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豪
敘利亞雖小,確實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發(fā)源地之一。也許是因為羅馬人長達幾個世紀的統(tǒng)治,敘利亞人是我見過的所有阿拉伯人里面,膚色最接近西方的阿拉伯人。有些地方,你一輩子走未曾會想到去,但是那里如天堂般美好,天方夜譚里那位美麗的公主講的很多事情,都曾經在那里發(fā)生。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它們還在發(fā)生,它們沒有欺騙你。
天方一城,大馬士革
身上死海里淤泥的礦物香味還沒來得及散去,我們轉眼已經從約旦地界跨入敘利亞。在邊境的兩頭。分別是兩國首腦的頭像,一邊是約旦小國王,一邊是阿薩德總統(tǒng)。他們隔界相望。似乎在聊些什么。而當汽車駛入敘利亞邊境線的時候。出租車駛過一片水汪汪的洼地。司機告訴我們。那是敘利亞邊境檢察站給我們安排的見面禮:給從約旦過來的汽車消毒。
汽車駛入大馬士革城。它像中東任何一座城市一樣繁忙而混亂,這依然是一個讓許多換了顏色或改了味道的古城汗顏的城市。這不僅僅是因為大馬士革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的稱號(它的歷史可以回溯到4000年以前甚至更久),而是在于我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兩座城市在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也照樣可以渾然一體:新城和老城。大馬士革古城由幾道具有城門的防衛(wèi)城墻圍護,它的布局保持了自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fā)時期形成的風格,城市設計保留了一些羅馬和拜占庭時期的規(guī)劃結構。走進大馬士革古城區(qū),《一千零一夜》中的東方市場景象立刻撲面而來:狹長的街道。首飾作坊和銅器店的敲打聲不斷,街上人來人往,烤羊肉的香味在空氣中飄蕩。不說那壯觀的神廟、教堂和城堡……單單是這些活生生的敘利亞人生活的古宅深巷、浴室茶館、集市商鋪。就在人們心中抹下了厚重而神秘的阿拉伯世界色彩。
大馬士革興許是中東地區(qū)最需要提醒游客提前預訂客店的地方。如果你沒有預訂就擅自抵達闖入這座城市,沒準你會倒霉到露宿街頭。因為客店不是很多,而且?guī)准矣忻目偷臧炎约喊骑喌镁?、舒適又可人。害得很多客人住進來就不想走。在這一點,大馬士革的客店真的是出了名的。我說的這些客店,基本上都是由過去上百年的古宅改建而成,三四層的高度,挑高的一層,中間天井上方,大都有一層厚厚的爬墻草作為遮蔭,下面是舒適的水臺、藤椅,大理石噴泉總是慢悠悠地往外冒水,你可以坐在那里乘涼,抽管蘋果味的水煙,學點常用的阿拉伯語。偶爾回頭,還有慵懶的貓咪和你作伴。如果你去敘利亞還想住星級酒店,那你就太“委屈”自己了。住這種老宅子,是當仁不讓的選擇。記得有一次,我跑到阿勒頗的一個古宅子里。這是當地最好的一家旅館,叫做DiwanRasmy。它有五百年的歷史了,也是由一個過去的總督的私宅改建而成。那天晚上。我看到門口很多保衛(wèi)在忙這忙那,一問,原來第二天有敘利亞的副總統(tǒng)來阿勒頗訪問,選擇下塌這里。你知道,這里的普通房間,也就二三百人民幣的價格,這相當于國內大城市毫無特色的普通標間。
在敘利亞,所有的博物館和名勝古跡,門票最高也就是150敘利亞磅,折合成人民幣也就是15塊錢左右。如果能證明自己是學生身份,還可以享受3折。如此體恤的跳樓價,讓我想起敘利亞的立國文化體系里,是蘊含著貨真價實的“社會主義”實踐的。雖然離開敘利亞多日,我對我剛抵達敘利亞見到的一幕久久難以忘懷。那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五中午。我在倭瑪亞清真寺旁邊的巴扎里穿行,這時候,遠處傳來宣禮塔敦促穆斯林去寺廟禮拜的高亢聲音。我看到,小商小販們剎那間全都放下手中的活。就地在巴扎的過道里鋪上毯子,開始匍訇著對著麥加朝拜。
