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彬,馬小明,江 楠
(華南理工大學化工機械與安全工程研究所,廣東廣州 510640)
板式換熱器是一種結構緊湊、性能高效的換熱設備。由于具有換熱效率高(其傳熱系數(shù)比管式換熱器高3~5倍)、占地面積小(為管式換熱器的1/3)、板片形式多、組裝靈活、拆卸清洗檢修方便等特點,板式換熱器被廣泛應用在石油、化工、食品等各個行業(yè),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1]。板式換熱器主要的失效形式有密封失效、腐蝕失效、斷裂失效和結垢堵塞[2-3]。
文中所分析的失效設備為某化工廠A305板式換熱器(甲醇冷凝器),其板片密封槽開裂,換熱板材質為304不銹鋼(相當于國內牌號的06Cr19Ni10)。一側介質為冷卻水,進口溫度26℃,出口溫度34 ℃,工作壓力0.15 ~0.3 MPa;另一側為甲醇蒸氣,進口溫度80℃,出口溫度50℃,工作壓力0.015~0.03 MPa。為了查明板片開裂原因,避免類似情況重復發(fā)生,對此板式換熱器板片進行了失效分析。
從宏觀上觀察,發(fā)生開裂的不銹鋼板片,其冷卻水一側板片表面覆蓋著大量淺黃色垢層,有部分深褐色腐蝕痕跡,未發(fā)現(xiàn)裂紋和穿孔(見圖1);而甲醇蒸汽一側表面光亮,未發(fā)現(xiàn)垢狀物、裂紋及穿孔(見圖2);在密封槽上存在明顯的裂紋,裂紋主要沿板片密封槽走向,有明顯的分叉現(xiàn)象,局部有二次裂紋,裂紋附近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見圖3);對裂紋部分取樣打磨后發(fā)現(xiàn)有點腐蝕存在,腐蝕坑由冷卻水側向甲醇蒸汽側延伸(見圖4)。
圖1 開裂板片冷卻水側形貌
圖2 開裂板片甲醇蒸汽側形貌
宏觀觀察表明,換熱板片冷卻水側發(fā)生點腐蝕,腐蝕源于水側;板片裂紋具有應力腐蝕的基本特征,這可能與板片密封部位冷沖壓成型具有較高的殘余應力、冷卻水的化學成分、墊片和板片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關,需進一步檢驗。
圖3 板片裂紋形貌
圖4 裂紋部位腐蝕孔形貌
在板片斷面用線切割切取試樣,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斷口微觀形貌觀察。發(fā)現(xiàn)斷口表面覆蓋大量的腐蝕產物(見圖5);斷口表面存在泥狀花樣微觀形貌(見圖6);斷口表面呈現(xiàn)出不同位向的晶粒多面體外形的冰糖塊狀花樣,晶粒明顯,且觀察到沿晶二次裂紋(見圖7)和穿晶二次裂紋(見圖8);斷口表面具有準解理花樣,稍有撕裂嶺(見圖9)。
圖5 斷口表面的腐蝕產物
圖6 斷口表面泥狀花樣形貌
圖7 冰糖塊狀花樣及沿晶二次裂紋
圖8 穿晶二次裂紋
圖9 準解理面及撕裂嶺
微觀分析表明,斷口上發(fā)現(xiàn)泥狀花樣、冰糖塊狀花樣、準解理花樣及二次裂紋,具有應力腐蝕的微觀形貌特征。
從換熱器板片上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板片化學成分%
從測量結果可以看出,除Si質量分數(shù)較高和Ni質量分數(shù)略微偏低以外,其余各元素的含量均處于GB/T 20878—2007《不銹鋼和耐熱鋼 牌號及化學成分》中304奧氏體不銹鋼中規(guī)定的范圍內[4]。
Si含量偏高會提高材料冷變形加工硬化率,降低焊接性能,易導致冷脆[5]。Ni在不銹鋼中是形成奧氏體晶體結構的元素,能改善不銹鋼的耐蝕性和工藝性能。Ni含量偏低會對奧氏體不銹鋼的抗腐蝕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取斷口微觀分析試樣和換熱板外表面覆蓋層分別進行微區(qū)能譜分析與垢層衍射分析,結果見表 2,3。
表2 能譜分析結果%
由檢測結果可以看出,斷口表面和板片冷卻水側表面垢層都檢測出較多的Cl元素和S元素。由于板片表面結垢層位于冷卻水側,故可以判斷Cl-來源于工廠所用的循環(huán)冷卻水。輸送冷卻水的碳鋼管道發(fā)生的腐蝕造成了冷卻水長期循環(huán)過程中有害S2-的濃縮[6]。此外,密封橡膠墊片和密封膠材料組成中含有硫化劑,長期處于高溫和腐蝕介質中逐漸老化析出含 Cl-,S物質[7]。對奧氏體不銹鋼,在含有Cl-,S2-的介質中容易發(fā)生應力腐蝕,循環(huán)冷卻水中Cl-,S2-偏多導致板片的應力腐蝕。
