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大茂,馮德正,楊永幸,杜云枝,宋春燕
(隴川縣畜牧獸醫(yī)局,云南 隴川 678700)
提高肥育豬的出欄率,也就是提高豬的日增重和縮短肥育期,用少量的飼料換取較多的豬肉。筆者結合多年來的養(yǎng)豬管理實踐經驗,總結出提高肥育豬出欄率的 10項飼養(yǎng)管理措施。
兩個或以上不同優(yōu)良品種雜交所得到的雜種豬,能獲得比純種親本較強的經濟優(yōu)勢,在生長肥育過程中,具有好喂養(yǎng)、生長快、抗病力強、育肥周期短等特點。大量試驗證實,采用二元雜交豬,比地方品種豬提高日增重 15%~20%,三元雜交豬比地方品種豬提高 25%左右。目前國內多采用長白與大約克雜交,然后選擇繁育性狀較好二元雜交母豬作母本,再與杜絡克、漢普夏公豬交配,從而獲得最佳的三元雜交商品代。
仔豬剛出生后,要靠母乳生活,每天需要 7 mg鐵,而缺鐵土壤區(qū)或非全價飼料飼養(yǎng)者,仔豬從母乳中僅能獲取 1mg鐵。仔豬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往往因出現缺鐵性貧血而影響生長速度。因此,缺鐵土壤區(qū)或低水平飼養(yǎng)戶要早補鐵。一般仔豬 2~3日齡肌注 1m L血鐵素,其效果較佳。
仔豬初生重大,說明仔豬在胎兒期生長發(fā)育好,在其后的生長過程中,體質健壯,患病少,好飼養(yǎng),增重快,斷奶體重大。根據試驗證實,斷奶體重大的豬,在同樣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將比斷奶體重小的仔豬縮短肥育出欄期 1~2個月。
豬舍要控制好溫、濕度,溫度、濕度過高,會導致豬的采食量減少,日增重下降;溫度過低,則熱能消耗大,采食量多,而飼料報酬低。因此,豬舍的適宜溫度范圍應控制在小豬20~30℃、成豬 15~20℃,濕度以控制在 50%~55%為宜。
水是豬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重要物質,豬的飲水量因體重、飼料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不一樣,一般體重大,喂料越干,產體熱越多,則飲水量就越多。供給的飲水必須充足、潔凈。
即定時、定量、定飼喂次數和定飼養(yǎng)標準。改濕拌料為干粉料喂豬。飼喂次數要根據豬的不同生長階段來確定,仔豬一般日喂 5~6次,中豬 4~5次,大豬 3次。飼喂時間,每天要相對固定。飼料喂量每次要保持均衡。飼養(yǎng)標準要根據豬的體重和生長階段,按飼料營養(yǎng)標準調配不同的日糧配方。將過去傳統的飼喂?jié)癜枇?改為水料分開,飼喂干粉料,自由飲水,有利于豬的消化吸收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豬的飼養(yǎng)密度應根據豬的大小和不同季節(jié)而進行調整,一般以每頭肉豬占 0.8~1.0m2為宜。3~4月齡每頭肉豬需要占 0.6m2,4~6月齡每頭肉豬需要占 0.8m2,7~8月齡占 1.0m2。大豬在夏季每頭豬一般占用 1.1~1.2m2,冬季占用 0.9~1.0m2。
仔豬從出生到肥育出欄,實行同窩原圈飼養(yǎng),比仔豬斷奶后移圈混養(yǎng)效果好。由于減少了應激刺激,可提高日增重7%~8%,縮短肥育出欄期 20~30 d。
去勢后可使仔豬性情安靜溫順,食欲增加,生長速度加快。去勢日齡越早,對仔豬造成的應激影響越小,一般以30~45日齡去勢為宜。根據試驗,這個日齡比 60日齡斷奶后再去勢的仔豬,可提高日增重 5% ~6%,縮短育肥期 15~20 d。
對肥育豬要嚴格按照科學的衛(wèi)生防疫程序進行豬瘟、仔豬副傷寒、豬肺疫、豬藍耳病、豬口蹄疫疫苗的預防注射和藥物驅蟲工作,以確保豬的健康和實現養(yǎng)豬的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