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倫
為新西湖建造詩的殿堂
——喜讀盧文麗《我對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詩100》
董培倫
《我對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詩100》是浙江女詩人盧文麗的力作,多景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表達(dá)了詩人對西子湖的眷戀之情、愛慕之情、傾心之情、贊美之情。這本詩集的問世,是盧文麗詩歌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標(biāo)志,標(biāo)志著詩人盧文麗真正地步入了詩的神圣殿堂。
西子湖的美,不僅是它的自然景觀,還有它的人文景觀,以及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遺存。因此,寫西子湖不外乎寫景、寫人、寫物這三個方面,古往今來寫西子湖的詩成千累萬,而真正寫好西湖的詩卻并不多見,尤其以新詩表現(xiàn)西湖的佳作寥若晨星。綜觀“西湖印象詩100”,雖然不能說首首都是精品,但其中大部分詩作可以稱為佳作。其特點有三。
一.寫景,追求情景交融。古人寫景,不是觸景生情就是緣情造境,今人寫景也莫概能外。不管觸景生情還是緣情造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者才是上品。盧文麗深諳此道,她在表現(xiàn)西湖的自然景觀時,緊緊抓住情景交融這一創(chuàng)作方法,將西湖舊十景、新十景、新新十景都寫活了。像《三潭印月》、《虎跑夢泉》、《玉皇飛云》等是其中的佼佼者。《風(fēng)荷御酒》一詩,則采用擬人的手法,將這一處帶著荷香、酒香的景觀,寫得特別迷人、醉人:
“汲我微酡的紅顏釀酒吧/在曲院,我的紅綃翠蓋,彌漫不可自抑的天真/盅惑金沙澗的晨霧/于寧靜中聚涌,熏風(fēng)中招搖……”
“汲我翠綠的玉裳釀酒吧/在曲院,我的接天蓮葉/沾染那一低頭的嬌羞/編織紅塵中的嫁衣/于柔波間蕩漾,山色間漫舞……”
“汲我菡萏的香魂釀酒吧/在曲院,我的不羈靈魂/倒映形影相綽的歡情/縱放月華間的哦吟/于天堂中娉婷,秋風(fēng)里沉醉……”
在詩中作者代荷以祈求的口吻,愿意以自身的“紅顏”、“綠裳”、“香魂”做酒麯,給人間釀造佳釀美酒,“迎候涼如秋水的驪歌/共赴一場傾國傾城的夜宴。”重選錯綜地反復(fù)吟唱,感人至深的高貴人品,作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完成了一首形式完美、動人心魄的詩篇。
《黃龍吐翠》這首短詩,則是作者采取“緣情造境”的手法,創(chuàng)造的又一篇佳作。
“倘若前世便與你相識/聽你撫琴,于棲霞嶺/三千年水澤孕育的潺潺/似游龍迂回,靈光乍現(xiàn)/隨初歇驟雨深入幽徑”……
“倘若今生聽過你歌吟/看你濯足,于臥云洞/三千年水澤孕育的涓涓/似游龍戲珠,蘭舟催發(fā)/隨翔舞彩蝶酣然入夢”……
“倘若來世再見你容顏/與你執(zhí)手,于翠靄亭/三千年水澤孕育的灼灼/似游園驚夢,驀然回首/隨吳儂軟語一往情深”……
“黃龍吐翠”這一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地處西湖棲霞嶺西面的山腳下。那兒有長年不斷的山泉從黃龍造像的口中噴涌,聚水成潭潭流成溪。景觀中不僅有常年演出古裝戲劇的舞臺,還有青年男女祈愿相愛不渝懸掛“同心鎖”的場地。面對如此景觀,如何抒寫?這情不是離情,更不是悲情,而是兩情相悅的愛情。按照佛教“人生修行百年才能同船渡,修行千年才能共枕眠”的說法,真正的愛情來之不易。不求“曾經(jīng)擁有”,只求“天長地久”的愿景,是人類走向文明社會的共同追求。但一想到“人生之短暫,天地之悠久”這樣一對難以克服的矛盾,要實現(xiàn)“恩恩愛愛到永遠(yuǎn)”的夢想,只有通過想象中的“三生結(jié)緣”才能達(dá)到。