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韋國善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系,廣西 崇左 532200)
論和諧校園背景下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
李 艷 韋國善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系,廣西 崇左 532200)
教育要適應時代的變革,也要引領時代步伐。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應時代呼喚而發(fā)生,介紹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深入分析了我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指出了我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途徑。
和諧校園;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面展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成績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孤立、僵化的境地。研究者們在試圖尋找新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教育模式,“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話題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研究表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邊疆地區(qū)高校,如何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義,學術界還沒有能夠從根本上達成共識,然而綜合學者們的研究方向,即資源、方法、實踐,我們可以初步給它下個定義,所謂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覺運用隱性課程理論,注重開發(fā)利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比較隱蔽的形式,通過對受教育者周圍環(huán)境如校園文化、校園環(huán)境、教學細節(jié)等因素的塑造和運用,使之無意識地獲得某種思想或經驗的教育模式。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其特征表現(xiàn)如下:
一是教育主體的參與性。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體即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就是課堂,他們接受的是一種“老師教,學生聽”的教育模式,學生的參與行為要受到限制,主體性難以體現(xiàn)。隱性教育則不一樣,它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自己參與完成,老師不參與,不干涉,只做適量的指導,所以,學生能夠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周圍環(huán)境,用豐富集體生產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1]12。
二是教育方式的間接性。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的場所就局限在課堂上,而由于課堂授課條件的局限,教師往往只能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育方式和手段比較直接,效果卻不佳。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則不同,它存在于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可以是課堂,可以是家庭,可以是社會,構成一個龐大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讓客觀的環(huán)境變成為我所用的主觀事務。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1]12。一個環(huán)境建設很好的學校,一個環(huán)境很好的廣場、遺址體現(xiàn)出教育者的價值取向、志趣愛好及文化素養(yǎng),不僅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使學生獲得熏陶和感染,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的選擇,從而可以從側面、間接的教育學生。
三是教育過程的隨意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隨意性”,這里的隨意性是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但其所表現(xiàn)的隨意并不是漫無目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多方的,如校園、小區(qū)、家庭,還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物質的精神的載體,都可以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正是載體的多樣化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過程不能再遵循從前,從表面上來看隨意性很大,它可以突破學校的束縛,把教育過程搬到社會,搬到家庭。但是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教學設計,都是有規(guī)劃,有目的的,這是一種看似無意的“有意教育”。
四是教育評價的非程序性。從一般意義上說,教育評價的本質就是對教育過程、行為及其結果作出的價值判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無疑也體現(xiàn)這一內涵。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活動屬于非程序化的,它注重于過程性評價,看似無始無終,一般不會出現(xiàn)“終審”結果。當然,它的實現(xiàn)過程遠比顯性教育評價過程復雜的多,在今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要更多的體現(xiàn)人本主義的思想??梢钥吹贸鲭[性思想政治教育能促進個人對自己進行的監(jiān)督、管理和“處分”教育,同時體現(xiàn)全社會對這種教育的監(jiān)督和褒獎,打破了過去一紙試卷定終身的局面。
我校是邊疆的一所師范類本科院校,而且是新升格的,各個方面與全國大部分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歷來重視,為了盡快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
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guī)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xù)發(fā)生變化,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的發(fā)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2]48。然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西方的大量思想和文化滲透,它們借著影視劇、光碟、互聯(lián)網、高端產品入侵中國,給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帶來思想上的巨大沖擊,東西方文化發(fā)生了巨大的沖撞,而結果就是面對這樣的思想沖擊,大學生部分不能抵御一些腐朽沒落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使得傳統(tǒng)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的考驗。我校作為邊疆國門大學,這樣的挑戰(zhàn)時刻存在,甚至要比內地高校嚴峻的多。在這種情況下,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更加重要和艱巨。