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桂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淺論我國古代詩詞的詠月意蘊
劉丹桂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在人類審美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月亮作為自然景物之一,一直受到文人的歌詠。統(tǒng)觀我國古代詩詞中的詠月意蘊大致可分為對人生易逝的感慨、愛情主題的抒寫、羈旅鄉(xiāng)思的傾瀉和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幾種。
古代詩詞;詠月;意蘊;意象
歷代文人吟詩作詞之時,每每融月其中,寓情于月,借月抒情,月亮這一意象常常被作為思想情感的載體,一輪明月意蘊豐富,寄寓了文人騷客的萬般情思。月亮經(jīng)過一代代文人墨客、隱人雅士的修飾潤色,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美學意義,歷代詠月佳作流傳至今,長盛不衰。
《莊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边@句話強烈突出了時間與個體生命存在的關(guān)系。人生易逝,而“天地”中的日月星辰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強烈的對比,自然引發(fā)人們的感慨,月則作為宇宙永恒的代表之物,被詩人頻頻使用。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后人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其中就有這樣的詩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眱蓚€問句,追溯了月和人類生命源頭,后兩句詩,不僅有對個體生命短暫、宇宙(江月)永恒的慨嘆,同時又翻出新意,指出人類的發(fā)展綿延不斷,那么“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可以與“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了。詩情哀而不傷,具有吟詠不盡的意味。
《把酒問月》是李白的一首名作,詩中飄逸浪漫的神采唯“謫仙人”方能有之。但雖曰“仙人”,依然有對月傷懷之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惫旁陆裨聦崬橐粋€,而望月之人卻代代不同,人如流水長逝,月則朗照依然。這幾句詩,把明月長在、人生短暫之意描摹得淋漓盡致。
愛情是文學的一個永恒主題,兩情的歡愉、愁怨、喜悅、悵惘、幽思,充實了中國文學的長廊。《詩經(jīng)·國風》中就有相當數(shù)量的篇幅表現(xiàn)了婚戀的主題。月在愛情文學當中,大多作為興或比出現(xiàn),抒寫情人的相思。
《詩經(jīng)·陳風·月出》中的月,就是作為比興之物出現(xiàn)的?!霸鲁鲳ㄙ?,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敝魅斯吹揭惠喢髟聮煸谔焐?,面對良辰美景,自己卻孤身一人,觸景生情,不免勾起對如皎月般迷人的伊人的相思相戀。那種思美人而不得的綿綿思緒,正是借助這一輪明月得到了藝術(shù)的表現(xiàn)。
建安時期曹植的《七哀詩》當為表現(xiàn)思婦望月懷人的一篇代表作:“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白云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笔變删鋵懺拢粌H點明時間、地點,也對月光皎潔流動之勢簡筆描寫,堪為佳句。下文則由月及人,極力寫思婦望月懷人之苦。其間確乎有“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的味道。
以月表現(xiàn)愛情主題的佳作在古詩詞中頗多。如晏殊的《蝶戀花》,一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寫盡哀愁和愁思;歐陽修的《生查子》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喜悅與下闋的失落相襯,更見相思之深;呂本中一首《采桑子》,以月喻人,通過主人公的矛盾心理,表現(xiàn)了情思的深切。
人生即是一段過程,很多人內(nèi)心都有一種沖動,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為此,他們往往投入到艱難的飄泊羈旅之中,想以此方式來實現(xiàn)他們的價值,而熟悉的故鄉(xiāng)也就成了他們漂泊時感情的棲息地。望月懷鄉(xiāng),愁思滿懷,內(nèi)心流淌的感情,借助一輪明月,傾瀉而出。
東漢時《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一詩,描寫游子望月懷鄉(xiāng),可謂佳作?!懊髟潞勿ǎ瘴伊_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托须m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lǐng)還入房,淚下沾裳衣。”由明月之皎引起鄉(xiāng)思。攬衣而起,獨自徘徊,思念之愁難與人說,不覺潸然淚下。真是客行雖樂,不如早歸。
望月思鄉(xiāng)最有名的作品當推李白的《靜夜思》,抬首低眉之間,因月懷鄉(xiāng)之情畢現(xiàn)。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也同樣表現(xiàn)了這一主題,只是將愁思擴大了?!爸型サ匕讟錀f,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之夜,應是朗月圓滿、家人團聚之時,卻不知有多少游子在外漂泊,他們與家人的相思之苦,又有誰說得盡?
在感到了官場的羈絆和世俗的沉重之后,一些人開始轉(zhuǎn)向自然,追求那種自然、輕松、自由、清靜的生活,“侶魚蝦而友麋鹿”、“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蕭然忘羈”、其樂何極!
陶淵明平民式的隱逸生活倍受歷代人們的推崇,《詩品》中稱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其詩也不乏以月抒情之作,《歸田園居》之三可為代表:“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此詩勾勒出一幅荷鋤晚歸圖,明月相伴,草木含情。此種恬淡閑適的生活著實給人以美好的享受。
王維晚年創(chuàng)作的山水田園詩,大多表現(xiàn)了他歸隱后的閑情逸致,且詩情濃郁,詩風清麗,以月來寫其情致的詩作頗多。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彼鶎懢拔铮赃h離塵世,青松明月,清泉翠竹,也正是作者高潔品質(zhì)的寫照。再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痹娭杏挟?,畫中有詩,充分賦予月以自然的意味,又以月的朗照來表達了閑適隱逸之情。
總之我國古代的詠月詩詞,其意蘊之深廣,不僅只限于以上主題的表達,還常常用于書寫邊愁、抒發(fā)壯志,也用于表現(xiàn)友人相別、求賢納士等諸多思想內(nèi)容,讀之令人回味不已。
[1] 馬曉東.從禪意詩中的花月意象看古代文人的虛靜守一[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2] 劉懷榮,宋巧云.20世紀以來古典詩詞月亮意象研究綜述[J].聊城大學學報,2005,3.
I222
A
1008-7427(2011)03-0082-01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