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芹,楊雪萍,劉 衛(wèi)
鉤藤總堿有明確的降壓作用,是鉤藤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天麻鉤藤飲中,要求鉤藤“后下”,這表明鉤藤的有效成分對熱不穩(wěn)定。鉤藤總堿緩釋滴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8醫(yī)院研制的抗高血壓制劑,為確保其療效,實驗以鉤藤總堿為指標,考察了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的熱穩(wěn)定性?,F(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鉤藤總堿緩釋滴丸(080623、080624、080625),第88醫(yī)院制劑室產(chǎn)品;鉤藤堿對照品,異鉤藤堿對照品(中藥固體制劑制造技術(sh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 效 液 相 色 譜 (HPLC)儀 ,Agilent 1200,Hypersil C1825cm×4.6 mm色譜柱。
2.1 鉤藤總堿的含量測定方法 取鉤藤總堿緩釋滴丸6粒(相當于鉤藤總堿約50 mg),精密稱定,研碎,加氯仿使溶解,精確加入25 ml 0.01 mol/L硫酸標準液,在水浴上揮去氯仿,過濾,瓶中殘渣用適量蒸餾水洗滌2次,過濾,合并濾液和洗液,加入甲基紅-亞甲藍混合指示劑2滴,以0.02 mol/L氫氧化鈉溶液滴定,由櫻紅色至黃綠色為終點??倝A量以鉤藤堿計,每1 ml 0.01 mol/L硫酸溶液相當于7.68 mg鉤藤堿。
2.2 鉤藤堿、異鉤藤堿的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流動相∶甲醇-水(60∶40)含 10 mmol/L 三乙胺,HAc調(diào) pH=7.5;流速 1 ml/min;測定波長 254 nm;在所擬色譜條件下,鉤藤堿的理論塔板數(shù)不低于1500。精密稱取鉤藤堿或異鉤藤堿對照品5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得對照品溶液。分別取對照品溶液1.2、2.0、2.8、3.6、4.4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樣20 μl,做HPLC分析(圖1)。以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峰面積A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A(鉤藤堿)=11.132x-1.232,R=0.9998
A(異鉤藤堿)=21.243x-2.081,R=0.9991
根據(jù)此標準曲線(線性范圍0.48~1.76 μg)取鉤藤總堿緩釋滴丸3粒 (相當于鉤藤總堿約25 mg),用甲醇溶解后濾過,25 ml定容,進樣量20 μl。測定鉤藤總堿中鉤藤堿和異鉤藤堿的含量。
2.3 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的穩(wěn)定性考察 將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置密閉、避光容器,25℃環(huán)境中,每隔90 d測定鉤藤總堿、鉤藤堿和異鉤藤堿含量,結(jié)果見表1。
表1 鉤藤總堿緩釋滴丸中各成分(占提取物%)的熱穩(wěn)定性考察(n=3)
圖1 鉤藤總堿的HPLC
2.4 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的熱加速試驗 將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置密閉、避光容器,分別在40℃和60℃(烘箱)環(huán)境中,每隔90 d測定鉤藤總堿、鉤藤堿和異鉤藤堿含量,結(jié)果見表1。結(jié)果表明,鉤藤總堿緩釋滴丸中,異鉤藤堿不穩(wěn)定,在40℃和60℃中180 d以后,其含量的降低有顯著意義。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有文獻報道鉤藤煎煮20 min其降壓有效成分就有部分破壞,導(dǎo)致其降壓作用減弱[1]。鉤藤中的生物堿是鉤藤降壓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作用強度順序是異鉤藤堿>鉤藤堿>鉤藤總堿[2],異鉤藤堿和鉤藤堿的穩(wěn)定性是決定其降壓作用的主要因素。鉤藤堿和異鉤藤堿占鉤藤總堿的含量分別為28.9%和14.7%[3],鉤藤總堿緩釋滴丸中鉤藤堿和異鉤藤堿約為實際含量的1/2(表1)。鉤藤堿和異鉤藤堿是同分異構(gòu)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zhuǎn)化,例如,在煎煮過程中異鉤藤堿轉(zhuǎn)化為鉤藤堿[4],也有報道認為煎煮過程中有新的成分產(chǎn)生[5]。可見,明確鉤藤總堿中各成分的變化情況對確保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的藥效有決定性的意義。
鉤藤總堿緩釋滴丸的熱穩(wěn)定性考察結(jié)果表明,制劑在25℃環(huán)境中保存270 d,鉤藤總堿中各成分的變化均不明顯,但隨著溫度升高,異鉤藤堿的含量明顯降低。提示鉤藤總堿緩釋滴丸在常溫下穩(wěn)定,但在較高溫度下可致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所以該制劑宜常溫保存,避免高溫。
[1]郭協(xié)壎,顧雨時.鉤藤的降低血壓作用(煎法及其降壓有效量的測定)[J].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59,1(1):46-47.
[2]王 盟,劉 衛(wèi).鉤藤總生物堿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8,25(3):361.
[3]王瑞儉,孫廣仁,孫寶民.鉤藤堿提取工藝研究[J].吉林林學(xué)院學(xué)報,1998,14(2):1090.
[4]杜 旭.鉤藤的研究(3):鉤藤的降壓活性成分及提取過程中含量的變化[J].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2000,26(6):370.
[5]黃卓謙,劉建利,王玉英,等.鉤藤煎煮過程中化學(xué)成分變化的研究[J]. 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2008,38(1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