從換熱器板片上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樣進行金相檢驗。檢驗發(fā)現(xiàn)未腐蝕部位試樣的金相組織形貌正常,可見均勻的奧氏體組織,部分晶粒呈孿晶分布,其上黑色小點為碳化物(見圖10);靠近板片冷卻水側腐蝕較嚴重的試樣斷口附近的表面粗糙不平,有金屬顆粒脫落,金相組織正常,未發(fā)生變化(見圖11);腐蝕嚴重部位的腐蝕孔下存在穿晶型裂紋,裂紋呈樹枝狀,其他部位金相組織正常(見圖12)。
圖10 未腐蝕部位金相組織 1000×
金相檢驗表明:材料為典型的奧氏體組織,晶粒形態(tài)均一,部分晶粒呈孿晶分布。金相組織正常,未觀察到脫碳層、晶粒增大等現(xiàn)象。發(fā)生失效的部位明顯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孔和穿晶型裂紋,腐蝕孔與裂紋都是從冷卻水側產生。
圖11 冷卻水側腐蝕部位金相組織 500×
圖12 腐蝕孔下裂紋形貌
在換熱器板片的換熱面和密封槽選取測試區(qū),每個測試區(qū)選取8個點進行殘余應力測試。測試結果見表4。
表4 殘余應力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顯示,密封槽上的殘余應力主要是拉伸應力,拉伸應力平均值185 MPa,少數(shù)點測出壓應力,壓應力平均值-100.5 MPa,說明密封面上以殘余拉應力為主,局部存在壓應力,而拉應力數(shù)值明顯大于壓應力;在熱交換面上的殘余應力全部是拉應力,拉應力平均值73.3 MPa,沒有測試點測出壓應力。兩測試面相比較,密封槽上的殘余應力明顯大于熱交換面。因此,應力腐蝕開裂主要是由于殘余拉應力引起的,裂紋全部集中在密封面上,測量結果與宏觀觀察結果相符。
上述理化檢測結果表明,換熱器板片冷卻水側換熱面發(fā)生點腐蝕,點腐蝕造成密封槽腐蝕開裂,裂紋呈樹枝狀,無明顯的塑性變形;斷口表面微觀分析成泥狀、冰糖塊狀、準解理花樣,存在沿晶和穿晶腐蝕二次裂紋;金相檢驗材料為典型的奧氏體組織結構,晶粒形態(tài)均一,部分晶粒呈孿晶分布,裂紋源于冷卻水側,具有典型應力腐蝕的基本特征。
腐蝕產物中檢測出較多的Cl元素和S元素,證明循環(huán)冷卻水介質中存在Cl-和S2-。奧氏體不銹鋼在含有Cl-和S2-的溶液中易發(fā)生點腐蝕,在應力作用下易發(fā)生應力腐蝕[8-9]。密封墊和密封槽之間存在縫隙,Cl-和S2-在縫隙處聚集濃縮,進一步加深了應力腐蝕開裂。
密封槽和換熱面均存在殘余拉應力,密封槽上殘余應力較大,隨著板片工作時間的增加,加上工作熱應力的影響,在密封槽上發(fā)生了應力腐蝕破裂。另外,換熱板材料Si含量較高和Ni含量略微偏低。Si含量偏高易導致冷脆,Ni含量偏低降低了不銹鋼的抗腐蝕能力。
綜上所述,換熱器板片腐蝕孔與裂紋均源于冷卻水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密封槽存在較高的殘余應力,板片長期處在含有較多Cl-和S2-的循環(huán)介質中發(fā)生了應力腐蝕破裂所致。此外,板片材料的缺陷降低了其耐蝕性。
304不銹鋼在冷加工量較大時易導致奧氏體中出現(xiàn)變形馬氏體組織,硬度明顯增大,對應力腐蝕更敏感。
建議改用316L,它不易出現(xiàn)馬氏體相,可以延緩應力腐蝕的發(fā)生。
[1]徐云武,黃長山,吳晉英,等.板式換熱器的清洗[J].清洗世界,2010,26(1):39 -43.
[2]郭德順.板式換熱器失效的主要因素及防范對策[J].化工進展,2001,(2):52 -54.
[3]董雷云,劉長軍,潘緝悌.板式換熱器不銹鋼板片失效分析[J].壓力容器,2005,22(5):50 -52.
[4]GB/T 20878—2007,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及化學成分[S].
[5]高宗仁.世界不銹鋼耐熱鋼牌號手冊[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4-19.
[6]劉凡永,廖景娛.氨冷凝器傳熱管腐蝕泄漏分析[J].壓力容器,2003,20(3):38 -40.
[7]宋兆煌,周文學,黨戰(zhàn)偉.用于板式換熱器的橡膠密封墊片[J].石油化工設備,2003,32(3):43 -44.
[8]杜清.不銹鋼換熱器管板產生裂紋的原因分析[J].壓力容器,2004,21(4):50 -53.
[9]廖景娛.金屬構件失效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