緣于這樣的情,聰明的詩人便自然地展開想象的翅膀,“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冥想,將前世、來世不可能存在的情境都拉到今生今世來觀照。于是就出現(xiàn)了“倘若前世便與你相識”……“倘若今生聽過你歌吟”……“倘若來世再見你容顏”的三個詩節(jié)的建構(gòu)。只有“棲霞嶺”、“臥云洞”、“翠靄亭”這三個關(guān)鍵詞才是“黃龍吐翠”的真實存在。而詩的情節(jié)都是虛構(gòu),是緣情而生的境界。
二.寫人,追求神似。杭州的人文景觀既豐富多彩又積淀深厚,既有古代的才子佳人也有現(xiàn)代的英雄俊杰,有如夢似幻的神話傳說,又有感天動地的真人實事,既互相交織又獨處特立,構(gòu)成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燦爛迷人的光環(huán),使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浪漫之都、愛情之都、休閑之都。如何表現(xiàn)杭州人文景觀當(dāng)中眾多的風(fēng)流人物,對作者詩才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而詩人盧文麗的“考卷”是出類拔萃的,因為她筆下的人物是成功的、令人信服的,詩人面對遠(yuǎn)逝的歷史人物,避實就虛,緊緊圍繞這些人物的精神特點,進(jìn)行心理的剖析和抒寫,不求形似,力求神似。神似一出,人物便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在《清照亭》一詩中,作者以動情的筆觸,勾勒了南宋詞家李清照流寓杭州時,孤苦無助的感人形象:
“今夜,誰在紅藕和玉蕈之間/無言憑闌/任向晚的裙裾被黃花吹送/誰踩著落葉回到書桌/將墻角的蟋蟀/當(dāng)作深閨乍暖還寒的知己?!?/p>
“今夜,墨汁足夠用來哭泣/雨水不能惠澤晚涼的簿衾/此情無計可消除/你確信自己/便是墻外那株承雨的芭蕉”。顯然,作者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身世,不熟讀李清照的詩詞,斷然寫不出與李清照相符的感人詩句。
同樣,在《林徽因紀(jì)念碑》一詩中,作者根據(jù)林徽因既是建筑家又是女詩人的特點,抓住她的一首愛情詩的標(biāo)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做起了文章:
“你就是那人間的四月天/鏤空的光影透射出輕靈/冰肌玉骨催生綿綿情懷/好似甘霖普降貧瘠心靈……”。
“你就是那人間的四月天/背依西湖,戴百花的冠/縱放萬里流光飛舞的香/令多少人折斷純粹腰骨……”。
而在《岳墓棲霞》一詩中,作者根據(jù)岳飛一生精忠報國,一心想收復(fù)被金兵占領(lǐng)的北國中原,最后反遭奸臣迫害的命運,以主人公岳飛之口吻,直抒民族英雄激烈之胸懷。特別是通過:
“別了,我的棲霞嶺……”“別了,我的中原……”“別了,我的岳家軍……”“別了,我的慈母……”“別了,我的妻兒……”“別了,我的知已……”
這一系列重疊錯綜的反復(fù)吟唱,即通過六個詩節(jié)的六“別”,讓感情層層遞進(jìn)、步步加深,直搗心窩。真是“別”得令人心碎,令人血脈賁張、義憤填膺,怒發(fā)憤指昏君、奸臣及其死黨,而岳飛的英雄形象也在詩中高高地站立起來。讀罷此詩,你會忘記這是一位纖弱女子寫出的大氣磅礴的“英雄禮贊”。
在《胡雪巖故居》一詩中,作者不是以主人公的口吻出現(xiàn),而是采取正面描寫手法,將江南藥王胡雪巖居室的豪華、生活的奢靡、短暫的一生,做了細(xì)致描摹與呈現(xiàn)。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首共分六個小節(jié)的短詩中,作者別出心裁,將12味中草藥及其性能用在了詩中。采取兩行詩句相對的對偶句式,分別放在每小節(jié)之后做點綴,像開中藥鋪一樣。但這種大膽的嘗試,不僅沒有傷害到詩,反而突出了胡雪巖這位靠中草藥發(fā)家的紅頂商人的形象,讀后不能不為作者的精心打造而拍案叫絕。令人拍案叫絕的還有《戴望舒故居》、《郁達(dá)夫故居》、《黃賓虹故居》等等,這些人物詩都寫得相當(dāng)精致而到位。
