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奇
浙江省樂清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腦外科,浙江樂清 325608
甘露醇為滲透性利尿藥,經腎小球濾過,不為腎小球再吸收,能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脫水,從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高壓,具有價廉、療效好的優(yōu)點,是臨床上顱內高壓患者的首選藥物,尤其在神經科應用中尤為突出。因此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65例患者為輕、中、重型顱腦損傷,顱內腫瘤等。男42例,女23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78歲。
針對患者不同的年齡特點、不同心理,制定適宜個體特征的心理疏導計劃。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應用甘露醇的必要性及甘露醇的性質,以及應用后的反應,使患者及家屬從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放松,配合治療,推注藥物時護理人員要和患者交流,通過談話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藥物的刺激反映[1]。
穿刺前及應用藥物前后30 min,指導家屬局部熱敷,不僅提高靜脈穿刺率、而且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防止藥物沉積于血管壁和加快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減輕靜脈刺激癥狀和血管壁的損傷。
選擇粗且直的彈性血管,盡量少用或不用足背靜脈;輸液過程勤觀察,對躁動不合作的患者,要給予適當地約束,輸液處有滲出腫脹,即使有回血也要重新穿刺。輸注時盡量減少同一靜脈注射次數,另用酒精濕敷以預防靜脈炎,并建議使用套管針輸注甘露醇,留置時間不要超過6 d,經常觀察穿刺部位的變化。
甘露醇應用最好在顱內壓監(jiān)測下調整用藥,臨床上多將顱內壓>2.7 kPa作為需要進行顱內降壓治療的臨界值。提高控制顱內壓閾值的目的是預防腦疝形成的同時,也應防止醫(yī)源性過度降顱壓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前導后沖”穿刺時用生理鹽水作為引針穿刺,靜推甘露醇后再用生理鹽水快速靜脈推注,以保證藥物完全進入人體,而且稀釋沖去滯留在靜脈內的甘露醇,以減少對血管的刺激[3]。
甘露醇在降顱內壓的同時也可引起內環(huán)境紊亂以及腎功能損害。故在用藥期間,應加強巡視,一旦發(fā)生毒副反應,應當機立斷,讓患者采取平臥位或頭低位,鼓勵患者多飲水,靜滴低滲液及血管擴張劑,配合醫(yī)生定期測定血清K+、Na+、Ca2+,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脫水治療中還要定期復查血尿素氮、肌酐含量,注意記錄尿量,一旦出現急性腎衰竭,立即停用甘露醇,并按急性腎衰竭處理。
輸注甘露醇時,一旦發(fā)生滲漏,需及時處理,可采用50%硫酸鎂局部濕敷,燒傷濕潤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環(huán),消除水腫,防止組織壞死。如外滲伴有局部淤血,可用普魯卡因局部封閉注射,以降低局部血管的脆性,有利于滲出物的吸收,減輕局部損傷。已發(fā)生局部缺血,嚴禁使用熱敷,因熱敷可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代謝加快,氧耗增加,加重組織壞死。
護理結果顯示,所使用甘露醇患者中,4例出現靜脈炎,有12例發(fā)生電解質紊亂,6例出現腎功能損害,3例發(fā)生藥物外滲現象。
甘露醇是一種高滲性脫水藥物,靜脈注射后可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細胞脫水,在神經科降低顱內壓方面已被廣泛應用。但甘露醇對血管刺激性較強,易引起靜脈炎,通過有效地護理干預,大大降低了靜脈炎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質量。
[1] 趙迅.兒童醫(yī)療中健康教育實施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7,45(4):78-79.
[2] 江基堯,朱誠.顱腦創(chuàng)傷臨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2:50.
[3] 廖春紅,潘婕.生理鹽水前導后沖預防靜脈輸注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觀察[J].護理研究,2003,17(11):1351-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