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
(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化館,江蘇常州213002)
《幼學瓊林》的特色及對國學的推介價值*
高建新
(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化館,江蘇常州213002)
《幼學瓊林》是傳統(tǒng)的蒙學課本中內容豐富、形式獨特的經典教材。其至少有三大特點:以成語典故為主要內容,對收入的上千條成語及其典故都作了簡潔而準確的考究和解釋,有利于讀者通過學習成語而掌握國學知識;全文的內容都是用對偶句表達,語皆求偶,典必成雙,形式生動靈活,富有民族性、韻律美和可讀性;以全面地傳授國學知識為己任,較少封建倫理說教。因之,它具有較高的推介國學知識的價值,以作古為今用,應將其適當引入學?;A教育,在弘揚國學精華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幼學瓊林》;成語;對偶;國學;推介
我國傳統(tǒng)的蒙學課本,有一、二十種之多,其中流行較廣、影響較大的也有七、八種,有人概括為“三百千千廿四孝,幼學增廣弟子規(guī)”,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二十四孝》、《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和《弟子規(guī)》。這八種書,是塾館蒙童必讀的語文識字教材,也是學習和普及國學知識的入門讀物,被譽之為蒙學書目中的經典。
有學者認為,傳統(tǒng)的蒙學教材,編得最好而且最受青少年歡迎的,要數(shù)《幼學瓊林》?!队讓W瓊林》是以成語典故為主的普及性蒙童讀物,也是具有學術價值的文學著作,原名《幼學須知》,又名《成語考》、明末程登吉原著,清嘉慶年間鄒圣脈增補。全書4卷33章,近2萬字。玉樹瓊花,美玉成林?!队讓W瓊林》跳出前人圈子,以全方位的視角對社會百態(tài)乃至宇宙萬象進行宏觀掃瞄,薈萃國學常識中的精華要義,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典章制度、人倫日用、飲食起居、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等,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讀誦之際,古往今來皆在掌中,宇宙萬象盡呈眼底,是一部難得的蒙學“百科全書”。
《幼學瓊林》是用駢體文形式寫成的,全文都是對偶式的長短句表達,按內容分類編排,將知識性與趣味性很好地結合起來,集中展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與人文的各個側面,猶如一幅漫長的畫卷。行文語皆求偶,典必成雙,兩句一聯(lián),整齊對稱,當長則長,當短則短,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容易誦讀,便于記憶,富有韻律性和可讀性,既能識字,又能增長知識,還能培養(yǎng)童生聯(lián)句對仗的能力,成為明清以來數(shù)百年間廣泛流傳的啟蒙讀物。
有人說“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是由一定道理的。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等蒙書相比,《幼學瓊林》有三個基本特點:其一,它把國故人文與成語典故結合起來,利用成語典故傳播國學知識,包羅的內容林林總總,豐富精彩,可以看作是全部傳統(tǒng)知識類型的一個縮影。其二,它打破以往蒙書三言、四言詩句式的限制,用雜言長短句鋪敘,只求匹偶成對,不受字數(shù)限制,顯得生動靈活而富有變化,便于誦讀和記憶;其三,它主要以傳授自然知識、歷史人文知識和古代格言哲理為己任,較少封建倫理說教。正因為這些優(yōu)點,使一代一代的炎黃子孫大受其益,我們許多先輩中的精英人物,都是曾經讀著《幼學瓊林》長大成材的。有史料稱,毛澤東曾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為“六年孔夫子”,八歲接受啟蒙,照例從《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幼學瓊林》這些普及讀物起步,去接觸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隨后才是點讀“四書”、“五經”。毛澤東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卻覺得《幼學瓊林》很有趣味,幾十年后還能熟背出來,并常常樂以摘引其中“片言只語”或典章,作文及與人交談,縱論天下。
《幼學瓊林》主要的內容構成之一,是對成語的考釋。一部《幼學瓊林》,除了對出自典籍的相關名詞概念、古語熟語、雅言掌故的解釋外,大部分內容都是用來解說成語的。書中集納了上千條歷史價值和知識含量均高的常用成語,并對每條成語的出典和語源都作了簡明允當?shù)目坚?、概括和說明,讓讀者能根據(jù)古老經典及其文化背景對成語加以理解,在記憶和應用成語的同時掌握國學常識和歷史知識,感受民族精神,潛移默化地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人甚至說《幼學瓊林》幾乎就是“成語瓊林”,是“兒童版的漢語成語小詞典”。
《幼學瓊林》對收入的成語,在考究其出典和故事傳說的基礎上作出簡潔明了的解釋,或加以變通和活用。所運用的語體雖然都是古色古香的文言雅語,但所選又多屬廣為流傳、富有生命力、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釋義將成語與典故自然結合,相互參證,通俗易懂、簡明精煉、化繁為簡、自成一家,既是塾師施教、學童課讀的范本,也是可資遵循和傳承的學術成果,還可以作為查詢成語釋義的工具書。請看幾例:
其一,成語“賣刀買?!?這條成語不是很常見,但含義深刻。典出《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背烧Z故事說得更為具體:西漢時期,渤海一帶農民因饑荒被迫當上了強盜,農田荒蕪,民不安生。漢宣帝派70多歲的龔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傳只要從事農業(yè)生產不再做強盜的一律不咎既往,并開倉借糧,救濟饑民。于是這些百姓紛紛賣劍買牛,從事農業(yè)生產,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队讓W瓊林》第一卷對這條成語作了這樣的詮釋:“劉昆率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牛。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1]把“刀”解釋為“武器”,把“?!苯忉尀椤稗r耕生產”,把典故的原義與成語故事柔合在一起。這樣一種新解,就賦予這條成語“改盜歸農”、“改邪歸正”的積極意義,體現(xiàn)了儒家正統(tǒng)思想。