三.寫物,追求物我合一。此處所指的物是指存在于西湖周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遺存。這些遺存與西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血肉相連。如何寫好這些歷史遺存,是對一個詩人的巨大挑戰(zhàn)??v覽古今中外,凡是能寫好物的詩篇,我認(rèn)為必須具有兩個特點。其一,對所描繪的景物盡量逼真,但這不是目的;其二,在逼真的基礎(chǔ)上,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或高尚情操——這才是目的。這兩者的完美結(jié)合便是詠物詩的上品。要達(dá)到如此完美的結(jié)合,必須要做到物我合一:即物中有我,我中有物??v觀盧文麗詠物詩篇,也取得可喜成果,有些詠物詩,稱得上是描寫西湖的“樣板詩”或“獨創(chuàng)詩”。
在《龍井問茶》一詩中,作者隱身為茶,以龍井茶的口吻癡情細(xì)語,愿給你以“純凈”、以“熱量”、以“赤誠”,最后抒發(fā)出“我愿用唯一的想象/在天堂與你結(jié)為一體”的獻(xiàn)身精神。有人說這是一首愛情詩亦無不可。這種擬人化的寫作方法,既有龍井茶的人格化又有作者思想感情的巧妙寄托,真正做到了“物我合一”、“水乳交融”。
在《法相古樟》一詩中,詩人則以一棵古樟之口,發(fā)出自己與相愛之人相愛到永遠(yuǎn)的誓言:
“如果愛/可以是一棵樹/我的存在/便是明證”緊接著,是對古樟的逼真描狀:“一次次/雷電劈我/樹身中空/春風(fēng)又讓我/衣袂盡綠/……”。再接下來就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巧妙寄托:
“我依然記得/那縷舊時的月色/你對我/說過的話/不斷加深的暮色中/我的掌紋/浸滿思念的青苔”。
“今生今世/請讓我愛到死”。
“即使死去”,我亦會“帶著千年余香/溫暖你”。
就這樣,將一棵唐代的古樟寫活了。不僅寫得逼真,又有作者對于愛的堅貞寄托與追求,寓于物中的高尚人格,也令人敬佩。
而在《御碼頭》一詩中,作者抓住碼頭與船的關(guān)系,就是等待與被等待的關(guān)系這一特點,將南宋皇帝游西湖登船時的“御碼頭”,比擬成一個對意中人癡情等待的女子。從而寫成了一首有血有肉又富有質(zhì)感的愛情詩:
“即使望不到你/這般的守望/依舊是甜蜜的/那一場雨霖鈴/那一場長相思/那艘南宋的畫舫/已駛?cè)ツ睦铩?/p>
“即使煢煢孑立/這般的守望/依舊是甜蜜的……”
“無論何時/你都是漂泊的人/風(fēng)中雨中夢中……”
“無論何時/我都是等待的人/唐詩宋詞元曲……”
被等的人在“風(fēng)中雨中夢中”漂泊,等待的人從唐到宋到元,等得何其苦、何其長也,妙極。“即使年華老去/這般的守望/依舊是甜蜜的/白堤為笛/蘇堤為簫/汕紙傘下的背影/立成命定的抒情”,寫得纏綿悱惻,令人陶醉。
在寫歷史遺存時,街道景觀往往是最難寫的。但詩人在寫《河坊街》時,卻有獨到的體悟。河坊街又稱南宋御街,是八百年前南宋的皇城根兒,如今是一條繁華步行街,街道兩側(cè)均是比肩并列的“老字號”,店鋪內(nèi)是琳瑯滿目的杭州特產(chǎn)。胡慶余堂國藥號高高的封火墻,保留了清代建筑的特色。如何用詩刻畫河坊街,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也難不倒富有才情的作者。在這里,她采用觸景生情之法,即通過意中人在此街上的邂逅、對視,廖廖數(shù)筆,便將河坊街的神韻勾勒了出來:“那一瞬我的周身/空空蕩蕩/耀眼的封火高墻/琳瑯的綢傘扇墜/撲鼻的中藥沉香/蕩然無存”;“當(dāng)你如一名過客/穿過一條叫作/河坊街的長巷/請記住/于蕓蕓人間/將我認(rèn)出/帶我私奔。”不但寫了景物,也寫出人類美好的愛慕之情。