因此就需要結合實際,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把工作做扎實,這樣才能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輸送合格的建設人才,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社會現(xiàn)實相適應,真正把握時代脈搏,才能孕育勃勃生機與強大的生命力。日益加速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使文化與地域之間的聯(lián)系逐漸被削弱、消解,帶來文化在全世界范圍的碰撞、融合、沖突。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呈現(xiàn)出組織結構與就業(yè)方式多樣化、經濟利益來源多樣化等新特點,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締造了網絡世界,它拓展了人們的生存空間,以鋪天蓋地的信息量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網絡交流推動人的交流,各種認識、潮流、思想交互激蕩,客觀上催生著大眾個性思想、獨立判斷的形成,對“80后”尤其是“90后”的爭論就是表現(xiàn),有人說80后是面對世界變化來不及應對因此就焦慮的一代,“90后”是手握鼠標死在鍵盤上的一代,青春和年華都消逝在了下不了網的晚上和起不來床的早上。傳統(tǒng)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應對如此大的時空變化,表現(xiàn)出種種弊端,最明顯的就是學生對現(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產生逆反和厭倦心理,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能解決人們深層次的思想問題。因此時代呼喚把相關內容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教育全過程、學生生活的各方面,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才會有出路,那么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呼之欲出。
十二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高等教育目的是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合格的建設人才。不但要為國家輸送高素質的人才,而且還有為地方經濟和國防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崇左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屬新成立地級市,由于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fā)展緩慢,缺乏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大批高質量人才,人才荒在這里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對于貧窮的邊遠山區(qū)來說引進外來人才目前來說并不現(xiàn)實,因此給我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同時,作為邊疆國門大學來講,我校還承擔著國防教育的重任,在環(huán)境比較復雜的邊疆地區(q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高競爭力、高價值的畢業(yè)生任務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們面臨的尷尬局面就是:一方面呼喊缺少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而同時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價值觀、人生觀的影響,出現(xiàn)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不強、誠信意識缺失等問題,嚴重影響到工作和今后的人生軌跡。追根溯源還在教育模式,尤其是道德教育欠缺,而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照顧不到這一領域,所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這其中起到把握方向、引領素質、培養(yǎng)德行的作用[3]120。
通過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分析,我們認識到,在我校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實踐性,使之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達到教育最優(yōu)化的效果,使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就必須朝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發(fā)展。
據(jù)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課程不能被稱作“無形的”課程,“教學目標”是課程結構的基本元素,是課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完全忽視課程目標性的課程不能稱之為課程。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高校校園內的各種環(huán)境,包括人文環(huán)境,校內建筑物,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環(huán)境,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適應學生教育的目標需要而營造出來的,它們都體現(xiàn)著某種教育思想和教育風格,蘊涵和預示著一定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4]38。當然這樣的教育目標的預設一定要具有長遠性,也就是說要有“計劃”,雖然說不像某門學科教學那樣計劃好授課時數(shù),授課內容,它是一種遠期的“教育目標規(guī)劃”,是一種總體的設想,是一種處于意圖性、預期性的狀態(tài)的“規(guī)劃”,但是,它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是有程序的、優(yōu)生的、必然的、有意的和有必要的。作為未來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其他學科相結合,形成良好的教學體系,因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種關系錯綜復雜,為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目標,就決定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其他多個學科相結合,比如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文化學等學科以及學生的專業(yè)學科,與這些學科緊密聯(lián)系,以便可以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顯,教育效果更好。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人本理念下”的教育模式,依此模式才能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和屬性,充分認識人的潛質。應該注意在隱性思想政治載體中融入我們的教育因素,即把無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因子附著于有形的而看似“無形”的教育載體中,真正使得學生能夠眼觀、耳聽、手摸、身觸。由這些可感的事物和環(huán)境,來引起教育主體深刻的思考,然后培養(yǎng)教育主體去觀察和認識事物的能力,做到認識事物時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育主體即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自主性。