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路風雨一路歌——映秀灣水力發(fā)電總廠發(fā)電40年發(fā)展歷程

      2011-08-15 00:47:59
      四川水力發(fā)電 2011年5期
      關鍵詞:總廠電站發(fā)電

      童 洪

      (映秀灣水力發(fā)電總廠,四川都江堰 611830)

      岷江浩蕩,從海拔3 690米的弓杠嶺埡口,一路順勢奔流、一瀉千里。地處岷江干流的映秀灣水力發(fā)電總廠,40年來,一代又一代映電人在岷江河畔安營,逆流而舞,踏浪前行。

      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嶺間,電站發(fā)出的強大電流,沿著縱橫在高空中的輸電線,像河流一樣源遠流長。

      從“孕育”到“誕生”

      映秀地處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南部,在這里,岷江與漁子溪河滋養(yǎng)出秀美的山川;在這里,河谷深切,山勢陡峭,水流湍急,是大自然饋贈給水電人的一份厚禮。

      20世紀60年代中期,兩萬多人的建設大軍揮師川西峽谷,決戰(zhàn)岷江蛟龍,隨著第一聲炮響,山水小鎮(zhèn)映秀,從此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歷時7載,建設者們住油毛氈房,喝山澗溪水,在荒山溝壑間開山筑路,鉆山打洞,筑壩攔河。1971年9月30日,是一個載入映電發(fā)展史冊的日子,映秀灣電站一號機組正式投產,當年發(fā)電8 620萬千瓦時。

      “好個映秀灣,成都亮半邊”,映秀灣這顆享譽全川的“高原明珠”發(fā)出的電流源源輸送到成都平原,點亮了川西壩子的萬家燈火。

      1972年4月30日,映秀灣電站三臺機組全部投產發(fā)電。這不僅是四川發(fā)電史上新的里程碑,更是人類利用岷江自然資源創(chuàng)造清潔能源的開端。

      1972年12月5日,坐落在岷江支流——漁子溪河上的漁子溪水電站首臺機組正式并網發(fā)電,1975年12月26日漁子溪水電站4臺機組全部并網發(fā)電。這是我國國內水頭最高,引水隧洞最長的水電站,從籌建到全部建成歷時10載。

      1978年初,原“映秀灣發(fā)電廠革命委員會”正式更名為“映秀灣發(fā)電廠”。

      20世紀80年代,改革發(fā)展,疾風勁吹,漁子溪二級電站拉開建設大幕,1986年5月,漁子溪二級電站第一臺機組投產發(fā)電,在并網發(fā)電儀式上,四川省副省長馬麟宣布將漁子溪二級電站正式更名為耿達電站。1987年12月21日,耿達電站4臺機組全部并網發(fā)電。

      至此,映秀灣發(fā)電廠所轄3個電站11臺發(fā)電機組全部建成發(fā)電,總裝機容量45.5萬千瓦,年均發(fā)電量20多億千瓦時。

      映電人以川西漢子特有的頑強毅力和拼搏精神,在川西北峽谷的這片熱土上,開始潑墨揮毫,譜寫一曲長達40年奮斗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創(chuàng)業(yè)壯歌。

      從“起步”到“起跳”

      凡是到過映秀的人都知道,這里的山很秀麗,但也是險峻的,這里的水清澈,但又是湍急的。

      在這樣的山水之間挖方、鉆隧洞、筑大壩,那無異于打一場惡戰(zhàn)啊!至今許多已進暮年的“老映電”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都禁不住發(fā)出深深的喟嘆:住的雖是牛毛氈帳篷,喝的是山泉水,但那勞動場面用“熱火朝天”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如今,回憶起當年第一臺機組運行發(fā)電時的情景,那些老映電人滄桑的臉上難以掩飾沉醉的表情。談起當時國家水電部副部長張彬親臨現(xiàn)場剪彩的事兒,老一輩映電人動情地說,那是我們“映電第一天”。

      映電,作為一個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建成的水電廠,注定它走向發(fā)展壯大的道路是極不平坦的。

      在前進的道路上,擺在映電人面前的難關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映秀灣電站攔河閘,通過運行證明,達不到泄洪設計要求,引水隧洞按10.5萬千瓦發(fā)電引水設計施工,而裝機容量卻是13.5萬千瓦,實際出力只能達到11萬千瓦,取水口臨時攔污設施效果不理想等。