盧文麗在寫西子湖的景物時,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這與西子湖的自然環(huán)境、浪漫氛圍有關(guān),屬于渾然天成,順理成章,絕無牽強(qiáng)附會之嫌。個人認(rèn)為,盧文麗在抒唱西子湖時,所以取得如此令人感動、令人欽佩、令人欣喜的成果,其成功之道有三。
其一,基于一個“愛”字。愛是萬物之源,愛是詩的噴泉。大愛無疆小愛有限。不論大愛還是小愛,熱愛生活是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一個對生活冷眼相對的人,永遠(yuǎn)跨不進(jìn)詩歌殿堂的門坎。因此,寫自己最熟悉最熱愛的生活是詩人成功的訣竅。
盧文麗出生在西子湖畔,西子湖像乳娘一樣哺育她成長,西子湖的靈秀在她的心中蕩漾。西子湖的美麗在她身上閃爍。她熱愛西子湖像熱愛自己的母親?!堕L橋公園》一詩,充分表達(dá)了女詩人對這面湖水的無限愛戀之情:
“我曾長久地在你的氣息中游蕩”……“那個時候/我常常坐在這里/膝蓋上擱一本書/就著平靜湖水看光線立于波紋舞蹈/水鳥的鳴叫,軟得無處依附/風(fēng)吹動我黑色的長發(fā)/既像是安慰,又像是希冀/像所有青春期女孩一樣/我莫名的淚水流了又流”;“哦,我在那會兒多么愛你/愛你矮而常綠的山/岸邊靜靜生長的樹/愛你潮濕清新的空氣/低處的杜鵑、海棠和紫薇/高處的楓楊、水杉和銀杏/我愛你沉靜憂郁的氣質(zhì)/還有春天來臨時/碧空下赤裸的廣玉蘭/我更愛你秋天香透了骨頭的桂花”;“我曾長久地在你的氣息中游蕩/你的浮云和煙柳/倒映青天的幻象”……“仿佛凝香居墨綠樹叢/掩映的木格窗/猛地一推/總是波光漣漪/總是收不回來的眼睛”。
作者滿懷深情的敘述,讓我們看到她對西子湖的了解了如指掌,她對西子湖的摯愛發(fā)自肺腑,西子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和她血脈相連。做為一個詩人,有了對西子湖的摯愛之情,一旦遇到適當(dāng)?shù)钠鯔C(jī),歌唱西子湖的詩篇便噴涌而出。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作為一個從小在西湖邊長大的人,時時想用筆描繪西湖”,“近年來新西湖的美麗嬗變,讓我這個熱愛‘行走文學(xué)’的人,萌生為西湖做點事的想法”。有了“想法”,詩的靈感便開始萌動,花費兩年,終于“為新西湖量身打造了這本抒情詩集”。至此,“西湖印象詩100”首的出現(xiàn),我們就不會感到意外了。
其二,抒發(fā)一個“情”字。盧文麗經(jīng)過多年探索,特別通過對古典詩詞研究之后,采用明快、清新的抒情之法,來傳達(dá)對西子湖的印象。正因此,取得了預(yù)想不到的效果??梢哉f,整本詩集都沉浸在濃郁熱烈的情趣之中,讀者每讀一首,都被情意纏綿的抒情氛圍所籠罩、所感染、所感動。此處僅舉《西湖天地》這首詩的部分章節(jié),與讀者分享:
“應(yīng)該是黎明時通幽的曲徑/濃密綠茵將塵囂檔在意識之外/最好是獨自靜靜走過/心是一面沒有褶皺的湖/淌著朦朧光澤……”“看一葉扁舟,繡花針?biāo)频卮┻^水袖里的江南閑情……”。晨光照耀的曲徑,綠茵濃郁的湖畔,獨自漫步曲徑,水袖里的江南閑情。多么美的激情抒寫,多么美的詩情畫意。一枚繡花針?biāo)频谋庵?,將你帶進(jìn)一如夢幻的朦朧境界。聯(lián)想得絕、比喻得巧,真是句句景語皆情語。
“應(yīng)該是晌午的星巴克或哈根達(dá)斯/點點遮陽傘似熏風(fēng)中的睡蓮/就這樣臨湖而坐/握一杯抹茶冰激凌/聽出水的金牛汩汩有聲/……”一筆就把涌金池的金牛塑像寫活了。
“應(yīng)該是黃昏時云水的餐廳/剔透玻璃房內(nèi)亮起的燈火/似迷離溫情纏繞樹身/蕩漾日落人倦的寂寞/美景是可以用來品嘗的……”,是的,美景也是可餐的呀!
