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年倫理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2011-08-15 00:51:01易想和
      天中學刊 2011年1期
      關鍵詞:西塞羅倫理老年人

      易想和

      (中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老年倫理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易想和

      (中南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在急劇的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老齡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老年倫理也成為學界關注的重大倫理問題之一。構建老年倫理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極大的實踐價值。我們必須立足傳統(tǒng)孝道文化之精髓并積極借鑒西方相關思想的有益養(yǎng)分,深刻思考老年倫理的主要內(nèi)容,深入探討老年倫理的基本原則。

      老年;老年倫理;倫理研究

      隨著人口老齡化浪潮的迅猛發(fā)展,在急劇的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老齡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老年倫理也成為學界關注的重大倫理問題之一。

      在國外,早在古羅馬時期,西塞羅便提出了老年幸福論。在國內(nèi),老年倫理思想源遠流長,從《孝經(jīng)》到《二十四孝》,從“鄉(xiāng)飲酒禮”到“千叟宴”,無不包涵著尊老、敬老的孝道思想。歷朝歷代,無不把崇老、敬老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注經(jīng)入法,并由統(tǒng)治階層大力提倡[1]。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一些學者在老年倫理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穆光宗教授關于老年精神贍養(yǎng)問題的研究,廖小平教授關于代際倫理的研究。此外,還有不少學者從老年價值、老年生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些理論見解,對我們的研究無疑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本文擬探討老年倫理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老年倫理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有無研究價值及研究意義的大小是老年倫理研究所必須追問的必要前提。老年倫理研究不僅關乎老年問題的解決,是現(xiàn)實的重大倫理問題,而且關乎老年倫理之合理性、正當性與公平性的實現(xiàn)。因此,老年倫理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學術價值:

      1. 諸學科理論創(chuàng)新融合的意義

      老年倫理研究既涉及哲學、倫理學,又涉及人口學、政治學,甚至還涉及法律,是多學科理論知識的融合。藉此而言,老年倫理研究具有諸學科理論創(chuàng)新融合的價值,將極大地拓展倫理學、人口學的研究視域,具有學科拓展的意義。學界在具體研究老年倫理過程中,必將遵循“多學科融合”的思路,結(jié)合文獻、調(diào)查、網(wǎng)絡、案例等研究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2. 匯貫中西,借鑒古今的意義

      為了探究老年倫理的本質(zhì),必須把研究的觸角深入到歷史深處,詳細分析古今歷史上各民族、地區(qū)關于老年倫理方面可資借鑒的做法,評價其成功與失敗,總結(jié)其經(jīng)驗與教訓,分析其本質(zhì)與內(nèi)涵;必須把觸角深入到西方老年倫理的研究與實踐層面,從而真正把握其意蘊。

      二、老年倫理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理論依據(jù)是研究老年倫理的指導方針及基本的理論視角。研究中國老年倫理問題,既要立足本國傳統(tǒng)孝道文化之精髓,又要積極吸取西方思想之精粹,從而博采眾長,融貫中西,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老年倫理研究范式。擇要而言,當代中國老年倫理研究的理論依據(jù)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 傳統(tǒng)儒家孝道思想

      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深受殷商“奉先思孝”的影響,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jīng)·圣治》),主張用“孝”來維護親屬與血緣之間的關系。孝道思想是老年倫理研究的重要理論來源,其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生育與贍養(yǎng)兩個方面:

      生育方面,儒家所主張的核心孝道觀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孟子》卷七《離婁章句上》)、“傳宗接代”。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儒家認為,子女若要行“孝”,就必須“偏男生育,多生多育”,以延續(xù)家庭的“香火”。因此,在儒家看來,罵人“斷子絕孫”是最為惡毒的人身攻擊之一,若老年無子或中年不育,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贍養(yǎng)方面,中國人主要依靠家庭這一載體來解決老年贍養(yǎng)問題。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實行以血緣和地緣為特征的、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人們的生老病死、生產(chǎn)、生活均以家庭為中心展開,養(yǎng)老以家庭模式為主。因此,中國傳統(tǒng)的孝道文化,非常強調(diào)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yǎng)。以孔子為代表的傳統(tǒng)儒家認為:要真心實意地贍養(yǎng)父母,對父母要抱有敬重之心,否則與動物沒有什么區(qū)別,“今之生者,足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為政》)