外來移民和難民
大馬士革的難民營有兩個,一個是四五十年代聯(lián)合國難民署在這里蓋的巴勒斯坦難民營,還有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蓋的伊拉克難民營。驅車到了入口。我發(fā)現這些傳說中的難民營,其實不過是居住更密集、條件稍微比城里其他地區(qū)差一點的住宅小區(qū)而已。雖然建得較早。巴勒斯坦難民營的處境要好一些。因為這塊土地是聯(lián)合國買下來的。難民們可以永久居住在這里。也可以去大馬士革的其他區(qū)域自由活動。可以憑他們的難民證去找工作。打工。相比之下,伊拉克人就要差一些。政府限制他們在城里找工作。他們的生活來源更加無法保證。我們在巴勒斯坦難民營里的水果攤上左挑右選,捧了兩個大西瓜到車上。這里的物價,比城里其他地方要稍微便宜一些。我還在大街上看到了國內產的奇瑞轎車。不過是加長版的。因為阿拉伯人體型更寬大,奇瑞公司為他們專門定做了加長的車型。
A先生在阿勒頗經營一家非常不錯的客棧。我住在這里快五天了,一直沒見到這個年輕的老板,直到有一天我在露臺上打太極拳,結果就被他逮個正著。他是土耳其裔人,他的母親是一個土耳其富商的女兒,因為經商認識了敘利亞商人。也就是A現在的父親。后來全家人在阿勒頗安家落戶,A因為成績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后就被挑選到總統(tǒng)府當了保鏢。這個大家庭家底殷實,母親平時在城郊的一套1000平方米的別墅里居住。兒女們到周末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去和父母團聚。炎熱的夏天,孩子們在別墅里的游泳池里戲水玩耍,大人們就相約著去附近的清真寺做禮拜。
這里有個修道院
距離侯馬城大概100公里的南阿拉伯沙漠腹地。有一個叫做ma musa的修道院,是一群西方傳教士在上個世紀從一個2000多年的古廟發(fā)掘后重新修建起來的。在保羅教父和他的西方同伴努力之下,從一個廢棄的擁有2000年歷史的古堡變成一個現代修道院、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qū)。神父們自己鑿井、發(fā)電、種菜、植樹、放羊、做奶酪、修葺圖書館。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為了感受修道院的特殊氛圍,我和兩個德國接生護士和兩個荷蘭大學生雇了一輛車鉆進這片沙漠,然后棄車步行。爬上了這座陡峭的巖峰。我在那里呆了一個星期。我發(fā)現我愛上了這個地方。我們被安排睡在溶洞改造的房子里,修道院在后面的一座山上,養(yǎng)了40多頭羊,并種了莊稼。早上起來的時候,我?guī)托奘總儚纳筋^的鏈條傳送帶上取下新鮮自制的牛奶。學習如何做奶酪、以及如何安全地焚燒垃圾。而一天的高潮,則是兩個小時的靜修,它們管它叫meditation。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在一個2000多年的古廟里靜坐冥想,走入空靈境地,然后被牧師悠揚的牧笛聲喚醒。修女Diane法國來的植物學博士,她告訴我,經過幾個朝代的變遷。修道院里墻上的古代壁畫已經有6層厚了。我覺得,他們正在為這個古堡貼上畫上第七層壁畫,不過這層壁畫是無形的罷了。
古城阿勒頗
和大馬士革相比,其實阿勒頗是一座更古老的城市。有考證,這座城市在8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居住。但是,這座城市并不想向世人炫耀它的古老,這里的人都很低調地生活著。這里北部接壤土耳其,西部對望塞浦路斯,卻是敘利亞境內最保守的一個城市。但是在我看來,卻是最有內涵的。想一想吧,當非洲的原住人跑到這里來玩耍的時候,別說歐洲還是一片荒蕪,我們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阿勒頗古堡(Citadel)是聞名中外的一個文明遺跡,它有
