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硯農(nóng) (南京藝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談徐渭《青天歌卷》問題
賈硯農(nóng) (南京藝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在書法史研究過程中,作品歸宿有問題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專家們對《青天歌卷》真?zhèn)蔚臓幷?,已?jīng)不是作品本身的真?zhèn)螁栴}。筆者以為,“徐渭風格太多”(真贗混雜)難以分清,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青天歌卷;徐渭;書法風格
在書法史研究過程中,作品歸宿有問題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如《古詩四帖》是否為張旭所書?《冠軍貼》是張芝的嗎?甚至懷素的《自敘帖》也受到質(zhì)疑,因為臺灣學者傅申先生近年發(fā)現(xiàn)三種非常相似的《自敘帖》墨跡(部分為殘本),使其真?zhèn)螁栴}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如果說這是由于年代久遠,標準件難求造成的隔閡,那么筆者在研究徐渭書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專家們對《青天歌卷》真?zhèn)蔚臓幷?,已?jīng)不是作品本身的真?zhèn)螁栴},而是對徐渭書法風格的認識出現(xiàn)了分歧。今天署名徐渭的書畫作品,據(jù)《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統(tǒng)計,即便是在國內(nèi)各大博物館的藏品,其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百件,既然有這么多作品存世,并且在大家都以為很清楚徐渭書畫是什么風格的情況下引發(fā)的爭議,就顯得尤其不可思議。還讓人感到迷茫的是專家爭論以后,徐渭書法的風格問題并沒有得到落實。
1966年《青天歌卷》出土于江蘇吳縣甪直鎮(zhèn)清人曹澄墓,后來入藏蘇州博物館,1978年由《藝苑掇英》雜志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1,就此卷作品真?zhèn)味裕K州博物館雖然沒有發(fā)表官方言論,但我們從1978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明徐渭青天歌卷》冊,還請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題簽來看,也可見他們是把此物當做重要文物收錄并宣傳的。對于徐渭《青天歌卷》真?zhèn)螁栴},公開發(fā)表相反觀點的,是當時國內(nèi)兩位古書畫鑒定專家。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徐邦達先生在1979年第2期《故宮博物院院刊》上發(fā)表《談古書畫鑒別》一文,以反面教材的口吻言及《青天歌卷》書法的諸多拙劣之處。緊接著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鄭為先生在1980年第12期《文物》發(fā)表的《徐渭〈青天歌卷〉的真?zhèn)螁栴}》,列舉了很多類似風格的作品,持反對意見,認為應屬徐渭早年作品。此后徐先生作又在1981年《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期上,發(fā)表題為《再論徐渭〈青天歌卷〉的真?zhèn)巍芬晃?,列舉了大量徐渭“精品”,依舊維持原先觀點與鄭先生“商榷”。鄭先生并不買賬,恕不同意徐先生的觀點,他在1989年10月主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徐渭》書畫集中,非但收錄著〈青天歌〉卷,而且還在畫冊綜論中說:“近年發(fā)現(xiàn)的《青天歌卷》,是徐渭早年的一件作品,字里行間還依稀可辨這些大家(指徐渭取法張旭、懷素、黃庭堅、米芾等)的面目痕跡?!?/p>
持肯定意見的并不僅僅是鄭為先生一人,劉拓濤先生在1979年第三期(香港)《書譜》雜志上,以《徐渭〈青天歌〉草書卷》為題,肯定《青天歌》為徐渭真跡,并且說:“是徐書中最為恣肆奇倔的”,“這件作品,如果說是超越了明代一般草書的水平(祝允明的草書意趣橫生,極受推崇,但間有失筆),相信不會過分。”3