“應(yīng)該是晚霞中俯身柔波的古樟/暗紅色水袖飛舞全部陷喻/訴說年少時未能說出的心事/街燈烘托自彈自唱的歌者/滿湖靜謐神秘似寒玉……”
詩人通過一天的時序,感受著西湖天地黎明、晌午、黃昏,不同時段的不同氣氛,做到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人合一,情景交融,真可謂構(gòu)思巧妙、形象鮮明、詩語優(yōu)美、情趣盎然。
總之,在閱讀這本詩集時,讀者不僅被濃烈的詩情所感染,還在濃烈的情趣中發(fā)現(xiàn)了理趣、諧趣、隱趣、象趣等詩的特有素質(zhì),而這些素質(zhì)都正是在抒情中顯山露水的。
其三,運用一個“巧”字。在此我指的是技巧的“巧”。詩人不掌握寫詩的技巧,就像沒有翅膀的鷹,永遠(yuǎn)飛不到天上去。詩的素材是從生活實踐中汲取,而寫詩的技巧卻是從書本上學(xué)來。在新詩越寫越枯燥的當(dāng)今,就是因為寫詩的人目空一切、夜郎自大,不學(xué)習(xí)不運用前人心血積累的技巧。
從《我對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詩100》創(chuàng)作成果里,我欣喜地看到了盧文麗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掌握并靈活運用了大量的寫詩技巧和修辭方法,她在寫作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大量運用意象、象征、通感、變形、比喻、比擬、夸張、排比、遞進(jìn)、對偶、重疊錯綜等手法,將西湖的每景每人每物,寫得有聲有色有味,有形有神有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盧文麗在這本詩集中很多佳作名篇,都采取“重疊錯綜”這一修辭手法創(chuàng)作完成的。這些詩篇給人以情意纏綿、情真意切、層層遞進(jìn)、步步加深、余波蕩漾、徘徊往返、韻味無窮之感,像《龍井問茶》、《湖山春社》、《湖濱晴雨》、《風(fēng)荷御酒》、《林徽因紀(jì)念碑》、《三潭印月》、《玉皇飛云》、《平湖秋月》、《錢祠表忠》、《岳墓棲霞》、《戴望舒故居》、《寶石流霞》、《云松書舍》、《九里云松》、《雷峰夕照》等,均是采用此法寫成的名篇佳作。數(shù)量上幾乎占全集五分之一。“重疊錯綜”是修辭學(xué)中重要的修辭技法。重疊是指詩篇中前后詩行的重復(fù);錯綜是指詩行中詞語的變化。這種手法起源于民歌,最早見于《詩經(jīng)》,是最古老的傳統(tǒng)修辭手法。很多蔑視傳統(tǒng)的寫詩人,對此法不是嗤之以鼻,就是不明就里、丟到九霄云外??墒乔嗄昱娙吮R文麗卻用此法,寫出了非常成功、感人的詩篇。這說明創(chuàng)作技巧、修辭方法永遠(yuǎn)不會衰老,永遠(yuǎn)不會過時,永遠(yuǎn)常用常新。《三潭印月》一詩,是最典型的運用重疊錯綜這一修辭手法寫成的佳作。全詩共6小節(jié)。除了第五小節(jié)外,其它五個小節(jié)開頭二句,均采用“重疊錯綜”之法。
總之,女詩人盧文麗用自己對西子湖的真摯之情、熱愛之情,傾情傾心,嘔心瀝血,為新西湖建造了一座詩的殿堂,這100首詩篇就是這座殿堂最輝煌的梁柱。這些詩篇不僅保存了西子湖各景各人各物原有的風(fēng)采,而且均賦以不同凡響的詩性生命,讓新西湖在讀者面前樹起嶄新的形象,并將銘記心中,經(jīng)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