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抗戰(zhàn)時,他住在重慶,他住的地方旁邊是竹林,有一天,他屋里地上冒出了一棵竹筍。他沒有時間去打理。竹筍漸漸變成了竹子,竹子漸漸長大了。他還是沒有時間去打理,任憑竹子長。后來,竹子一直長到天花板上去了。他想起晉人“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典故,于是給這茅屋起了齋名,叫“有君堂”。
這是國畫大師李可染的故事。對于這個故事,可能知者寥寥。而另一件事,應該說是不知者寥寥。
2010年11月22日,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長征》拍到一個多億,這事給了藝術界相當大的震撼:為什么一幅當代的水墨畫價值竟達一個多億?
一幅畫值多少錢,我對這事看得挺淡的。我關注的是,一個人怎樣才能像李可染先生那樣達到藝術上的爐火純青?藝術成就的大小,除了天分之外,恐怕還在于對時間的利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師在“文革”期間說過的一句話:“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確實沒有時間去做壞事?!?/p>
一個人連干壞事的時間都沒有,他把時間用在了哪兒呢?
1954年,李可染和張仃、羅銘想去江南寫生,他在一家雜志社預支了一百元稿費。邊走邊畫,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腳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行走,對他來說,是件痛苦的事。可是,他硬是穿著這樣的鞋走了幾個月,鞋子磨破了幾雙。幾個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個人幾個月一百元錢竟然沒有花完。原因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行走和畫畫上,沒有時間花錢。
李可染先生多才多藝,除了繪畫,還會拉胡琴,精通京劇。京劇對他來說,既是愛好又可消遣。1944年的某一天,他曾一連失蹤三天。回家后,妻子才知道,他聽京劇連聽了三天三夜。妻子責問:“李可染,你要是這樣只迷戲,你的畫還能成嗎?”
從此,在他的時間里,他刪去了拉二胡和聽京劇的時間,一心一意,心無旁騖。
我很少將“爐火純青”這個詞,用于形容文藝作品。但當我看到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心中只有震撼,用“爐火純青”譽之猶嫌不足。在他的《五牛圖》里,先生云:“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眱H用黑白兩色,竟畫出了牛背皮毛上的反光,真是“力大無窮”,先生說的是牛,我說的是藝術感染力,這是溫柔的力量。字與畫,真的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看他的作品,獲得的不僅僅是非凡的審美感受。從他的繪畫中,能尋找到他生命中所有的時間。從中能明白,他一生的時間用在了何處。
(圖/李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