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王 帥
布-加綜合征(Budd-Chiari’s syndrome)是英國醫(yī)生Budd和奧地利醫(yī)生Chiari最早描述的[1、2],現(xiàn)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靜脈和(或)肝段下腔靜脈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血液回流障礙所導致的淤血性門靜脈高壓癥和下腔靜脈高壓癥。布-加綜合征可分為3種類型[3]。我們對18例不同類型的布-加氏綜合征患者分別采用內科、介入和外科手術治療,經(jīng)精心護理,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 2002年8月~2010年8月我們共收治布-加綜合征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2l~67歲,平均年齡42歲。臨床表現(xiàn)均有雙下肢水腫,其中16例伴有腹脹、乏力,8例腹壁靜脈曲張,5例有黃疸,4例雙下肢色素沉著。所有患者均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腔靜脈造影證實。分型按照以下標準[4]:I型為下腔靜脈病變型,此型再細分為I a隔膜型、I b短段閉塞型(閉塞段<5cm)和IC長段閉塞型(閉塞段>5cm)3個亞型;II型為肝靜脈型,也再分為II a隔膜型和II b肝靜脈廣泛閉塞型;III型為混合型,即同時存在下腔靜脈和肝靜脈病變。本組患者I型10例,II型6例,III型2例。
二、治療方法 術前常規(guī)準備及護理,詳細了解病情,完善術前心電圖、胸片、彩超和靜脈造影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型及配血及肝腎功能等各種檢查。常規(guī)備皮,避免破損。術前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判斷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了解有無增加手術危險性的因素等[4]。
本組1例急性I b短段閉塞型患者行纖溶療法,病情基本控制;9例I型患者行經(jīng)皮球囊擴張成形術(PTA)和支架植入術,6例II型患者行經(jīng)皮肝穿刺肝靜脈開通術,2例III型患者行外科根治手術,病情痊愈,體力恢復。
一、術前護理 所有患者均給予術前心理疏導,關心體貼病人,消除緊張情緒。合理安排營養(yǎng)膳食,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介入治療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多數(shù)病人對方法及其過程了解很少。且患病時間長,對治療是否成功和安全性也不清楚。所以術前應向病人及家屬簡要介紹治療的方法、過程及治療效果。使下腔靜脈和肝靜脈梗阻解除后,回心血量會突然增加,可能發(fā)生充血性心力衰竭[6]。
二、治療和術后護理 對行纖溶療法的患者,應密切觀察臨床癥狀的變化。指導患者在床上翻身、屈膝、屈髖、床上坐起等動作,每l~2h翻身1次,每小時深呼吸和咳嗽1次,以改善循環(huán)和促進良好的呼吸功能,防止靜脈血栓形成[5]。每日復查出凝血時同及凝血酶原時問,以了解抗凝情況,隨時調整抗凝劑用量。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牙齦、皮膚黏膜、消化道、泌尿道有無出血及女性患者月經(jīng)量有無明顯增加等。及時將觀察結果告之醫(yī)生。
在介入治療后,應嚴密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情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喘等呼吸困難表現(xiàn)。觀察足背動脈搏動和皮膚溫度。由于布-加綜合征的介入治療對股靜脈和頸靜脈穿刺點損傷較大,加上術后抗凝治療,為防止穿刺點血腫形成,局部加壓需要達到一定的壓力,股動脈可能因此發(fā)生血流不暢。足背動脈和皮膚溫度的觀察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肢體的缺血癥狀。注意有無造影劑遲發(fā)性過敏反應,常見的反應為惡心、嘔吐、皮膚潮紅、蕁麻疹等[7]。及時對癥處理,鼓勵病人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出及減少對腎功能的損害。必要時可適當使用利尿制,加速造影劑的排泄。
對行外科根治手術的患者,應根據(jù)醫(yī)囑按時服用抗凝藥物。布-加綜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加之手術創(chuàng)傷,易發(fā)生肝功能衰竭[8]。應注意保護肝功能,定時檢測肝功能指標,密切觀察精神癥狀,預防肝性腦病的發(fā)生。預防和控制感染,術后體溫一般不超過38.5℃,4~5d恢復正常,如體溫超過39℃以上且持續(xù)不退,白細胞數(shù)明顯升高,提示感染存在,應及時應用抗生素。
隨著彩色超聲及血管造影術等診斷方法的應用,造影檢查可觀察到疾病的類型,根據(jù)類型選擇是否手術或介入治療。而介入技術及器械的進步,使介入治療成為解決布-加綜合征的主要方法[9]。因此,術前的全面評估,充分的術前準備和熟練的操作技術是提高手術成功的關鍵。需要護理人員具備穩(wěn)、準、快的專業(yè)素質,了解整個手術的原理,加強心理支持,術后注意出血傾向,重視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觀察,并做好出院指導,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6]。護理人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加強病情觀察,配合醫(yī)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針對患者不同的病情特點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進行身心兩方面的護理,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
[1]BUDD G.One disease of the 1iver[J].J Churchill,1845,1:35.
[2]CHIARI H.Erfahrungen fiber Infarktbildungcn in der Leber des Menschen[J].Zeitschrift Fur Heilkunde,1898,19:475-512.
[3]梁振寰.肝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720.
[4]祖茂衡,徐浩,顧玉明,等.500例Budd—Chiari綜合征介入治療并發(fā)癥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12(37):1085.
[5]HANG XM,LI QL.Etiology,treat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Budd-Chiari syndrome[J].Chin Med J,2007,120(2):158-161.
[6]鐘紅珊,徐克,肖亮.Budd—Chiari綜合征介人治療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65-70.
[7]馬云霞,韓艷麗,朱愛華.布加氏綜合征圍手術期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1,17(1):55.
[8]許培欽,張水軍,張大鵬,等.布加綜合征的診斷和外科治療(附446 例報告)[J].肝膽胰外科雜志,1995,7:1013.
[9]李彥豪,陳勇.介入治療技術在Budd-Chjari綜合征治療中的地位[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0,16: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