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與喜馬拉雅山同齡,以青藏高原為故鄉(xiāng);沙棘,為落葉直立灌木或小喬木,屬胡頹子科。據(jù)專家研究認定,沙棘起源于舊大陸溫帶,距今2億年前新生代的第三紀。那時,發(fā)生了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沙棘屬植物經(jīng)歷了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第四紀冰期、間冰期,以及黃土化過程的嚴峻考驗。惡劣、多變的自然條件,使沙棘生物學、生態(tài)學習性,向著耐嚴寒、耐瘠貧的方向進化和發(fā)展,生態(tài)適應(yīng)性很強。正是這種悠久、神奇、艱辛的發(fā)展歷史,造就了沙棘作為植物之珍品、神奇之果王的特性和美譽。
經(jīng)過幾千年的變遷,沙棘逐步分布于中國北方和中亞為中心的世界上20多個國家。其地理范圍:西起英格蘭的西南沿海,東至中國的河北省,北起挪威的東北部,南至亞洲西南部的土耳其;分布在東經(jīng)2°~115°,北緯27°~68°50′的廣大區(qū)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沙棘林集中分布在中國,中國沙棘總面積居世界各國之首,占世界沙棘總面積的95%。中國20多個省 (區(qū))分布有沙棘,主要分布在 “三北”地區(qū) (東北、西北、華北),累計沙棘面積200萬hm2(4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