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魯玲
(山東青州市林業(yè)局,山東 青州262500)
桃小食心蟲又名桃蛀果蛾,簡稱 “桃小”,是為害果樹的重要害蟲。被桃小蛀食的果實,果面凸凹不平出現(xiàn)畸形,果肉蟲道縱橫,形成木栓不堪食用,一旦防治不當,即會造成重大損失。據(jù)觀察,近年來桃小為害又有所回升,多因噴藥時機不當。噴藥次數(shù)不少,卻未能阻止桃小幼蟲蛀入果實。桃小蛀果時間常因年內自然降水狀況及澆水量的不同,老熟幼蟲出土時間也極不一致,當然幼蟲孵化蛀果時期也參差不齊,這就給防治造成一定困難。因此,不能單純依靠果園病蟲防治來防治,必須根據(jù)桃小老熟幼蟲每年不同的出土高峰及羽化產(chǎn)卵高峰情況調整噴藥時期。
桃小以老熟幼蟲結綠豆粒大小的扁平小繭(冬繭)在果樹根頸附近約5cm深的土層中或地堰石縫等處越冬,以晚熟品種根頸處生有根蘗苗或凹陷的地方往往較多,翌春在青州市5月下旬土壤含水量達14%~15%時,越冬幼蟲便開始出土,據(jù)筆者連續(xù)4年觀察,出土高峰約在6月下旬~7月下旬。
第1年觀察約有2次出土高峰,約在7月中旬和8月初;第2年觀察也是2次高峰,約在7月上旬和7月下旬;第3年觀察比較集中,約在7月中旬;第4年觀察約有3次高峰,約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下旬。可見出土延持時間之長,形成出土高峰值之多是難以預料的。幼蟲出土后多集中于陰濕地方,并在樹干附近爬行,在適宜地方結紡錘形外粘土粒的“夏繭”,并在其內化蛹,蛹期一般為11~13d,后羽化交尾多產(chǎn)卵于果實萼洼處,卵期6d左右,孵化的幼蟲先在果面爬行,多在萼洼處及頂部啃皮蛀入果實,1~2d流出乳白狀小淚珠,后變?yōu)橄灧?。幼蟲先在淺層皮下串食,后入深層,糞便不排出,經(jīng)20d左右的為害,幼蟲即老熟,多從胴部咬一小孔脫果墜地。據(jù)觀察凡在8月中旬前脫果落地的幼蟲都結夏繭化蛹,再變成蛾子繼續(xù)發(fā)生第2代的為害;8月中旬后墜地者,多入土結冬繭越冬。
(1)抓住直接殺死出土幼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據(jù)調查1只雌成蟲一般可產(chǎn)50頭左右的卵,殺死1只雌出土幼蟲就可減少50只左右初孵幼蟲蛀果。因此,在防治上首先要抓5月下旬~6月上旬的雨后,在樹干根頸30cm為半徑的范圍內撒5%辛硫磷顆粒劑或噴500倍辛硫磷液,然后用鋤頭鋤翻土壤,使辛硫磷埋于土下,盡量減少辛硫磷見光分解失效的損失,這樣可直接殺死出土幼蟲,有很好的效果。另據(jù)研究表明,在桃小食心蟲越冬代出土期和第1代脫果期,采用白僵菌(19.5kg/hm2)和對硫磷微膠囊劑(3kg)混合液各噴灑地面2次,蟲果率僅有0.75%,比單用對硫磷微膠囊劑或辛硫磷乳劑各7.5kg/hm2,蟲果率分別降低66.1%和93.2%。其殺幼蟲效果好于單用藥劑的防治效果。
(2)抓住卵孵化后蛀果前后的剎那時期進行噴藥防治,這一點必須在搞好測報的基礎上方能奏效。桃小趨異性強,可利用這一特性在果樹樹冠背陰面近外圍處、離地面高1.5m懸掛水盆,盆內可加5%的洗衣粉以減少水表面張力,在離水面0.5~1.0cm的水盆中心,懸掛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誘芯,每畝果園可掛5個水盆即可,以誘殺雄成蟲,每天早晨觀察水盆內誘捕成蟲情況,并作好記錄,當水盆內成蛾突然增多,表示已到羽化高峰期,可推后7~10d樹上噴藥,再間隔3~5d連續(xù)噴2~3次通殺多種蟲態(tài)的生物農藥,如菊酯類農藥2 000~2 500倍液25%,青蟲菌6號1 000倍液等有良好效果;滅幼脲3號1 000倍液對低齡幼蟲防效較好。也可在老熟幼蟲出土高峰后15~20d噴藥,會有同樣的效果。常用農藥有30%桃小靈2 000~2 500倍。同時及時清除園內落果。7~8月份,第1代幼蟲所蛀果將會出現(xiàn)大量落地現(xiàn)象,這時要做到天天清掃落果,發(fā)現(xiàn)樹上蟲果,應及時摘除,并集中處理掉,能有效減少第2代桃小食心蟲的危害。
(3)地膜覆蓋樹盤。在越冬幼蟲出土前,用寬幅地膜覆蓋樹盤地面,并把樹干周圍的地膜扎緊。阻止越冬代成蟲飛出產(chǎn)卵,避免果實受害。同時可提高地溫,抑制雜草,保持土壤濕度,對果樹生長發(fā)育有利。
[1]陶 訓,馮建國,莊乾營,等.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蟲的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技,1994(5):39~42.
[2]楊承建.桃小食心蟲幼蟲出土期及成蟲發(fā)生期的預測[J].中國果樹,200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