      今天,我們研究老年倫理,就是要汲取傳統(tǒng)孝道思想的精華,擯棄其糟粕,挖掘“孝”的時代新意,從而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yǎng)。

      2. 西塞羅老年幸福論

      西塞羅是古羅馬時期斯多葛派的哲學家,其探討老年人幸福問題的基本論點是德性幸福論。他在《論老年》一書中,深刻闡述了其老年倫理思想。

      西塞羅指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確實不如青年人,但不能據(jù)此就說老年人不健康。老年階段并非無所作為,年老并不意味著理智創(chuàng)造的缺失。因此,決不能因為老年的到來而使老年人不能參與工作與學習。

      在西塞羅看來,老年人壽終正寢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好事。因此,老年人應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既不能對自己的余生過分地留戀,也不能無故地放棄,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如果老年人對生與死都持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那么老年人甚至比年輕人更自信、更勇敢。正是因為老年人對于生命與死亡有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老年人無所畏懼[2]。

      人就是這樣,你越忸怩磨不開,他越上臉,你勇敢地迎上去,他倒先怯了。她這樣大方地一說,加上巴克夏在中間神乎其神地一宣傳,“猴子們”一陣交頭接耳后,不敢放肆了,都規(guī)規(guī)矩矩坐了下來。

      總之,在人們對老年人的價值與作用仍存在誤解的今天,西塞羅提倡的樂觀、積極的老年倫理觀,對于老年倫理的研究與建構,無疑具有極大的啟迪意義。

      3. 馬克思的倫理思想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zhì)是人之為人的特殊性,是人區(qū)別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1845年春,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就人的本質(zhì)問題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边@一論斷表明:把握與實現(xiàn)人的本質(zhì)離不開具體的、復雜的社會關系;人的本質(zhì)是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形成的。老年是人生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老年人的社會關系與其他人口群體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將老年置于人生發(fā)展這一歷史背景之下,從老年人與其他人口群體不同的、特殊社會關系的角度出發(fā)研究老年倫理,

      此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主張“主體性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馬克思認為,“一個種的全部特征、種的類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zhì),而人的類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3]134因而,自主與自為、自覺與自由是人的本質(zhì)特征,同時,必然也是老年人的本質(zhì)特征。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老年人,讓他們自主、自覺、自由地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實現(xiàn)自我價值。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為老年倫理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對于解決中國現(xiàn)實老年問題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是我們研究老年倫理必須遵循的思想原則。

      三、老年倫理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 老年價值

      “這個老不死的”,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對老年人的評價?!袄狭?,不中用了”,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老年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年青人在人才市場上碰得頭破血流之后,紛紛抱怨老年人占據(jù)了原本屬于他們年青一代的職位;而老年人在退休后急劇的社會角色轉(zhuǎn)變中,又不斷指責社會及晚輩未能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和認同。在巨大的失落中,他們或哀嘆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或認為自己遭到了社會的遺棄與忽視,沒有得到應有的尊敬與關懷。其實,這都是如何看待老年人價值這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即:社會如何看待老年人?老年人如何看待自我?

      唯物史觀認為,人是價值主體,也是價值客體,是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因此,每個社會群體的價值都是平等的。老年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一樣,都應共享社會發(fā)展的既得成果、共享生存資源、共享參與社會發(fā)展的機會。老年人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老年人為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年人有著獨特的人生閱歷與豐富的社會實踐;老年人也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培育了下一代,實現(xiàn)了人種的延續(xù)與人類文明的傳承。

      對年青人而言,我們應該認識到,老年人也是人,對老年人予以支持和尊重,不僅是尊重人權的體現(xiàn),而且符合倫理的公正要求。善待和尊重老年人,其實也就是在善待和尊重自己,因為今天的年青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文明進步的民族與國家無不尊重老年人。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尊老、崇老、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正確看待老年人。對老年人自己而言,既不能因年老退出勞動領域就感到失落和空虛,又不能因年老就自以為高人一等,倚老賣老,自以為付出了大半輩子,理應索取更大的回報,而應該積極對待生活,盡快適應角色轉(zhuǎn)變,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年老,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2. 老年生死