因為要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現(xiàn)在的人們主體性意識特別的強,尤其是具有一定教育基礎的大學生,不要總是把所有事情都替他們想好做好,應該培養(yǎng)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參與到現(xiàn)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來,就不會使受教育者產生置身事外的感覺,也不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學習當中的障礙心理,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理念的產生,如此,才能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具有廣泛性,它不等于一切的環(huán)境,也不等于一切的氛圍,甚至并不等于一切的“校園環(huán)境”,組成校園環(huán)境的要素是復雜的,它可以是硬性的,也可以是軟性環(huán)境,當然“只有那些由教育建設者營造和由教育主體創(chuàng)設的、彌散著教育性經驗的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系列,或者雖非刻意創(chuàng)設,但浸涵著和被賦予一定教育性經驗的‘環(huán)境’,才能構成隱性課程環(huán)境”[4]38,比如說校園環(huán)境所折射出來的校園文化,它傳遞著大學的精神與靈魂。良好的校園文化沉積著歷史、傳統(tǒng)和社會價值,具有巨大的潛隱的教育價值,它能夠以其直觀性和超語言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情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學生在無意識間深深地體驗大學的凝重和淵博。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理性,激勵學生的意志,督促他們自覺地修身立德,砥礪學問??墒?文化的范圍是廣泛的,它不止局限于校園環(huán)境內,它也可以跳出校園,來到社會,因此把家庭和社會等的教育影響因素納入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來也是合理的。所以,城市文化也走入了我們的視野。
城市文化是城市居民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適應城市特點和要求的人工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的總和。一個學校坐落于一個城市或多或少的就要受到這個城市的影響,雖然大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但是或多或少的都要走到校外,接觸社會,就會沾染上這個城市的氣息,就會受到這個城市文化的影響??赡芩e極的一面會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推動我們的教育進程;而另外一面它也可能對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挑戰(zhàn),使得我們的教育面臨危機,甚至前功盡棄。所以說,一個城市的文化不可小覷,要把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做個很好的對接,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中融入這個城市的文化因子,做到使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不矛盾、不對抗,同時要多方的調查研究,多跟這個城市的高層領導接觸,發(fā)揮大學反哺社會的功能,積極的呼吁城市建設者們多多考慮城市文化的積極層面,多建這樣的有教育價值和有意義的設施,從而達到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的正確對接。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與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普通大眾除了被動接受傳統(tǒng)傳播輿論影響外,更在以一種主動的意識、積極的心態(tài),以信息的數(shù)字化技術為基礎,使用數(shù)字通信技術,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通過新型的、移動便捷的顯示終端(如手機、IM工具、論壇、微博)這些先進技術介質向外界發(fā)布、接收、刷選、傳播實時、互動、高效的信息。通過這種信息的傳播方式達到個體對情緒的表達、宣泄以及個體對社會的看法、影響作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表達、分享、感受自己情緒的需要,處在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他們急需表達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所思所想,就形成一定的輿情,這樣的輿情通常通過正常的渠道往往得不到重視,于是學生們把視線轉到了網絡世界,形成了現(xiàn)在學者們研究的熱門領域 ——網絡輿情。在網絡世界中,由于是匿名的,學生們可以任意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尋找感情的寄托與共鳴,甚至有的人到網絡上尋求幫助,尋找自己的崇拜偶像,當然在這個時代,大學生們崇拜的偶像是多元化的,他們可以是明星,可以是作家,也可以是學者,甚至是一些慈善家們,曾經百家講壇的演講者們就有一大群大學生粉絲。這樣就使得學生們再不愿意聽政治理論課中的那些與他生活“無關”的內容了,使得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危機。所以,現(xiàn)在學者關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領域,并且也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
這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中很難把握的領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的就是熟悉和掌握這個領域,正確引導輿論的走向。如果說學生很喜歡一個老師他還會長去關注這個老師的微博,空間,甚至去學習老師的學習和思考方式。這樣,我們的教育目的在無聲無息中達到了。
[1]〔蘇〕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2]解讀十二五黨員干部學習輔導[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季昌偉.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界定與實踐路徑創(chuàng)新[J].探索,2009(6).
[4]賈克水,朱建平,張如山.隱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質特征[J].教育探索,2000(8).
[5]朱志剛.論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化[J].求實,2006(2).
[6]李錦紅,宋剛,王青亞,熊鈺.試論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種形態(tài)[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The Research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Campus
LI Yan,WEI Guo-sh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V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Guangxi 532200)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also want to lead timespace.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era recessive calling happen,Introduces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Analysis indepth the urgency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ways of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harmonious campus;campus;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3-8861(2011)04-0026-04
2011-10-10
李艷(1974-)女,壯族,廣西南寧市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系教師,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重點課題(項目編號:ZDXM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