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瑋
眾所周知,博物館、紀念館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博物館、紀念館也同樣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和更加廣闊的視野,面向世界、放眼未來,承擔銘記歷史、傳播文化的社會使命,進一步擴大國際宣傳,提升世界知名度。
當2010世博會隆重召開,上海這座東方魅力之城又一次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為進一步提升紀念館服務質量和講解能力,在上海世博會開幕之際,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在上海博物館、紀念館行業(yè)率先打造了一支全員雙語(中英)講解服務隊,為海內外觀眾提供優(yōu)質講解,架起跨文化交流的橋梁,筆者身為此舉親歷者,特撰此文,以作開展雙語講解工作的探討。
以Expo為契機,以ICS為助力,憑借高素質的講解員團隊,付以百倍努力,揮撒青春熱情,開創(chuàng)全員雙語講解先河。
1.借“世”而起,緊抓時間契機。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在上海召開不僅給申城帶來了大量的游客,形成空前的旅游效應,上海也通過世博這一平臺,全方位地向世界宣傳和展示著具有濃郁海派特色的都市景觀、人文魅力和城市精神。這一切都為上海更好更快地推進文博事業(yè)發(fā)展,提升各博物館、紀念館等地標性景點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創(chuàng)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2.依“視”而上,合作雙贏共進。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自建立以來,始終與媒體保持著緊密聯系,在建立起有效外宣途徑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開拓合作項目。在世博年里,“二大”與SMG外語頻道(ICS)以“雙語講解”為開展共建活動的主體,發(fā)揮ICS專業(yè)人員主觀能動和語言優(yōu)勢,遵循“資源共享、文明共建”的活動原則,共同打造文化與傳播志愿服務基地,推進雙方文化凝聚力和思想感召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
3.順“勢”而為,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雙語講解活動開展期間,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宣教部共有管理人員2名,這支隊伍在行業(yè)內具有學歷高、年紀輕的特點,且部門學習氛圍濃厚,年輕同志又都有著較強的上進心和學習能力。在宣教部組建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年輕的他們先后獲得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yōu)秀講解員”、“2009年上海地區(qū)博物館紀念館講解比賽三等獎”、“‘世博·靜安最愛’文娛場所服務員”、“靜安區(qū)青年文明崗”等榮譽稱號,充分展示出他們高品質的接待服務能力,這些都為雙語講解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有力保障。
1.促進國際交流。2009年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再度修繕擴建后以嶄新的面貌對外開放后,于同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里,是一座石庫門里的紀念館,城市中心的紀念地。紀念館以其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建筑、新穎多樣的陳列、專業(yè)規(guī)范的研究、積極互動的宣教活動,贏得了越來越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社會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特別是通過推出全員雙語講解這一服務項目,以更國際化的服務方式和更直接的語言溝通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弘揚革命精神、展示中華民族偉大成就,漸次達到講述本館史實,再現靜安人文,傳遞上海味道,促進我國博物館、紀念館事業(yè)和世界更緊密交流的目的。
2.優(yōu)化講解服務。講解是知識和語言高度綜合的藝術,是專業(yè)性、知識性和藝術性的綜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對講解員的職業(yè)標準和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是為更多人提供講解服務,優(yōu)化講解品質的一種具體體現。通過雙語講解服務隊的創(chuàng)建有效規(guī)范了英文講解稿內容,系統(tǒng)編寫了紀念館常用服務語,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項目均有擴展,使紀念館的窗口形象和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3.擴大場館宣傳。本次雙語講解活動緊扣世博契機應時推出,全員雙語的服務能力又成功領跑博物館、紀念館行業(yè),再加上ICS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適當的包裝宣傳,在世博年里塑造了一個“城市中心的紀念地、石庫門里的紀念館、世博園外的接待點”的經典品牌景點形象。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員雙語講解工作,從提出方案到隊伍建成,歷時6個多月、190多天,譯講稿、校發(fā)音、學禮儀、強培訓,講解員們團結向上、共同努力,用實際行動服務世博盛會,講述申城歷史,交流中外文化。
在此過程中,我們結合實際進行總結和分析,博物館、紀念館的雙語講解工作還需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拓展和提升。一方面,從博物館、紀念館的角度來講,要將雙語講解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列入全館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常態(tài)化運作和管理,并配合開展各類宣傳;另一方面,從講解員本身來講,要自覺加強語言能力的學習和培養(yǎng),熟練地掌握好這一溝通工具,并能不斷學習各國文化和外事禮儀,提升自己的整體素養(yǎng),真正成為現代博物館、紀念館中出色的對外宣傳員。
與新時代里博物館、紀念館的各項工作相比,全員雙語講解也許只是滄海一粟,但它卻為努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和諧發(fā)展,讓中國的革命歷史與斗爭精神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走向全世界做出了新的嘗試,為博物館、紀念館的宣傳教育工作樹立起了新的標桿。
[1]黃靜雅等譯.經營博物館[M].譯林出版社,2010.
[2]葉卉.淺談英語口語的自我訓練與提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