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太原至中衛(wèi) (銀川) 鐵路通車儀式在太原、綏德、銀川三地舉行,標志著歷時4年8個月建設的又一區(qū)際鐵路干線太原至中衛(wèi) (銀川) 鐵路勝利通車運營。
太原至中衛(wèi) (銀川) 鐵路是《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中西北至華北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東起太原南站,西達包蘭線中衛(wèi)站、銀川站,跨越山西省西南部、陜西省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北部地區(qū),橫穿 23 個縣市區(qū)。線路等級為Ⅰ級,橋隧占全線 38%。目前太原南站暫未開通運營,太中線客運業(yè)務在太原樞紐由北六堡站經鳴北聯(lián)絡線、石太線接入太原。太原至中衛(wèi)線路全長751 km,定邊至銀川線路全長194 km,全線里程中新建線路892 km,山西境內195 km、陜西境內 277 km、寧夏境內 420 km。全線最高運行時速160 km,預留時速 200 km條件。太原南至定邊為雙線電氣化鐵路,定邊至中衛(wèi)、定邊至銀川為單線電氣化鐵路,預留雙線條件。全線新建車站 37 個,其中縣級以上客運站18個。
太原至中衛(wèi) (銀川) 鐵路自2006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各參建單位和廣大建設者針對沿線多為黃土峁梁和風沙地區(qū),溝壑縱橫、不良地質廣泛分布、施工條件惡劣,建設難度大、任務重的實際,堅持“高標準,講科學,不懈怠”,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密切配合,連續(xù)奮戰(zhàn),嚴格標準化管理,嚴把工程質量關,不斷優(yōu)化施工組織,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太原至中衛(wèi) (銀川) 鐵路使西部地區(qū)至華北主要城市的運輸距離縮短了 100 km 至 500 km。鐵路部門安排了 17 對經該線運行的旅客列車,結束了寧夏中北部、山西西南部沒有鐵路及太原、銀川兩地間沒有直達火車的歷史。太原至中衛(wèi) (銀川) 鐵路大大提高了山西西南部、陜西北部、寧夏中北部地區(qū)間的運輸效率,對于增強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科技、文化交流,促進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安全和促進沿線資源開發(fā)及民族地區(qū)、革命老區(qū)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