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晨讀偶記二則

      2011-08-15 00:49:00○顧農(nóng)
      博覽群書 2011年8期
      關鍵詞:游民中文系知識分子

      ○顧 農(nóng)

      《燕譚集》

      王學泰先生《燕譚集》(新華出版社1997年版)一書中最引起我興趣的是“話說游民”這一輯——作者本是率先研究游民文化的先驅(qū),早在許多年前就著有《游民的理想與現(xiàn)實》一書(香港中華書局1990年版,改題為《中國流民》),收在這里的幾篇短文由博返約,于隨意談笑之中發(fā)揮其深刻獨到的見解,最是益人神智。

      王先生說,“游民文化是廣大游民與游民知識分子共同創(chuàng)造的?!保ā堆嘧T集》P131)此言極是。所謂游民知識分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于古人所說的“游士”。中國古代的農(nóng)民和知識分子都有某種流動性。農(nóng)民與土地關系密切,一般來說是安土重遷輕易不肯離開故鄉(xiāng)的,但過于沉重的壓迫剝削、災荒和戰(zhàn)亂往往迫使他們離鄉(xiāng)背井,遠走他方,這一類的遷徙流浪,史不絕書,另外還有由政府組織的移民塞邊等;知識分子則比較自由,為了爭取某種政治理想或表明某種政治態(tài)度,為了過更好的生活,為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他們流動起來總是更加厲害。農(nóng)民的流動一般是不得已的,知識分子的流動則往往是主動的。前者被稱為“流人”、“流民”或“游民”(這幾個概念 之間頗有些差異,這里姑且忽略不談),后者則向稱“游士”。

      春秋戰(zhàn)國時代許多士人周游列國,有所活動,孔、孟二圣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鬃犹岢鲃樱踔涟l(fā)表過“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這種近于絕對化的意見。但孔孟的活動都是為了實行他們的“道”,原則性很強,理想不能實現(xiàn)就回家授徒著書,寄希望于未來,完全是思想家的作派;他們雖然曾經(jīng)“游”過,但幾乎從不被稱為“游士”。后來的縱橫家則沒有什么原則了,誰出好價錢雇用他,他就為誰賣力。顧炎武概括戰(zhàn)國時代的風氣道:“邦無定交,士無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保ā度罩洝肪硎吨苣╋L俗》)先秦的縱橫家大約可算是資格最老的“游士”。戰(zhàn)國時代的權貴“養(yǎng)士”之風很盛,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尤為此中大腕,他們利用權勢和財力收養(yǎng)門客,儲備人才,以供不時之需,而這些被養(yǎng)的士也確實為他們的主人、為所在的國家作出了貢獻??梢娺@時“游士”還是在體制之內(nèi)尋求出路,同宋元以下的游士或今之所謂游民知識分子仍然有所不同。

      如果“游士”們在體制之內(nèi)找不到出路,長期在體制之外作無序的流動,這樣的人一旦形成氣候,那就會成為潛在的危險。蘇東坡在《游士失職之禍》(《東坡志林》卷五)一文中寫道:

      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他又指出,秦王朝不注意這個問題,單純地“恃法而治”,結果造成“游士失職”,“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這等于是“縱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由此可知,讓游士在體制之內(nèi)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有相當?shù)某雎罚欣趪业拈L治久安——蘇東坡的觀察看來很有點道理。到宋代,“失職”的游士已經(jīng)日見其多,明眼人不免要先天下之憂而憂了。

      漢初的諸侯王繼續(xù)養(yǎng)士,后來國家設立“太學”,也等于養(yǎng)士,而且將這些知識精英直接納入到正宗體制之內(nèi)來。若干儒家大師聚徒講學,從而游之者甚眾,亦復有利于穩(wěn)定。隋唐以下以科舉取士,士人固然趨之若鶩,而在正宗體制之外士人仍然有各種出路,例如在唐代可以游幕,到各地的使府去充當幕僚,這樣大批的游士就不至于“失職”了。古代的幕府之中歷來是人材濟濟的,直到近代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之流的幕府中仍然是如此。歷代散落于江湖上的游士都不乏其人,古代的政治家懂得要想辦法安頓好這些人,不能讓他們走投無路,惹是生非。盡管朝廷的爵祿有限,“不能盡縻天下之士”,但相當一部分在野的知識分子總還是能夠通過各種形態(tài)的“游”,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能夠“超穩(wěn)定”,與其內(nèi)部這種富于彈性的自調(diào)節(jié)自完善的機制大有關系。

