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超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它一般由四字構成,結構勻整,含義豐富,風格高雅,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教師運用成語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成語的一般常識,開闊眼界,增加知識,提高認識水平和閱讀、寫作能力。運用成語教學很多的優(yōu)勢作用:
絕大多數(shù)成語是從古代演變而來的,因而成語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它源遠流長,古代寓言故事,歷史故事,典籍作品都包含有大量的成語。教師運用成語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許多古典文化知識:
1.古代的神話傳說?!芭畫z造人”、“愚公移山”、“牛郎織女”、“嫦娥本月”、“夸父逐日”、“弈射九日”、“八仙過?!?、“精衛(wèi)填海”……這些神話里包含的成語,將我們帶入了一片神幻世界。這里有我國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對純真愛情矢志不渝的追求。
2.寓言故事,化深邃為簡易。“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葉公好龍”、“南轅北轍”、“濫竽充數(shù)”、“拔苗助長”、“越俎代庖”、“亡羊補牢”、“刻舟求劍”、“畫龍點睛”、“買櫝還珠”、“塞翁失馬”、“一傅眾咻”、“與虎謀皮”、“一夔已足”……數(shù)不勝數(shù)的寓言故事,閃耀著智者的光芒,點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3.中國紛爭的歷史典故?!耙粐?、“三足鼎立”是分裂;“司馬昭之心”、“禍起蕭墻”是禍起;“二桃殺三士”、“七擒七縱”是謀略;“三顧茅廬”、“千金市骨”是求賢;“揭竿而起”、“同仇敵愾”是奮起;“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是堅持;“四面楚歌”、“風聲鶴唳”是危境;“一敗涂地”、“無顏見江東父老”是失敗;“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是蟄伏;“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的車輪漸漸駛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逡巡于成語的叢林中,感覺古意迷漫,如沐秋風。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習過程也不再枯燥乏味。
中學的語文閱讀教學,無論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力,還是為了應付考試,都回避不了分析文章。拖沓冗長,繁瑣細碎的講解,令學生覺得乏味,教師也深感疲憊。為了使課堂生動活潑,我找尋到成語這一“偏方”,頗感有效。下面,本文就結合教材進行分析: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李大釗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政治論文,號召國民在國難當頭,不失勇氣和信心,奮勇前驅。文章篇幅不長,語言凝練,富有感召力。但要將二、三十年代的情感引起當代學生的共鳴,確乎不易。教師要想方設法帶領同學走上荊棘叢生的國運之路,讓學生用成語描繪從鴉片戰(zhàn)爭的沉淪到解放戰(zhàn)爭的狼煙四起、國運的艱難,拋磚引玉。使學生想到:血雨腥風、戰(zhàn)火紛飛、刀光劍影、伏尸百萬、四分五裂、危在旦夕、風雨飄搖、茍延殘喘、饑寒交迫、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背井離鄉(xiāng)、哀鴻遍野……國將不國,民何以堪?這樣的畫面,可以令學生感受到當時國運的艱難,中國國民以強大的民族精神作為支柱,撐起一片東方的曙光。中華民族崛起于昨日,強盛于今朝。一股豪氣由同學心頭漸生漸起。這樣,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語法,是語言規(guī)則?,F(xiàn)代漢語中語法包括詞的構成,句子的運用,修辭的效果等。在文言文中,包括實詞、虛詞的分類,詞類的活用,句式的特點等。語法知識是基礎,掌握語法知識是提高閱讀理解力的必要途徑。然而,學生對語法知識不感興趣,借助成語,引起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知識。比如,語法中的短語構詞有:
主謂短語:杞人憂天、夜郎自大、鞭長莫及、胸有成竹、鵬程萬里。
并列短語:高瞻遠矚、人杰地靈、車水馬龍、云蒸霞蔚、博大精深。
偏正短語:中流砥柱、無人之境、汗馬功勞、得意忘形、痛不欲生。
動賓短語:置之度外、包羅萬象、粉飾太平、混淆黑白、嶄露頭角。
兼語短語:請君入甕、引狼入室、完璧歸趙、以卵擊石,養(yǎng)虎遺患。
文言文語法學習老師反復強調,學生屢屢忘記。如何強化學生對文言語法的記憶呢?許多成語保留了文言的痕跡,通過解析成語,能夠幫助同學掌握。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中實詞的特殊用法。意即本來是甲類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乙類詞的或兩類詞的語法功能,并相應具有某一新的意義。名詞作動詞,在成語中有很多,不脛而走、不翼而飛、一鼓作氣、千金市骨、尸位素餐等。諸如此類,詞類的活用現(xiàn)象,可用成語來輔助掌握。名詞用作狀語,如:冰清玉潔、粉妝玉琢、龍盤虎踞、川流不息等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意動用法,如:敝帚千金、不恥下問、人人自危等。使動用法,比如:沉魚落雁、水滴石穿、水落石出、破釜沉舟等。形容詞用作名詞,如:摧枯拉朽、黨同伐異、防微杜漸、后起之秀等。在不經意間,使學生掌握成語和學習語法知識有效結合,相得益彰。
中學語文課中的成語,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有機地同課文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成語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與其他語文知識教學相結合,文章所談的僅僅是我在成語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1]第二教育網.語教學價值新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