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媚
(嘉應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一個社會的本質、特征和理性追求集中表現(xiàn)為該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和核心價值取向。多元的非核心價值觀能增進社會活力和增添社會色彩,統(tǒng)一的核心價值觀能阻止社會的碰撞和分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反映社會主義基本的、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及價值追求,起著統(tǒng)率社會價值理念、價值尺度的核心和靈魂的作用,是整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多種價值因素重新整合、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必須特別重視以系統(tǒng)的思維來看待復雜的價值現(xiàn)實和價值觀念,在多元變化整合的動態(tài)過程中更好地厘清核心價值觀建構的價值基礎,在批判與建設的統(tǒng)一中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平正義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的基本價值,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動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要求,也必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基礎。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理性社會制度設計的一項基本準則,更是一個社會能夠良性運行的基本保證。公平正義是人類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權利,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價值。
公平正義是一個難以量化的概念,在不同時代,公平正義所指并不一樣,但無論在哪一個時代和國家,公平正義的本質都是指一個國家應該滿足個人和團體生存所應該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古往今來,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推動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可以說,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眾不斷爭取公平正義的斗爭史。人類自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由于私有制、剝削和壓迫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極大的不平等,從此,人們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期待和設計,始終貫穿著對公平正義的向往與追求。在我國古代,孔子就曾提出: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近代的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描繪了一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在古希臘,柏拉圖將正義看作一種人類美德的道德原則;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是最主要的,它比星辰更加光輝”[1]。近代以來,公正是圍繞著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和自由平等學說而展開的,如霍布斯認為,正義就是守約,其目的是結束“人對人是狼”的自然狀態(tài);盧梭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洛克提出了分權理論。十八、十九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把公平正義作為未來理想社會的重要目標。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從生產實踐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結合對公正進行探索,第一次把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發(fā)展到當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把正義理解為“作為公平的正義”,主張社會的每一個公民所享有的自由權利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這些豐富多彩的公平正義理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諸種矛盾的反映和解決矛盾的期望,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存在的首要原則,是人類文明基本價值的核心和要旨,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標志,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人類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必須建立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否則,社會就是一種缺乏道德約束的無序狀態(tài)。作為一種行為范式,公平正義必須是人類自覺的行為,只有在人們普遍認同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正如卡爾·弗里德里希所言:“正義的行為就應該是行為人自覺、有意且堅決地作出的?!盵2]公平正義是具有普適意義的人類文明的基本價值,是進步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理應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底蘊。
公平正義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目標,沒有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就沒有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無論是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理論、一種運動,還是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無論是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以公平正義為價值目標和價值訴求的。
空想社會主義者,特別是 18世紀末 19世紀上半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都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人物。他們深切地感覺到社會的不公,他們要用最公平最正義的社會主義社會代替那“悲慘和罪惡的社會”。然而,由于階級的局限和理論缺乏科學論證,空想社會主義只是對美好社會的夢幻憧憬??茖W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同樣以公平正義為未來社會的價值理想和價值訴求,創(chuàng)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學說和剩余價值理論,從而首次把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他們高舉“消滅階級、消除兩極分化”的旗幟,把公平正義作為價值選擇的根據和價值評價的標準,而“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xiàn),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3]。
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把科學社會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以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不斷探索、不懈奮斗,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對分配制度、工資制度、就業(yè)制度、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以及農村體制的思考,蘊涵著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詮釋。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把公平正義納入到社會主義本質之中,強調在解放發(fā)展生產力基礎上實現(xiàn)共同富裕,從社會主義本質意義上闡明了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世紀之交,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讓人民共享經濟發(fā)展成果,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日益突出的公平正義問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進程中,針對我國改革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公平正義的精辟論述:
第一,把公平正義與黨的性質、宗旨聯(lián)系起來,把公平正義與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聯(lián)系起來,提出了“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正義,涉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4]這是我們黨首次把公平正義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明確提了出來。
第二,提出“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5],強調“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的一個新概括,也是黨的公平正義觀的一個新發(fā)展。
