,單純檢測容易漏診既往感染和非典型乙肝患者,對于HBsAg陽性者也得看其病毒攜帶情況及傳染性的強弱,因此,健康體檢時應盡量檢測HBV5項血清標志物。若HBV的5項檢測結(jié)果為大三陽或是小三陽,就應該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雖然2010年2月12日衛(wèi)生部關于修改《公共場所衛(wèi)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規(guī)范性文件部分內(nèi)容的通知刪除入學、就業(yè)體檢表(包括體檢項目)中涉及乙肝項目檢測的有關內(nèi)容,但從個人健康出發(fā),還是應對以下人群加強免疫:孕婦、嬰幼兒、過去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青少年以及感染性危險不斷增加的成年人[3]。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健康教育,增強個人防護意識,改變生活習慣,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
[參考文獻]
[1] 李文明.流行病學(4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98-304.
[2] 范竹萍,邱德凱.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J].胃腸病學,2002,7(5):289-292.
[3] 徐偉民.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和預防[J].肝臟,2003,8(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