      如果士人的出路過于狹窄,游來游去老是沒有著落,則必然引起“游士失職”。這樣,游民知識分子就會成為問題人物。例如到元朝,大小城市里“失職”的游士比比皆是,蔚為大觀。這里就潛伏著很大的危機。

      王先生說,古代不能進入仕途的知識分子“有錢的可以高臥隱居,有背景的可以奔走權門,做幕僚清客。一些文化水平不太高的,絕了做官之望,又沒有固定的家業(yè),不能高臥歸隱,只能流浪于江湖,從事不正當?shù)摹⒒驗楫敃r社會所不屑的職業(yè),如做游醫(yī)、書會才人、做江湖藝人說書唱曲,或為他們演戲打本子等。其他如游方僧道、游食四方?jīng)]有固定職業(yè)的下層文士,皆屬游民知識分子之列”。(P130)既在體制之外,又富于流動性,乃是游民知識分子的基本特色。這一批人與通俗小說、戲劇的繁榮關系極大——研究這一段文學史非高度注意這一幫人不可。

      游民知識分子能量很大,豈但同文學有關而已,一旦天下有變,這些一向在體制之外亂說亂動、找不到正當出路的“游士”就容易與窮則思變的“流民”結合起來,充當后者的領袖或智囊——這就是蘇東坡所說的“為之先”——制造出很大的社會震蕩來。元末、明末的農(nóng)民起義以至太平軍的隊伍中,都有相當?shù)摹坝问俊奔尤脒M去,其結果是人所共知的。

      基本上沒有文化的土匪歷來成不了什么大氣候,而流氓無產(chǎn)者加上“游士”的集團則具有非??膳碌哪芰?,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能夠動搖國本、導致改朝換代,元末明初即為典型。研究游士的變遷,認清“游士失職之禍”,至今也還是不可以等閑視之的。

      王學泰先生又著有《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學苑出版社1999年版,近有同心出版社2007年增修本),所論尤為深廣,雖然關于文學講得比較多,其實也很值得史學界注意。

      《北京大學中文系百年圖史》

      2010年10月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建系100周年,母系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我本來是計劃好回去參加的,不料臨時因為健康方面出了點意外,未能成行,殊為恨事。幸而從報紙上看到不少報道,又有在京的老同學及時給我寄來一份《大學》雜志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建系百周年專號》,稍慰饑渴;而最高興的是后來又得到溫儒敏先生寄贈他所主編的《北京大學中文系百年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一書,對母系的歷史特別是現(xiàn)狀得以進一步有了比較系統(tǒng)而且直觀親切的了解。(書中有老照片三百余幅,外間頗不多見;其中有一幅我們班1964年到湖北去搞“四清”時攝于武漢長江大橋之側的合影,見P130。)一邊拜讀,一邊就冒出許多感想來。

      該書序言說,北大中文系的系格,除了具有關注并參與社會的傳統(tǒng)以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活躍,學風自由,環(huán)境寬容,同時具有嚴謹求實的風尚;二是教學方面注重為學生打下厚實的基礎,然后放手讓他們各自尋路發(fā)展。

      這兩條總結得很好,我個人也略有體會。我在中文系讀了7年本科(1961-1968,后兩年是所謂的“留校鬧革命”),對自由與嚴謹并重這一條體會很深。只講嚴謹,很容易產(chǎn)出一批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書呆子或?qū)W究;只講自由,則容易催生一批天馬行空的活動家。這兩種人才當然也各有其用,但到底落入第二義?!案髯詫ぢ钒l(fā)展”這一條也很有道理,地上本沒有路,只要有人走,路就出來了。我們年級后來出了將軍,出了高官,母系并不以培養(yǎng)這樣的人為目標,但也不妨有這樣的杰出系友并引以為榮——基礎打好了,干什么不行?

