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丁 瓊
(深圳市福田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高敏C-反應蛋白(CRP)是高度敏感的炎癥指標,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涉及損傷、炎癥、滲出、變性和血栓的形成[1],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粥樣斑塊的局部和全身炎癥反應可以增加冠心病的發(fā)生[2]。血漿凝血因子(FIB)是機體炎癥反應的敏感標志物,又是重要的凝血因子,CPR和FIB水平變化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和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關系密切[3]73。本研究應用益氣活血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80例,探討對CRP和FIB水平的影響。
選擇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80例。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和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制定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4];冠心病心絞痛癥狀分級參照相關文獻標準[5]。排除合并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梗、心衰,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肺纖維化,急性腦血管病變。80例患者隨機分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組(簡稱治療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67.1±6.1)歲,冠心病平均病程(11.3±3.5)年;西藥組(對照組)35 例,男 19 例,女 16 例,平均年齡(65.1±5.8)歲,冠心病平均病程(10.2±3.3)年;2 組在年齡、性別、病程、心絞痛分級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硝酸酯類、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對癥處理采用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活血方合劑(自擬方)(方藥組成:黨參 15 g,黃芪 30 g,白術 15 g,丹參 15 g,郁金 15 g,田七(研末)5 g,赤芍 15 g,甘草 5 g,茯苓 15 g。由我院煎藥室提供,150 mL/包),1包/次,2次/d。兩組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治療期間不用其它中藥。
所有患者均在入選后次日清晨空腹采肘靜脈血6 mL,其中 2.7 mL 置于 3.8%枸櫞酸鈉抗凝管中(1∶9抗凝),離心(3 000 r/min,5 min)分離血漿,采用凝結(jié)法測定 FIB,正常值:FIB≤4.0 g/L;剩余血注入普通試管直接離心(3 500 r/min,5 min),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 CRP,正常值:CRP≤5.0 mg/L。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血清CRP、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治療前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CRP、FIB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后CRP、FIB水平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FIB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FIB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n CRP(mg/L)FIB(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5 6.28±0.80 3.52±0.65△* 4.86±0.78 2.65±0.29△*對照組 35 6.35±0.79 4.85±0.81* 4.59±0.56 3.45±0.38*
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AS),炎癥反應貫穿AS的整個過程,炎癥與心絞痛的關系密切。血清CRP和FIB是機體非常敏感的炎癥和組織損傷標志物。在心絞痛發(fā)生、發(fā)展中,局部和全身的炎癥及纖溶起著重要的作用[6]。CRP是一種能與肺炎雙球菌的莢膜成分C-多糖體反應的急性期反應蛋白,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參與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最近的研究表明,所有的炎癥遞質(zhì)及細胞因子中,CRP是預測未來心血管危險最有價值的炎癥標志物[7]。FIB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血漿糖蛋白,參與血液凝固。近年來發(fā)現(xiàn)血漿FIB增高有促進心絞痛發(fā)病的作用。FIB含量升高預測著AS斑塊的進展、破裂和栓塞[8]。CRP、FIB 兩者水平變化與心絞痛的嚴重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關系密切,是一個較好的用于評估心血管病變程度心絞痛危險性的綜合性指標[3]75。
冠心病屬中醫(yī)學“胸痹”、“心痛”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氣虛為本,血瘀為標。氣為血帥,陰陽互根,氣血協(xié)調(diào)則營衛(wèi)和諧,氣血乖戾則虛瘀互見。故冠心病臨床多為氣虛夾瘀者,在病程的不同階段都有氣虛血瘀表現(xiàn),如乏力、少氣懶言、胸悶等,治宜補氣治本,活血治標。益氣活血方中黃芪、黨參、白術益氣健脾;丹參、田七末、赤芍、郁金活血化瘀;云苓健脾利水;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有益氣活血功效。
本研究表明,益氣活血方治療冠心病有一定療效,治療后血清CRP、FIB含量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益氣活血方能顯著降低血清CRP、FIB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AS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
[1]譚 虹,金 鑫,徐 慧.冠心病患者血尿酸、高敏C-反應蛋白(CRP)檢測的臨床意義[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47-48.
[2]MULVIHILL N T,F(xiàn)OLEY J B.Inflamm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Heart,2002,(87):201-204.
[3]曲 哲,葛 華.C-反應蛋白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對心絞痛患者的預后價值[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1):73-75.
[4]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和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 [J].中國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95-206.
[5]陳貴廷,薛賽琴.最新國內(nèi)外疾病診療標準[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214-215.
[6]李愛英,李 琳,黃 暄,等.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心血管病雜志,2002,7(1):15-17.
[7]RIDKER P M.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rationale for screening and primary prevention[J].Am J Cardiol,2003,(92):17-22.
[8]李 瑩,段 威,王 觀.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與冠心病的關系[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5,11(13):1 850-1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