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凌晨2點半,中國航空航天空氣動力學開拓者莊逢甘在北京溘然長逝,走完了85歲的一生。這位飲譽世界的空氣動力學專家,追隨錢學森半個多世紀,奠定了我國航空航天空氣動力學發(fā)展的基礎,并將畢生心血傾注其中,至死不渝。
莊逢甘,1925年出生,江蘇常州市人。1947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和數(shù)學,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50年回國,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1956年調入國防部五院,籌建空氣動力所和風洞建設工程,到1965年建成了從低速風洞到高超聲速風洞試驗設備。歷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航天工業(yè)部總工程師和第一、三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所長,國防科委29基地副司令員,七機部總工程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力學所兼職教授。
莊逢甘長期從事導彈、火箭再入飛行器空氣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試驗和計算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工作,主持我國空氣動力學試驗研究基地及許多重要風洞試驗設備建設,對高超音速再入體熱防護理論研究獲得實際應用。他組織并參加運載工具和彈道導彈彈頭氣動研究和設計,研究發(fā)展風洞實驗技術特別是非定常實驗技術。
莊逢甘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同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準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1993年獲航天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獎;2004年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載人航天突出貢獻者獎章和證書;2008年獲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獎。他曾任世界科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亞洲計算流體力學會主席。
2011年11月8日,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實現(xiàn)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舉行了《莊逢甘院士紀念文集》首發(fā)儀式,追憶和緬懷這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莊院士一生敏行慎言,懷著對祖國深沉摯愛的心,只為鋪就中華民族的通天之路而不懈努力,不論這條路是多么艱辛坎坷。從‘兩彈一星’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一代代科學家續(xù)寫著永攀高峰、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必將引領中國航天事業(yè)不斷邁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