第三,把正義上升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首要價值。溫家寶同志在 2008年 3月 18日會見中外記者時曾指出:“如同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首要價值。公平正義就是要尊重每一個人,維護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在自由平等的條件下,為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如果說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盵6]在 2010年“兩會”期間,他進一步指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至此,在黨的歷史上,社會公平正義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理論以嶄新的時代語境和意蘊。
社會主義從思想、理念、體制到實踐,都在追求和堅持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原則,它建立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必然要求,貫穿于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因此,它能夠有效地保障社會主義社會價值目標在社會各方面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和實施,作為反映社會主義基本的、長期穩(wěn)定的價值訴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是消滅了剝削和壓迫的第一個社會形態(tài),是迄今為止最公正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選擇并堅持社會主義“就是因為它承諾要創(chuàng)造切實的經濟和政治條件,使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更加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7]。公平正義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fā)展的巨大價值動力,當社會處于相對公正時,社會各階級階層和社會成員就能和睦相處,社會矛盾就比較緩和,建設社會的動力就會增強,社會就能夠持續(xù)前進。相反,當社會不公正程度加劇時,社會成員關系必然緊張,社會矛盾必然凸顯甚至激化,社會沖突增多甚至出現(xiàn)動亂,建設社會的動力就會削弱,社會就難以前進。
羅爾斯認為,在道德的多元性成為既定現(xiàn)實的情況下,可以將公平正義視為秉持不同道德觀的人群得以和平相處的最低層次的一致性認同。人們對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認同會變成現(xiàn)實的生產力,成為社會成員最高的價值追求,并內化成一股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向前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始終發(fā)揮著巨大的價值推動作用。黨領導人民群眾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改革開放以及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正義是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過程中進行制度安排及創(chuàng)新的重要依據,是協(xié)調社會各階層關系的基本準則,也是增強社會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幟。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財富高速增長,同時社會利益也日益多元。在財富積累過程中,對財富和資源的占有程度和占有渠道的不同,以及與此互為因果的地位和權力的不同,造成了階層與階層之間以及階層內部的利益分化加劇。如果分化超出了公正的底線,則將會在各個階層和各個群體間出現(xiàn)鴻溝和對立。這不僅有損社會公正,還將成為社會不和諧不穩(wěn)定甚至動蕩的根源,使得所有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也違背社會主義的本質。只有實現(xiàn)全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充分發(fā)揮民眾首創(chuàng)精神,密切聯(lián)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最充分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改革發(fā)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公平正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基礎和價值動力,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安全運行,關系到社會成員內心的平衡,關系到社會和市場環(huán)境的優(yōu)劣,作為在全社會凝聚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公平正義為價值感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導價值觀,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質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定和目標取向。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要求,體現(xiàn)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內容。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是中國社會的根本價值信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它把嚴格的科學性與高度的革命性有機結合起來,深刻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公平、不正義的根源和表現(xiàn),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嚴密科學的邏輯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它內在地包含著公平正義的思想,同時也是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xiàn)了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根本目標和重要原則。在改革開放以及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正義是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過程中進行制度安排及創(chuàng)新的重要依據,是協(xié)調社會各階層關系的基本準則,也是增強社會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幟,公平正義體現(xiàn)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四位一體的建設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本質體現(xiàn)。
民族精神體現(xiàn)了對歷史的傳承和發(fā)揚,時代精神體現(xiàn)了對未來的展望和憧憬,公平正義蘊涵于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之中。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理念,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對中國的改革具有獨特的社會凝聚功能。公平正義是促進中華民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內容。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鮮明地指出了應當堅持什么和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和抵制什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選擇的基本準則,它從道德觀念上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思想保障,要求我們反映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化解社會矛盾,建設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充分體現(xiàn)了公平正義的價值規(guī)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整合社會主義社會多樣化價值取向的基本理念,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和思想體系的靈魂,引導著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公平正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所蘊涵的基本價值取向的凝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要求,作為核心價值體系本質部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以公平正義為價值準則。
總之,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是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核心思想。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經濟體制轉軌的歷史性轉折時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其重要。我們需要的核心價值觀依托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背景,既應具備鮮明的社會主義特色,同時也須吸納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
[1] 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選集 (倫理學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03.
[2] 卡爾·J·弗里德里希著,周勇、王麗芝譯.超驗正義——憲政的宗教之維[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30.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82.
[4]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711-712.
[5]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2007-10-25.
[6] 溫家寶.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N].人民日報,2008-02-26.
[7] 俞可平.論維護和實現(xiàn)公平正義[N].北京日報,200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