1989年出版的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4也把這卷東西作為“精品”鑒賞。1998年葛鴻楨在榮寶齋畫集徐渭繪《花鳥》的專題論文,《瘋狂的天才 天才的瘋狂——簡論徐渭其人其藝》一文中,還特別提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行草《青天歌卷》……通篇不拘成規(guī),隨字取勢,一瀉千里,常常出人意外,亂頭粗服,不計工拙,甚至丑怪之極,完全是一卷瘋狂的心畫。這里故意地反秩序、反常規(guī)、反協(xié)調(diào)、反和諧,顯示出一種憤世嫉俗的強烈情緒。”5
葛鴻楨先生是一位多年從事書法研究的專家,他對徐渭的理解可以說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見。2000年劉湛秋主編《撫摸與停留》中收錄劉長春的文章《走進徐渭的世界》,作者說:“藝術往往是痛苦的結(jié)晶,……我在展讀徐渭的行草書《青天歌卷》時撞擊心頭的便是這一感慨?!?2007年陸景林主編《紹興書畫史》說:《青天歌卷》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7筆者僅僅列舉其中一小部分把《青天歌卷》當徐渭精品鑒賞的,且公開發(fā)表的觀點,由此可見支持者,或者說受影響者人數(shù)之多不在少數(shù)。
持不同意見的人,也有很多,但直接表明自己態(tài)度的卻不多。1999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徐渭墨跡大觀》就沒有收錄《青天歌卷》8,漠視也是一種態(tài)度。2004年出版的王乃棟《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對徐渭〈青天歌〉長卷表示存疑。92010年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53《徐渭》的出版,其中劉正成先生撰寫的《徐渭年表》與《徐渭書法評傳》只字未提《青天歌卷》10,圖版當然也沒有收錄。黃惇先生著《中國書法史》(元明卷),他也持反對意見,但文中并也沒有明確表態(tài)。11未發(fā)表意見的,也不能說就支持哪一方,如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熊秉明說徐渭《青天歌》卷:“此帖是否為徐渭的真跡,目前尚難肯定?!?2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徐渭書法風格問題還沒有得到澄清。
從勞繼雄著《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13統(tǒng)計統(tǒng)計情況來看,今可見署名徐渭并進入重要藏所的徐渭作品,專家組共計鑒定135件,真跡100件(含精品14件),偽跡30件(其中含資料9件),不同意見5件。偽跡占22%。如果含不同意見的,則占25.9%。從歷史記評徐渭偽作的言論來看,這個數(shù)字算是少的,清張廷枚跋徐渭《春興詩》冊:“天池……遺跡為四方爭購,近日流傳唯贗本而已,……嘉慶丁巳(1797)春,羅山山人識,時年六十有八。”14還有《虛齋名畫錄》著錄的《明徐青藤畫(三十六幀)冊》后就有湯貽汾(1778-1853)15題跋說:“傖父紛紛直取鬧。大書青藤名敢盜。”潘曾瑩(1808-1878)16的題跋說:“予見青藤墨跡甚夥,真贗各半。”17
《青天歌卷》問題引起的爭議,只不過凸顯了徐渭書法風格“影蔽”18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肚嗵旄杈怼愤@種不明不白的真?zhèn)沃疇?,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找不到用來確定徐渭書法風格的標準件。
LTE-M在地鐵隧道中的非穩(wěn)態(tài)MIMO信道的幾何建?!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り愋衩?王大慶 潘韻天 鄭國莘 (6,888)
徐渭書畫的真?zhèn)?,也有不少人寫過文章,如楊臣彬先生研究說:“紹興地區(qū)有專門偽造徐渭與陳洪綬字畫?!?9其文中就《余生子冊》的署名方式與書法風格等提出了質(zhì)疑。徐建融先生研究說:“徐渭的名頭既大……傳世贗品遠超過唐寅?!?0楊仁凱先生研究說:“張大千仿徐渭的作品也很多,有字也有畫?!瓕乙姼鞯赜卸嗉笄Х滦煳嫉摹丁鞍肷淦且殉晌獭逼哐栽姟份S?!?1楊先生舉例3件,張大千仿已經(jīng)屬于近代人物,他還在作偽徐渭書畫(詳情可見筆者發(fā)表在2003年11期《收藏家》的專文《徐渭書畫辨?zhèn)巍罚梢娦煳紩嬟I品之多。但這些專家們還沒有提出徐渭書法風格存在“影蔽”現(xiàn)象?;蛘哒f“徐渭風格太多”(真贗混雜)難以分清,所以采取回避而不加辯駁。
