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傳記文學作家葉永烈接受采訪,談研究歷史的心得體會。他指出:事實不能被屏蔽。
不以后來論當初 我覺得衡量一個歷史人物,只要他對歷史的影響大,就值得研究。比如李鑫,在幾乎所有粉碎“四人幫”的材料中都沒有提及。其實在粉碎“四人幫”這件事上,他的功勞非常大。當時他騎著自行車去給華國鋒通風報信,首先向華國鋒建議“先下手為強”。不提他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康生的秘書,之后又犯了一些錯誤。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蠟像,毛澤東站在最中間,其他代表坐在周圍。事實上當時主持會議的是張國燾,毛澤東是記錄員。中共二大紀念館的畫像就更匪夷所思了:李大釗坐在共產國際代表旁邊,陳獨秀站在李大釗后面。怎么會讓陳獨秀站在李大釗后面呢?陳獨秀當時的地位比李大釗高,歲數也是陳比李年長十歲。我始終堅持“不能以后來論當初”,歷史記錄,就應還原親歷者當時的樣子。
不回避歷史 我在《毛澤東與蔣介石》中提到,論持久戰(zhàn)的觀點,蔣介石在毛澤東之前就提出了。另外還提到,西安事變發(fā)生的時候,毛澤東高興地說“審判蔣介石”。我們一直回避這個問題,說毛澤東主張和平解決。其實是周恩來到達西安之后,毛澤東召開政治局會議,才提出來和平解決的。我覺得毛澤東當時有殺蔣的反應很正常。當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文件里記錄了毛澤東的講話,可以證明毛澤東當時確實是這么想的。這些細節(jié)都沒有被披露過。
回憶錄是珍貴的財富 如果周恩來或者鄧小平能夠留下一部回憶錄,都是非常珍貴的財富。我認為,他們記憶里面的歷史事件不僅僅是屬于他們的,也是人類共同的寶藏。
陳公博曾在中共一大會議結束后寫了一篇《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發(fā)表在《新青年》上,因為寫得比較隱晦,當時人們看不出來他究竟在寫什么會議。直到1961年,才有人看出來其實就是在寫中共一大,一下子從中考證出關于中共一大的許多重要史料。
我在美國看到《蔣介石日記》,很有感觸。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白天和毛澤東談判,晚上就在日記里罵毛澤東。若不是當年的日記被保留下來,這些生動的歷史場景就無從得知了,多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