      老年不僅意味著價值,同時也意味著死亡。如何正確把握生死二者的關系?如何看待死亡?這也是老年倫理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

      生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重大問題,是人類終極關懷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中西方哲學必須討論的問題之一[4]。生與死是人類最難以決斷的決策之一,它是人們理解自我以及自我與外部各種社會關系存在的關鍵。西塞羅曾作出了這樣的闡釋:“如果一個老年人活了一輩子還不知道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那么他肯定是一個老糊涂。”[5]32在西塞羅看來,死亡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靈魂被徹底的毀滅,另外一種是靈魂得到永生。他說:“如果是前者,我們完全無所謂,如果是后者,我們甚至求之不得?!盵5]32―33因此,死亡并不可怕,有生便有死,人的生命總是在肯定與否定的交織中前行,生命既意味著開始,也意味著結(jié)束。人到老年,生命消亡,不過是生的必然歸宿,也是生命日積月累最終質(zhì)變的體現(xiàn)。因此,應樹立一種豁達、樂觀的老年生死觀。

      3. 老年代際

      老年代際是指老年人與各代人之間的關系。由于時代和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以及家庭規(guī)模的演變,老年人與其他各代人特別是青年人之間,在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消費理念、文化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分歧和沖突越來越嚴重。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代際關系是當前老年倫理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目前,老年責任倫理思想是老年群體處理代際關系的圭臬。老年人在處理與各代的倫理關系時,更多強調(diào)自己對后代的責任和義務,包括各方面對子女(包括孫子女)不計回報的付出,在經(jīng)濟支持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盡量實現(xiàn)自立,采用老年人自養(yǎng)或老夫妻互養(yǎng),以減輕子代的贍養(yǎng)負擔[6]。在“責任倫理”思想的指導下,老年人在與子女相處的過程中更多采用了寬容與理解的態(tài)度。這在客觀上減輕了子女的贍養(yǎng)負擔,主觀上又提高了代與代之間的認同感、接受感和滿意度,因而大大減少了老年人在家庭中與子女的矛盾和沖突,有助于和諧、溫馨的代際關系的建立。但真正的、科學的老年倫理,應該是雙向互動的、平等的,在處理代際倫理關系時,決不能只強調(diào)老年人的犧牲與奉獻,而忽視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研究老年倫理,必須注重平等、和諧的老年代際倫理的構建。

      4. 老年婚姻

      良好的夫妻關系是保證老年人晚年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國特殊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當今相當一部分老人的婚戀模式相當特殊。他們談婚論嫁時,或遵父母之命,或守媒約之言,或因政治等種種原因而結(jié)合,真正通過自由戀愛結(jié)婚的少之又少。這種婚前無愛、婚后無情的婚姻,導致他們經(jīng)常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碰撞,在傳統(tǒng)約束與追求自由之間徘徊。在思想不斷解放的今天,有些老年人追求真愛、大膽重組婚姻,我們應該理解。老年人再婚不僅意味著社會的文明進步,是老年人自我意識覺醒及老年權利得到主張的表現(xiàn),而且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同時也可以解決一部分孤寡老人的社會問題[7]。但我們更提倡在婚姻家庭穩(wěn)定的前提下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老年的幸?;橐?。須知愛情并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愛情才是維系和創(chuàng)造老年幸?;橐龅年P鍵。只有真正有愛的老年婚姻,彼此才會相互慰藉,相互依存;才能實現(xiàn)家庭的穩(wěn)定,提高精神養(yǎng)老的質(zhì)量;才是老齡化中國必須建立的新型老年婚姻觀[8]。

      5. 老年閑暇

      閑暇是指人們可以自由支配的、從事非經(jīng)濟活動的時間。老年人退出生產(chǎn)勞動領域后,必將在閑暇時間里渡過生命的最后旅程。老年人擁有何種閑暇觀,將決定老年人擁有何種程度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研究老年人的閑暇觀念及閑暇態(tài)度,對于認識和解決老年人口問題,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文化精神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老年閑暇無疑是當今老年生活的主題,也是老年與其他社會群體的顯著區(qū)別。老年人口退出生產(chǎn)領域后,因自主支配時間相對寬裕而最能充分享受自由,他們的閑暇生活主要以體味生活的旨趣、追求真、善、美為主。因此,老年人的閑暇活動應該豐富多彩、追求高雅,不能過于庸俗、單調(diào)、枯燥、低級。老年人應該能夠通過真正有品位的閑暇,使晚年的精神生活更充實,從而賦予生命以真、善、美的倫理意蘊,真正老有所樂。