其二,成語“壽終正寢”,《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篇說:“男子死曰壽終正寢,女人死曰壽終內寢”。又加注曰:凡男子將終,臥于正廳東首,以俟氣絕。若女子仍居內寢,不必遷也。先釋義,后注解,準確而且具體。
其三,成語“八索九丘”,原出自西漢孔安國《尚書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洞呵镒笫蟼鳌吩?‘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粗^上世帝王遺書也。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籍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薄队讓W瓊林》第四卷對這條成語復雜的出典,提要鉤玄,作了這樣的解釋:“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志?!憋@然是化繁為簡,變通活用了。
《幼學瓊林》中收錄的詞語,都用對偶句表達。一個對偶句中包含著兩個成語,或者古語、雅語等。例如:“披星戴月,謂早夜之奔馳;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道不拾遺,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圣人”;“牝雞司晨,比婦人之主事;河東獅吼,譏男子之畏妻”;“弟子稱師之善教,曰如坐春風之中;學業(yè)感師之造成,曰仰沾時雨之化”;“恐懼過甚,曰畏首畏尾;感佩不忘,曰刻骨銘心”;“無功食祿,謂之尸位素餐;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李義府陰柔害物,人謂之笑里藏刀;李林甫奸詭謅人,世謂之口蜜腹劍?!?“美奐美輪,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膠柱鼓瑟,拘而不化”;“狐假虎威,謂借勢而為惡;養(yǎng)虎貽患,謂留禍之在身”;“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事先敗而后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禍去禍又至,曰前門拒虎,后門進狼;除兇不畏兇,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此等等,不勝枚舉。有許多成語,當你不明白它的意思時,查一查《幼學瓊林》中的解釋,就可以解決了。例如“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幼學瓊林》的解釋極為簡明:“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弄璋”、“弄瓦”典出《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薄拌啊笔亲聊コ尚蔚挠袷?是古代貴族在舉行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禮器。給兒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為貴族,可以“光宗耀祖”。后來就把生下男孩子稱為“弄璋之喜”;“瓦”是紡車上的零件。給女兒“瓦”玩,是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紅之意。所以,“弄瓦之喜”指的就是生了女兒?!队讓W瓊林》對這條成語的釋義,正是在對相關典故的考證基礎上作出的界定,切中本義,要言不煩。
掌握中華民族的常用成語,就是了解了許多民族文化之精義?!队讓W瓊林》還是推廣和普及成語的一種媒體,青少年讀了它,不僅自己掌握了許多常用成語,而且又通過他們的口語或文章,對社會大眾進行放大傳播,許多成語之所以家喻戶曉,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直接和間接地學習《幼學瓊林》所至。中國的老百姓能背出幾首詩詞的人不少,但是能說出幾條成語的人卻更多,這也許歸功于《幼學瓊林》的啟蒙教育和放大傳播。請看幾例:
其一,成語“云霓之望”,比喻迫切地盼望。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蹦?虹也。雨則虹見,故大旱而思見之。[2]《幼學瓊林·天文》解釋說:“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边@種解釋,既是恰到好處的詞句釋義,又是文雅生動的對偶佳句,很容易被讀者理解和傳誦,十分有利于普及。
其二,成語“一諾千金”,原典出處有二,一是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二是唐代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但這兩處典故表達的只是“一諾千金”的含義,而沒有概括出“一諾千金”的成語形式?!队讓W瓊林》第三卷作了這樣的考釋:“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庇谑?“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就通過《幼學瓊林》定型并向童生灌輸,再通過童生放大傳播,以至才在社會上推廣。由此可見,成語“一諾千金”得以普及,固然有《史記》和李白詩歌影響的前因,更是借助了《幼學瓊林》的考錄推廣之力。
其三,成語“蜀犬吠日”,語義出典有三:一是屈原賦“邑犬所吠,吠所怪也”;二是韓愈《與韋中立論師道書》:“蜀中山高霧重,見日時少,每至日出,則群犬疑而吠之也”;三是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愈嶺,被南粵中數(shù)州,數(shù)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也?!边@三個典故中所包含的成語含義,到了《幼學瓊林》中就概括出成語形式:“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睂嶋H上,柳宗元原文中包含著兩個成語:“蜀犬吠日”和“粵犬吠雪”,但是“粵犬吠雪”后人知之者甚少,而“蜀犬吠日”就廣為人知,原因大概就在于,對“粵犬吠雪”,《幼學瓊林》未加錄考,而“蜀犬吠日”被《幼學瓊林》考錄,因而得到了推廣和普及。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是“人學”教育。從孔子的私學,到隋唐科舉,到宋代學堂書院,直至近代陶行知,意識形態(tài)雖有些不同,但主旨大體一致,即教人說真話、干真事、做真人。《幼學瓊林》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人學”教育的傳統(tǒng)積淀下來,我們應該珍惜并利用好這分文化遺產。