20米高。建在一個5米高的人工土堆上。土堆的四周是護城河,不過現在已經干枯了。阿勒頗沒有高層建筑。登高到古堡的最高處。就可以俯瞰這座千年古城了。當我在古堡里游蕩的時候,一群孩子攔住了我的去路。他們想給我買飲料喝。我欣然同意。領頭的一個孩子年紀最大。當他知道我來自中國,居然指著古堡廢墟說,當年蒙古人從你們那里出發(fā),鐵騎踏遍整個亞歐大地,這里也成了一片廢墟。在這樣一個偏僻陌生的地方,孩子有關中國的知識讓我驚訝。后來我才發(fā)現。他在中國深圳在這里開的一個化妝品廠做工。正當我為忽必烈的行為想做些辯護的時候。我發(fā)現身邊的另外幾個孩子突然消失在古堡里了。等他們再次出現在我的面前,他們告訴我:剛才他們看到幾個長得像從美國來的西方游客,于是躲在暗處向他們投擲石塊。雖然有心理準備。他們的行為還是讓我很驚訝。在我眼里,年輕一代的中東人對西方其實是不反感甚至是熱衷于西方文化的。更加啼笑皆非的是。其實那幾個游客我認識。他們是西班牙人,并不是什么美國人。
談起阿勒頗,不能離開一個人,那就是一戰(zhàn)時期的英國情報軍官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后來人稱“阿拉伯的勞倫斯”,同名好萊塢老片的原型。一個日落的下午,就著陽光,我特地邀友去巴倫酒店大堂外的吧臺上喝啤酒。巴倫酒店可能是城里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公開在外面喝啤酒的地方。我一邊咂摸著在當地釀造的德國Henningar啤酒,一邊想象勞倫斯是如何在這個酒店度過那段戰(zhàn)爭歲月的。我的奧地利朋友在桌上攤開他的記事本。上面有一張勞倫斯當年尚未付清的一張對賬單的原始記錄:
3月4日,住4天,含早餐,32mejidi(奧斯曼土耳其貨幣)
4月1日,一瓶Cordon Rouge香檳,mejidi
6月8日,再住4天,不舍早餐。30.5mejidi
如果根據這張賬單做簡單粗暴的揣測,這位大間諜的生活好像是有點每況愈下,后來是不是干脆連早餐也不在酒店里吃了。不過,香檳還是要開的,還是當時最好的香檳,這個品牌的香檳的母公司mumm集團在2004年贊助了上海F1拉力賽,我去給他們拍照了,雖然我不太懂香檳,我還算明白。
順便要再說說阿勒頗的巴倫酒店。亞美尼亞Mazloumian大家族里的爺爺從亞美尼亞去耶路撒冷朝圣,路過阿勒頗,發(fā)現這一路的商旅客棧一無是處。決心開一個像樣的旅館。由于經營有方,1906年開張的巴倫酒店馬上成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東最知名的政治社交場所。人們要打聽一點有關政治和戰(zhàn)爭的一些小道消息,都會去那里的酒吧坐坐。除了上面說的大間諜住在202房間,隔壁203房間住過偵探小說大師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她的丈夫,而敘利亞國王faisale在205房間宣布敘利亞獨立。至于總統(tǒng)房,更是住過像阿聯(lián)酋的國王和大財閥洛克菲勒這樣的人物。喝完啤酒,我上到二層,看到了一張東方快車的宣傳海報:上面寫著:歡迎搭乘東方快車。倫敦一巴格達,只需要7天。想必這張海報的旁邊,應該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房間了。當年的每個早晨。她就是從這個房間里走出來,和服務員說“good morning”,然后穿過大堂吧,來到花園的小桌上,一邊品著英式早茶,一邊寫就這些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