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媛媛 張進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籍貫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仕途坎坷,壯志未酬。65歲罷官回老家山陰閑居,由于陸游好垂釣,所以在他—生保存下來的9300多首詩詞中,其中專吟漁父之情或借漁寓志的約有300多首,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他寄情山水,托漁言志,在垂釣中深得其樂,詩情自胸中溢出,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垂釣詩篇,字里行間抒發(fā)著他淡泊名利、關愛百姓、主張統(tǒng)一的高尚情懷,堪稱垂釣文學史上的佼佼者。
山陰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那里有鏡湖、蘭亭、禹跡寺等人們所向往流連的名勝古跡,陸游的住宅就在鏡湖旁邊。鏡湖碧波蕩漾,魚兒歡躍,陸游閑來無事,日日投桿,從此也就和鏡湖結(jié)下了不解情緣。最能說明他釣魚癡迷的《長相思》曰:“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釣筒”,由此可見,陸游收桿歸去的時候,已地月明星稀的晚上了,可一躺下來,他便“孤舟正作苓箵夢”(笭箵——古時竹編的捉魚工具)。閉上眼睛還在回味他白日垂綸的情景,真不愧是位“老釣迷”。此時已歷經(jīng)坎坷與磨難的陸游,由于長期被放歸田里,已經(jīng)安于田園生活,再無所求了,如果拿官爵利祿來引誘他,他也不會出山去做官的。只想“揀得亂山環(huán)處,釣一潭澄碧”。他“賣魚沽酒醉還醒,心事付橫笛”,把釣得的魚換些酒回來,趁著還清醒的時候,把一腔憂怨吹給了橫笛,過起真正的隱居生活來了。雖然不再為官、不再從政、深居山野,把生活寄托給一葉小舟,但仍不失君子氣概,《采桑子》一詩:“三山山下閑居士,巾履蕭然。小醉閑眠,風引飛花落釣船”,便是對陸游心境的最好寫照。
陸游雖然做了幾十年的官,卻始終沒有得到高位和厚祿,而且因為廉潔,沒有積蓄,所以罷官不久,生活便逐漸貧困起來。正象他在《困甚戲書》那首詩里所說:“故人分祿米,鄰父餉魚食”,靠著朋友和鄰居的接濟維持生活。正是他的貧困生活使他與一般老百姓很接近,很自然地和農(nóng)民們成了親密的朋友。陸游和當?shù)剞r(nóng)民一起勞動,起早貪黑,養(yǎng)雞種菜,不辭辛苦。由于家傳和自修,陸游對醫(yī)藥頗有研究。居家無事,他常常騎著驢子給鄰近村子有病的人治病,施舍藥品?;趯r(nóng)民的了解、同情與關愛,這一時期,他也寫了不少反映農(nóng)民生活、描寫農(nóng)村風光的詩,如《舍北晚眺》曰:“紅樹青林帶暮煙,并橋常有賣魚船,樊川詩句營丘畫,盡在先生拄杖邊。”生動地描寫了家鄉(xiāng)迷人的秋色和魚水風情。他的《夜投山家》說:“生草茨廬荊作扉,數(shù)家煙火自相依,大兒飼犢舍邊去,小兒捕魚溪口歸。”用極為樸素自然的筆調(diào),描寫了江南農(nóng)村生產(chǎn)、生活的情況,飽含著熱愛家園、熱愛人民的深厚感情。
陸游,其作品始終貫穿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詩人,如果被我們稱之為“老釣迷”,自然不公道,其實陸游自號放翁也絕非閑散隱士,他一生力主統(tǒng)一,恢復中原,歷遭磨難,矢志不移,他的漁是志不在魚?!兑粎不ā非皟删洹叭碎g無藥駐流光,風雨又催涼。相逢共話清都舊,嘆塵劫、生死茫茫?!钡莱隽俗约簩r光易逝、山河破碎的感慨和自己未能報效祖國的遺憾,后一句“何如伴我,綠蓑青篛,秋晚釣瀟湘”,則表白了自己與釣桿作伴、消殘人生的苦悶與憂郁。陸游還有一首《鵲橋仙》詞描寫他退居故鄉(xiāng)垂釣的情景:“華燈縱博(奕棋),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原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詞的第一段前兩句,追溯了他當年穿上戎裝,馳聘國防前線南鄭(漢中)一帶,鐵馬秋風,豪邁的軍旅生活。后一句則敘述他由于一直堅持抗金復國的主張,并不斷把它表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里,而被加上‘嘲詠風月’的罪名被免去官職,回到故鄉(xiāng)‘獨去作江邊漁父’。第二段則描述了他在故鄉(xiāng)陸游的隱居生活。由此可見,陸游并沒有真正陶醉在湖光山色中,他的心境并不閑適和平靜,而是在密切關注著國事的發(fā)展,憧憬著國土的收復。詞中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憤恨,對朝廷的嘲諷和不滿。更能道出陸游真性的《訴衷情》詞,其下闕讀來更使人敬佩這位愛國志士:“胡末滅,鬢光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在滄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