有鑒于此,《青天歌卷》所引起的問題已經(jīng)超出作品本身的真?zhèn)螁栴}。我以為出現(xiàn)“影蔽”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徐渭生前沒有書名,更沒有畫名(筆者另文探討),在其去世以后流傳的作品就更少了。如果沒有收藏家的重視與愛護,很多原先存在的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當徐渭名聲漸起以后,出現(xiàn)了很多贗品,也就出現(xiàn)了很多雙胞胎、多胞胎面目的作品。如筆者在2004年《榮寶齋》雜志發(fā)表的《春園》軸就有三件22。對于徐渭書法的真實風格,見筆者另文《徐渭書法真面考辨》(待發(fā))。
書畫風格受到影蔽的現(xiàn)象,在古書畫研究當中多有存在,或許有其各自不同的影蔽方式,也會因其背景不同而導致影蔽的程度各有深淺,徐渭只不過是其中影蔽問題比較嚴重的一位代表,在我們深入研究書畫史的同時,書畫風格影蔽問題也應當引起研究者的深思與關注。
注釋:
1.徐渭《行草〈青天歌〉長卷》,見《藝苑掇英》總第一期,35—46頁;1978 年總第二期,35—43 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8 年.
2.另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編《文物鑒賞叢書》書畫(一),文物出版社 1994 年 3 月,172—192 頁.
3.《書譜》雜志(香港)1979/3,第60—63 頁.
4.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大地出版社1989.
5.葛鴻楨撰文《瘋狂的天才 天才的瘋狂——簡論徐渭其人其藝》,見榮寶齋畫譜明徐渭繪《花鳥》榮寶齋出版社1998.
6.劉湛秋主編《撫摸與停留》(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散文)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370頁.
7.陸景林主編《紹興書畫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第82頁.
8.過大江編《徐渭墨跡大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
9.王乃棟《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第300 頁,文物出版社 2004 年.10.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53《徐渭》,榮寶齋出版社2010年.
11.黃惇著《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第107頁.
13.勞繼雄著《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東方出版社2011年.
14.紹興市博物館收藏徐渭《春興詩》冊筆者有辨?zhèn)挝恼隆缎煳?春興詩>冊辨?zhèn)慰肌罚姟端囆g百家》2007年第4期。[清]張廷枚,字唯吉,號羅山,清余姚人。諸生,嘉慶元年(1796)舉孝廉方正。著有《棄余詩草》.
15.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晚號粥翁,江蘇武進人.
16.潘曾瑩 (1808-1878),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17.龐元濟《虛齋名畫錄》卷十二,《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二冊,第540頁.
18.所謂“影蔽”,與“遮蔽”與“隱藏”有點相似,含有“掩蔽”與“隱匿”的意思。“掩蔽”除了有“遮蔽”的意思外,還有被蓋過,超過的意思。用“影蔽”就可以包含遮蔽、超過、隱藏等多重意思。故選用了這一語詞,用以概括徐渭書畫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的獨特的怪異現(xiàn)象.
19.楊臣彬《談明代書畫作偽》,見1990年第8 期《文物》.
20.徐建融《明代書畫鑒定與藝術市場》,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第36頁.
21.楊仁凱著《中國書畫鑒定學稿》,遼海出版社2000.第204頁.
22.賈硯農(nóng)《徐渭書法<春園>真贗辨析》《榮寶齋》雜志2007年.第2期.
賈硯農(nóng),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淮陰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書法(篆刻)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