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春蓉
(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內(nèi)蒙古包頭 014010)
臨床資料來源于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96例眼科患者,年齡為12~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歲。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57例。工資:<500元為17例,500~1000元為25例,1000~3000元為49例,>3000元為5例;職業(yè):農(nóng)民23例,工人49例,自由職業(yè)者11例,干部13例;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學為21例,初中及高中為37例,大專及本科為29例,研究生及以上為9例。隨機將患者分為普通護理組(A組)48例患者、心理護理+普通護理組(B組)48例患者,治療方案基本相同。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B組除了在日常疾病上的護理外,還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溝通,讓病人及時了解病情,緩解緊張的情緒,時刻觀察病人的治愈及心理情況,對癥下藥,提高治療效果。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重要的交流方式,特別是對病人和護士之間就更為重要。對于患者來說,本身患有疾病,又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有著對疾病的恐懼對周圍人事物的不適應,焦躁、孤獨都是難免的,此時護士應該扮演家人的角色,跟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詢問他們的生活習慣以及興趣愛好,消除他們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覺護士是可以信任的,要處理好護患之間的關系,溝通是第一座橋梁。
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性別、年齡、工作、文化程度等等。這就要求護士充分了解每個患者的狀態(tài),針對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心理服務,特別是農(nóng)村或工人患者,不要讓他么有低等的感覺,要耐心的對他們講解病情,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以便做出正確的治療方法,增加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很多患者對手術都存在心理陰影,這時需要我們護士,在處理各項護理工作時,要做到業(yè)務熟練、給藥適當、動作準確且輕等,最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恐懼及痛苦,患者輕松的情緒對疾病的康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所有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后,得出結(jié)論,A組治愈36例,治愈率達75%,B組治愈41例,治愈率達85.4%。A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大多出現(xiàn)不配合治療、與護士發(fā)生口角等狀況,B組則無此狀況。
心理護理是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應滿足各個人權(quán)的需求,達到最終提高治愈率的目的,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環(huán)境的改變、社會角色的轉(zhuǎn)換很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此心理,我們就耐心地解釋病情,關心解決患者生活、心理上的正常需求。幫助其適應新環(huán)境及與其他病友間的溝通,同時鼓勵、指導家屬參與開導工作。
擔心預后、對治療特別是手術信心不足,是產(chǎn)生此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我們就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做宣教,舉出成功的病例,對治療措施和用藥適當予以介紹。在做各種護理處置時,一定要做到熟練、輕柔,準確,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對我們產(chǎn)生信任感,使其能以穩(wěn)定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療。
有的患者由于多年受疾病折磨,因此失去了治療和生活的信心,我們就耐心解釋病情,用熱情的語言鼓勵、開導他們,并爭取家庭和單位等對他們的幫助和關心,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治療信息和效果,使其感到大家都在關心重視他,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有的患者由于疾病的侵襲和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認為自己應是家人和醫(yī)護人員關心的重點,凡事依賴他人。我們在熱情幫助他們的同時,還應耐心地開導、鼓勵,向其講明:患者本人積極的配合是取得良好治療、護理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使其明白生命在于運動的道理,在病情、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安排適當?shù)氖彝饣顒?使他們從心理、生活上擺脫依賴性。
[1]孫慧玉.淺談護士觀察力的重要性及其構(gòu)成要素[J].護理研究雜志,2010(51).
[2]陳靜,閩南華.臨床帶教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475~476.
[3]蔡曉慶.民工眼外傷患者的心理護理[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