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強
(邯鄲日報社,河北 邯鄲 056002)
新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為主體的傳統媒體后出現的“第四媒介”,即網絡媒介,它從傳統媒介脫胎而來,既集中了所有傳統媒介的優(yōu)勢,同時又具有傳統媒介不具備的特點。有國外研究者提出傳統媒體必將被新媒體取代,更有人稱十年內紙質媒體將不復存在。但現實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交互和結合來共同完成一個新聞傳播。
一個大學教授,因為當事人之一在網上宣布“情色日記”,于是引發(fā)了一場網絡圍觀,新媒體紛紛跟進。不過事情沒有到此為止,很快有報紙根據微博上知情人的發(fā)言,還有網友的評論,寫成了詳細的新聞報道,門戶網站當然是如獲至寶,不少還把傳統媒體的報道放在了網站的首頁頭條位置……
——這是一個典型的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傳播的例子:網絡爆料傳播,傳統媒體跟進,網絡再進行第二次傳播。
大家知道,傳統媒體正面臨著新媒體的挑戰(zhàn),但這不是一個誰取代誰、誰顛覆誰的關系,而是一個互為補充、互相滲透,共生共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受眾接受媒體的影響,基本上受兩個最根本因素的影響,一個是時機,一個是動機。時機就是受眾是否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媒體,現在的上班族,如果不開車,就很難得會去聽什么廣播,不坐地鐵的人,《地鐵一周》這樣的DM你也就接觸不到。比較來看,就時機而言,新媒體似乎比傳統媒體更容易接近受眾,比如手機媒體;另外一個是動機,從吃喝拉撒到自我實現,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理論,基本上包括了人的所有動機。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似乎都可以部分滿足這五種層次的需求,傳統媒體相對是精英媒體性質,因為報道的基本都是精英,因此基本是用更高一層的需求來滿足仍在下一層需求階段的讀者,因此,傳統媒體似乎都是在俯視讀者,這種姿態(tài)容易讓依賴型的人接近,但不容易讓那些自我型的人接近。但新媒體則不同,由于講究互動,有更多的內容來自草根,而且也是給草根看的,因此基本上算是平視。就因為這樣,新媒體也就更容易讓那些希望表現自己的年輕人找到感覺。因此,新媒體更容易滿足大部分低層次受眾的“自我實現”需求方面,因此新媒體似乎也在這方面下了些功夫。
目前不管是商家還是受眾,應該都對傳統媒體更信任一些。
新媒體的海量性,決定了它的包容性,對待傳統媒體的新聞可以做到“照單全收”;而傳統媒體的精準性,決定了其選擇性,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它必須做出選擇,那么傳統媒體如何對待和利用網絡上的信息?
一、傳統媒體的記者必須關注草根聲音將進入社會的主旋律這一現象。其實,網絡一出現,傳統媒體就遭遇到了新媒體的挑戰(zhàn)。以前是論壇上的帖子,之后出現了博客,盡管絕大部分都是匿名,但是只要引起了圍觀,就會有人肉搜索。微博客也是一樣,而且因為使用微博客的人實名的比較多,有自己在這個平臺上的一個社交圈子,加上隨性的留言,也就更加容易被追蹤到真實身分。
2010年底,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包括北京語言大學等幾所高等院校,聯合發(fā)布“201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微博”、“給力”等榜上有名。微博正在改變我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它對中國社會諸領域的介入和滲透與日俱增,網民可平等地與所有人對話,并成為社會信息源之一。這樣,處于邊緣位置的民眾心聲,開始浮出水面、聚焦中心,被社會傾聽、關注和重視。無數細小聲音聚合成奔騰激昂的巨大力量,開拓著民意表達的新渠道??梢哉f,傳統的個人英雄時代已經過去,一個草根英雄時代開始到來。
二、網絡傳播的海量性和豐富性使網絡時代記者的工作重點“從提供轉向選擇”。他們不僅要告訴人們發(fā)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人們新聞背后的故事,以及對新聞事件的評價和分析,促使記者提高業(yè)務水平,寫出更多受歡迎的深度報道;網絡傳播的開放性打破了記者、特別是地方媒體記者從一個地域、一個行業(yè)、一個部門去思考問題的局限,進而培養(yǎng)記者的全局意識、整體意識和全球視野,使記者始終能夠站在世界和時代的前沿。
三、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傳統媒體是否就是直接引用網絡上的內容就足夠了?既然報道了事件,是否可以省略采訪當事人的步驟?因為當事人在網絡上的表達,可能只有他想要釋放的信息,也可能有目的的隱瞞了一些事實,如果不追問,不調查,是否會造成對其他當事人的不公允?
的確,新媒體的出現,確實為傳統媒體提供了太多的信息來源,因為報料人的數量無限增加,而且可以迅速找到當事人。但是這并不是說,傳統媒體只是從這些線索里面尋找有趣的東西,然后告訴讀者就可以了。
此外,新媒體的繁榮,使得人們可獲取的傳播信息的容量加大,但直接結果是受眾對需求信息的搜索成本加大,也就是說,傳播的效率下降了,這給了“百度”這樣的搜索工具以巨大的機會。因此,新媒體如何在更精準的前提下,更好的發(fā)現受眾有價值的需求,做好更有針對性的大眾傳播,是新媒體的一個挑戰(zhàn);而傳統媒體需要做的是,如何在有效覆蓋的前提下,獲得精確的用戶需求和傳播效果反饋,這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