然而,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我國知識分子思想和知識的構成,卻存在不少誤區(qū)和問題。教育急功近利,應試教育等于知識教育,外來文化泛濫,國學傳統(tǒng)低迷,民族美德不振。調查表明:現(xiàn)在90%的學生最喜歡的是明星,愛父母的不超過10%。一般的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現(xiàn)代科技知識掌握不少,但傳統(tǒng)文化知識卻少得可憐,有的還不如舊時代讀過幾年私塾的“童子功”,這實在對不起列祖列宗,也不利于建設現(xiàn)代化?,F(xiàn)在,有識之士倡導振興國學,事關國魂、國脈、國力的再造,意義重大。但振興國學不能靠一般號召,不能僅靠幾篇時文、幾部電影或者幾首歌曲的宣傳,而要做大量持之以恒、切切實實的工作,特別要重視從學校教學抓起,從青少年教育起步。而《幼學瓊林》雖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蒙童用書,卻可看成是國學信息傳遞和民族元素保存的載體或種子,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歷史人文和民族風格,需要新時代的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傳承弘揚。筆者認為,在大中小學選編像《幼學瓊林》、《千字文》之類的舊課本作為輔修教材,給學生傳授一些國學ABC,填補一下新生代知識結構中國學的缺失或盲點,喚起對中國精神、中國道德、中國尊嚴、中國氣派的認同,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文化歸屬感和民族自尊心,重塑中國人的國格人格形象,開創(chuàng)中華社會主義文明的新境界,實在是很有必要了。老舍的兒子舒乙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傳統(tǒng)蒙學教育,其他一些學校也有選用《三字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作教材的,這種匡救時弊、古為今用的做法值得推廣和效仿。
真正能夠留存在我們中國人心中具有永恒價值的東西,或許正是那些傳承了幾千年卻日漸被許多人所遺忘的國學傳統(tǒng)文化。前些年 (2002年5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了孫文華等編著的《中華成語千句文》,選入常用詞語2000多條1300句10000余字,借鑒傳統(tǒng)蒙學讀本的形式,將以成語為主的四字詞語綴連成歌謠體韻文,概括中華文明史,用以教育青少年一代,就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受到社會的認可和熱評。[3]筆者認為,《幼學瓊林》的國學教育價值,較之新編的《中華成語千句文》有過之而無不及?!队讓W瓊林》這種既通俗又精粹的書面載體,千年積淀,歷久彌新,我們應該積極地利用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把它引入學校教育,讓它在振興國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選擇《幼學瓊林》一類課本作為今天學校的輔助教材時,也不能囫圇吞棗、全盤接受,而應該加以鑒別和取舍,注意剔除其中少量封建性的糟粕和已經陳腐失去生命力的成分,如“命之修短有數(shù),人之富貴在天”等帶有封建觀念的內容,在教學指導中加以說明和糾正,避免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以求正確地利用文化遺產,為我國的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
[1]程登吉.幼學瓊林 [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45.
[2]中國成語大辭典編寫組.中國成語大辭典 [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3]孫文華.中國成語千句文[M].廣州: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2.
The Features of“Children’s Necessary Reading”and Its Value in Promoting Sinology
GAO Jian-xin
(ChangzhouM unicipalBureau of Culture,Radio,TV,Film,Press and Publication,Changzhou 213002,China)
The book“Children’sN ecessary Reading”w ith its rich content and unique form is known as one of the classical materials among traditional textbooks in enlighten education. It has at least three characteristics:first,thousands of idiom s and allusions as its main content were explained concisely and accurately to facilitate readers’study of Sinoogy;second,all the expressions are rhym ing couplets w ith lively and flexible form,full of national traits,beauty of rhythm and readability;third,take teaching Sinology comprehensively as its responsibility w ithout feudal ethical preaching.Therefore,it is of great value in promoting Sinology. In order to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it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introduced into primary education in school.
“Children’s N ecessary Reading”;idiom s and allusions;couplet;Sinology;promotion
H194
A
2095-042X(2011)01-0095-04
2010-09-10
高建新 (1955—),男,江蘇武進人,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和中華文化研究。
(責任編輯:李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