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花
外科病人術(shù)后常需留置尿管,但導尿后易引起尿路刺激癥,甚至發(fā)生尿路感染。有研究證實,臨床上因?qū)蚬馨殡S尿路感染約占整個醫(yī)院感染的 40%[1],留置尿管因護理不當,會給病人帶來痛苦與不安。因此,探討留置導尿管引起尿路刺激征的原因與護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我科于 2009年 2月 ~2010年 10月共收治留置尿管病人110例,男 82例,女 28例。年齡 2~90歲。留置尿管時間 1~30 d。共發(fā)生尿路刺激癥 9例,男 5例,女 4例。其中尿頻、尿急患者 5例,尿痛患者 3例,尿不盡伴下腹部脹痛患者 1例。
當留置尿管過粗,尿管與尿道黏膜接觸面積大,尿管對尿道黏膜的摩擦和刺激都可能引起尿路刺激癥的發(fā)生。
操作過程中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shù);操作動作粗魯,損傷尿道黏膜,甚至引起出血;操作技術(shù)不過關(guān)或難度大,多次插管不成功;尿管置入的長度過短,造成氣囊壓迫尿道黏膜,引起黏膜損傷。
多與性別、年齡、性格、文化程度及社會背景密切相關(guān)。由于部位的特殊性,易引起病人害羞、緊張等心理,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及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可影響病人的痛閾,導致病人對各種刺激敏感性加強,耐受性降低,以致輕微的疼痛即可引起劇烈的反應[2]。
男性尿道長 18~20 cm,有兩個彎曲(恥骨前彎和恥骨下彎),前彎是活動的,下彎是固定的,有三個狹窄部,即外口、膜部、內(nèi)口。女性尿道全長約 3~5 cm,由于女性尿道短、直、粗,又臨近陰道口和肛門,故易發(fā)生尿路的逆行感染[3]。
尿道口分泌物多,尤其女性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易結(jié)集在尿管上,引起尿路感染主要是會陰部致病菌[4]。
當留置尿管過長,尿液積聚在引流管內(nèi),使尿液引流不暢;集尿袋更換不及時或更換時無菌操作不嚴;搬運或下床活動時集尿袋位置過高,尿液反流入膀胱等因素引起的尿路刺激癥。
現(xiàn)在臨床使用的留置尿管皆是氣囊導尿管,有的由于質(zhì)量不過關(guān),拔除尿管或更換尿管時,氣囊內(nèi)的氣體難以抽出,如此反復操作,易造成尿道黏膜損傷。
(1)護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插管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尿管黏膜,確保導尿的一次性成功。(2)留置尿管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女病人如誤插入陰道,應更換導尿管后重新插入。(3)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不宜過長或過短,以 1m為宜,避免引流管受壓、扭曲、折疊,引流袋位置不宜高于膀胱水平,病人在下床活動時,將引流袋用別針固定在褲腿上,在搬運或檢查治療時,應夾閉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引起尿路逆行感染。(4)及時傾倒尿液,觀察記錄尿量、顏色及性質(zhì)。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飲水量達 2 000~3 000ml,以助沖洗尿路,也可防止尿路結(jié)石。夾閉尿管,每 2 h放尿 1次,訓練膀胱功能。每 3 d更換集尿袋 1次[5](抗反流尿管可每周更換 1次),更換時必須先消毒,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5)保持會陰部清潔,早晚用清水清洗,再用 0.2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并除去尿道口及尿管上的分泌物及血痂。男病人在每次清潔后可在尿道口處涂擦紅霉素軟膏或無菌石臘油適量,并用無菌小紗布纏繞在尿道口上的尿管處,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分泌物貯留在尿管上。(6)留置尿管可每周更換 1次[6],拔管后間隔 4 h再插管,每周定時做尿路培養(yǎng) 1次,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尿路感染。(7)根據(jù)留置尿管的時間長短選擇向氣囊內(nèi)注入生理鹽水或空氣。留置時間短,氣囊內(nèi)可注入空氣,由于空氣較輕,氣囊浮起,可減少對膀胱三角區(qū)的刺激,減輕憋脹尿感;留置時間長,氣囊內(nèi)可注入生理鹽水,尿管不易滑出。
詳細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放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項以及留置尿管刺激癥的應對方法,使病人及家屬有一定的思想準備,留置期間主動詢問病人的感受,根據(jù)其主訴,及時做好相應的護理。
尿管管徑小,與尿道黏膜接觸面積小,置管后大多數(shù)病人無不適感或僅有輕微不適感,但尿液易從尿管旁邊溢出;尿管管徑粗,易引起尿道黏膜損傷。因此尿管的選擇尤其重要,10歲以下一般選擇 8 F的尿管,10~16歲病人選擇 10F或 12 F的尿管,16歲以上病人可選擇 14 F~16 F的尿管即可。
在拔除尿管時,先抽去氣囊內(nèi)的氣體或液體,才能拔除尿管。在臨床上有許多病人的氣囊導管內(nèi)的氣體或液體不能順利抽出,可在氣囊內(nèi)注入 5~10ml液體石臘油,保留 2 h,因石臘油易腐蝕氣囊,造成氣囊破損,從而使尿管易拔出。
拔除留置尿管后發(fā)生尿潴留是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尿潴留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量,目前普遍采取誘導的方法,如按摩下腹部、熱敷膀胱區(qū)、聽流水聲等,這些效果皆不理想。經(jīng)觀察,拔管前訓練病人的膀胱功能,采取溫鹽水 250ml+阿托品 0.5mg行膀胱沖洗后,按氣囊導尿管拔除方法將尿管拔除,囑病人憋尿,待膀胱充盈時囑其排尿即可。
留置導尿管病人易出現(xiàn)尿路刺激癥狀,致使病人煩燥不安,如處理不當,極易發(fā)生尿路感染,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減少或消除不良情緒影響,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及無菌操作原則,正確選擇尿管,認真做好會陰部護理,保證病人生活質(zhì)量。
[1] 周秀新.留置導尿并發(fā)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2):104.
[2] 湯國嬌,魏清風.全麻手術(shù)前不同時間留置尿管對病人術(shù)后尿管耐受性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18):50-51.
[3] 章曉幸主編.護理學導論、常用護理技術(sh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7.
[4] 朱玉芹.留置尿管患者預防尿路感染的對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1999,5(5):5.
[5] 曹 芹.集尿袋更換時間與尿路感染的關(guān)系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3):195-196.
[6] 朱小麗.腹部外科病人保留導尿更換集尿袋時間的探討[J].臨床護理雜志,2009,6(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