      如果還可以補充一條的話,我想也許是中文系還有一種拼命的精神。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中文系的人走上街頭,集會游行,大聲疾呼,雖被捕殺頭在所不顧,是眾所周知的光榮歷史;這回我從《百年圖史》中又得知,1928年為了反對所謂“北平大學區(qū)組織大綱”,抵制莫名其妙的跨省大合并,“北大師生展開歷時半年的護校復校運動,甚至組織‘敢死隊’,反對強行實施大學區(qū)制”(P271),到第二年,政府收回成命,取消大學區(qū)制。為護校復校而拼命,其風骨何等令人神往!如果沒有前輩學長的拼死奮斗,北京大學已不復存在,更談不上什么紀念中文系建系百年了。

      “文革”中中文系總支書記程賢策服毒自殺于香山,當時頗震動人心。程書記很平易近人,記得他曾到我們宿舍來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和我們談笑風生;他即使有執(zhí)行了錯誤路線的問題,批斗一兩回也就罷了(當時這么看),而他竟義無返顧地自殺了!時年38歲(詳見P135、244)。后來看去,此乃以死相爭,維護人格的尊嚴,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學生中也頗有因維護人格尊嚴而自殺的,更可痛惜。我根本不贊成自殺,但對他們的拼命精神非常欽佩。

      做學問也要有拼命的精神。西南聯(lián)大時期,師生生活條件都極其艱苦,還要常常鉆防空洞,但依然弦歌不輟,老師們出了許多可以傳世不朽的科研成果,學生中涌現(xiàn)了大批高級人才。這是什么精神?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否則就干不成什么大事。

      我們60年代的學子比起前輩學長和后起之秀來,自然相當慚愧,但在三年困難時期,也能拖著浮腫的小腿跑圖書館占座位苦讀書,在宿舍里囚首垢面而大談學問,不改其樂,也算是無愧于系格了。那時的中青年教師(其中現(xiàn)在頗有大師級的人物),面有菜色,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一吃過晚飯就跑到三十二齋(中文系男生宿舍)來輔導我們,切磋討論,不知熄燈時間之將至;老教授也偶爾光臨,答疑解難,令人如坐春風。其情景猶在眼前,可惜那時沒有照相機,這方面的圖片,該書中只得付之缺如。

      現(xiàn)在的條件同幾十年前完全不同了,學生再窮再苦,也不至于餓著肚子,但認真讀書的風氣據(jù)說不如過去;著名的學術成果大抵出于老一輩學者或比較老一點的先生們之手,中青年教師中特別有成就者固然有之,相對來說總是少了一點。《圖史》序言中說,“百年中文系,五四時期的社會貢獻與影響最大,二三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是做學問與人才培養(yǎng)最下工夫,而且成效也最顯著的時期”,也許還應該加上一個西南聯(lián)大時期——那么,第五度的高端什么時候到來呢?

      現(xiàn)在不是革命的年代了,也沒有什么整人的運動,按說學問應該做得更好,而事有不甚然者。這是什么道理,實在很難說明白。

      猜你喜歡
      游民中文系知識分子
      藝術收藏
      閩南風(2022年10期)2022-05-30 13:21:04
      中文系何為?
      讀中文系的人
      Audio Attraction
      長治學院中文系簡介
      黃振東作品
      走到哪蹭到哪的“網(wǎng)絡游民”
      近代出版人: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nèi)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临沂市| 镇雄县| 丰原市| 搜索| 保靖县| 全南县| 宽城| 湘潭县| 双辽市| 和田市| 宜昌市| 商都县| 墨脱县| 贵溪市| 咸宁市| 长阳| 房产| 石台县| 镇雄县| 勐海县| 南江县| 银川市| 黑龙江省| 芒康县| 佛学| 岐山县| 布拖县| 青海省| 内乡县| 玛纳斯县| 叶城县| 深泽县| 绥芬河市| 峨边| 饶阳县| 普兰店市| 无为县| 永修县| 颍上县| 依兰县|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