      四、老年倫理研究的基本原則

      1. 尊重原則

      尊重既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也是人類最底線的倫理原則。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需要,而尊重則是人的高級需要之一。尊重對于人們進行人際交往,建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對老年人而言,尊重的基本涵義主要是指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權利。在我國,盡管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但由于西方各種思潮的影響及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目前,淡漠親情、輕視和虐待老年人的現(xiàn)象仍層出不窮。因此,要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地位,首先,老年人要學會尊重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做到不暴不棄、不倚老賣老;其次,要倡導尊重老年人的風氣,教育年輕人尊重老年人。

      2. 平等原則

      平等是哲學領域永遠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老年倫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平等涉及的是人類社會關系中同等地相互對待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是指人們在地位、身份、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等同性,它以人的自然的、社會的類同一性為先在生成基礎。許多思想家認為平等是人們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平等原則要求老年倫理的主客體要相互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不分年齡、性別、民族、貧富、高矮,都要一視同仁,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曾經(jīng)做出的巨大貢獻,在與老年人的交往中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人格與權利,維護老年人的權威與尊嚴。

      3. 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人在實踐活動中站在主體的立場上,用作為主體的眼光去審視作為客體的對象,并思考在與客體的關系中“應如何”的理性原則。人的主體性是作為主體的人的屬性,是現(xiàn)代人的基本特征。老年人是老年倫理的主體。老年人通過“自為”與“自律”實踐主體性原則。所謂自為,是指老年人挖掘自我潛力,展示自我才華,釋放自我價值,充分發(fā)揮主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真正做到老有所為;所謂自律,是指通過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調(diào)節(jié),老年人明白何以為老以及何以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年青人懂得何為尊老以及應該怎樣尊重老人。

      [1]朱堯耿,易想和.老齡化社會的農(nóng)村老年倫理的構建[J].湖北社會科學,2008(3).

      [2]徐奕春.西塞羅的老年幸福論[J].道德與文明,1999(5).

      [3]黃克劍.人的本質(zhì)初探[G]//關于人的學說的哲學探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路曉軍.中西方傳統(tǒng)生死觀論略[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0).

      [5][古羅馬]西塞羅.西塞羅三論[M].徐奕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6]楊善華,賀常梅.家庭養(yǎng)老能否承受老齡化挑戰(zhàn)[J].老年文摘,2005(2).

      [7]徐勤.社會轉(zhuǎn)型中的老年婚姻透視[J].中國社會工作,1998(3).

      [8]吳涯.中國老年倫理問題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5.

      〔責任編輯 葉厚雋〕

      Several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Old People

      YI Xiang-h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Old people issues have become global in the sharp period of social turning. Their ethics is also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ethical questions. Build elderly ethical not onl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but great value of practice. Therefore,we must base on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of filial piety and positive thoughts of western relevant beneficial nutrients to discuss and research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lderly ethics.

      elderly; elderly ethics; ethics research

      B82

      :A

      :1006-5261(2011)01-0050-04

      2010-09-19

      湖南省社科聯(lián)基金項目(602012A)

      易想和(1978―),男,湖南汨羅人,博士,講師。

      猜你喜歡
      西塞羅倫理老年人
      修德箴言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漱石:西塞羅小傳
      世界文化(2019年6期)2019-06-24 17:39:08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wǎng)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西塞羅掏鳥窩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江口县| 高州市| 和平县| 开化县| 镇雄县| 厦门市| 镇沅| 邹平县| 和硕县| 石阡县| 龙陵县| 耒阳市| 沙田区| 周宁县| 恩施市| 宁武县| 石景山区| 方山县| 资源县| 卓尼县| 南安市| 荔波县| 铜川市| 怀宁县| 抚顺县| 固阳县| 咸宁市| 东兰县| 汉寿县| 焦作市| 临沧市| 临汾市| 怀安县| 新泰市| 慈溪市| 永年县| 浑源县| 盐池县| 江川县| 金华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