      而漁子溪電站作為一個高水頭、高轉速、多泥沙電站,水輪機是國內首次自行設計制造的高水頭混流式機組,且是由三個發(fā)電設備廠生產,屬試驗性機組,在檢修中水能機部件不能互換,故機組在運行中存在擺度過大、水導機構氣蝕且磨損嚴重、電站閘壩滲漏等問題。這些硬件方面的缺陷,嚴重影響了映電邁向現(xiàn)代化水電企業(yè)的步伐。直到80年代中期,由于受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映電應該說在電廠技術改造、制度管理、企業(yè)運行機制等許多方面都尚處在基礎性階段,擺在映電人面前的挑戰(zhàn)幾乎是全方位的。

      當時省軍區(qū)一位領導來到漁子溪電站參觀,在聽取了廠領導的介紹后,感嘆道:“映秀灣電站無水發(fā)不了電,有水也發(fā)不了電?!边@話一點也不夸張,當年的機組運行狀況的確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機組大、小修簡直成了“家常便飯”。就漁子溪電站四臺機組,在投產后其設備缺陷暴露得最為突出,到1978年止,僅引起的事故停機就達141次共計169570小時!在近6年的時間里就先后進行過175次檢修。

      就是在這種境況下,映電人仍執(zhí)著地堅信:既然能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里修建電廠,我們也就能把電廠管好。

      對于這種嚴峻的生產形勢,映電人在自己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在當時的一機部、水電部及四川省電力局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調下,展開了建廠以來的首次大規(guī)模設備技術改造工作。至1980年,經過兩次全停水,全廠上下齊心協(xié)力,完成了漁子溪電站1號、3號、4號三臺機組的改造工作,并對映秀電站機組進行了重要部件的大修。這次重大的技改,使映電人在技術挖潛意識方面有了一次成熟的切身體驗,要把映電建成一個真正經得住風浪的大船,技術必須過硬。

      與此同時,映電人將技術改造和現(xiàn)代化管理結合起來,在生產技術科學化與企業(yè)管理科學化之間尋找黃金結合部,以安全生活和挖掘企業(yè)潛力為核心,極大地提升了企業(yè)在西南地區(qū)同行業(yè)中的地位。1988年,映電的名字在四川省政府建國以來首次編輯出版的《四川工業(yè)企業(yè)總覽》中出現(xiàn),當年共計發(fā)電23.8億千瓦時,位居全省同行業(yè)第二位。

      90年代中后期,映電繼續(xù)加快設備技術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完成了一系列重措工程項目:映秀灣電站水輪機備品修復車間工程;映秀灣電站閘底板修復工程;漁子溪電站水輪機改造工程;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工程;衛(wèi)星水情自動測報工程等等。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每一次歷史的傳承,都催生了一個時期的進步!每一輪技術的創(chuàng)新,都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1994年“映秀灣發(fā)電廠”更名為“映秀灣水力發(fā)電總廠”。

      1996年11月,映電總廠機關搬至都江堰市區(qū),職工生活基地“映電花園”建成,映電總廠“一廠兩地”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同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委員、原能源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副主任黃毅誠同志視察映電,他對映電把解決職工居住問題落到實處所做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

      作為一個以發(fā)電為主導產業(yè)的企業(yè),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歷來是映電所積極追求的方向和目標。1996年6月,電力工業(yè)部授予映秀灣水力發(fā)電總廠“電力安全文明生產達標企業(yè)”稱號,這對一個以“老”字當頭的水電廠而言,是多么不容易啊!

      至今,映電人仍然清楚地記得當初為實現(xiàn)“雙達標”時的莊重承諾:“突出一個干字,落實一個實字,做到一個嚴字!”在這期間,映電上上下下通力合作,以整治設備為重點,以每一臺機組大修與“三漏”整治為突破口,以整治輔助設備和生產環(huán)境為輻射面,展開了一場務實求精的“達標戰(zhàn)役”。這幾乎就是一次重樹“新映電”運動,每一個閥門,每一處漏點,每一寸洞壁,每一顆螺釘都被映電人的手觸摸到了,映電人硬是用自己的專注和執(zhí)著以及辛勤的汗水,換來一個嶄新的新映電!

      歷史的機遇和挑戰(zhàn)又一次被映電人鑄成了可圈可點的記憶。有的職工為了查清一個漏點,一守就是一個星期;有的人正躺在病床上,但一聽說現(xiàn)場事急竟拔掉吊針就往一線趕;有人廢寢忘食,暈倒了………負重前行的人們,在映電的每一個單位,在所有的機組設備旁,在每一個工作現(xiàn)場,那些認真而忙碌的身影迎來了映電一個個美好的黎明。在創(chuàng)“無泄漏工廠”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這些辛勤的人們,先后處理了35 680個密封點,3 480個滲漏點,使設備的健康運行狀況得到了徹底改善,有效地提高了設備的健康水平和現(xiàn)場安全文明生產水平,1999年2月1日,映秀灣發(fā)電總廠被四川省電力工業(yè)局正式命名為“無泄漏水電廠”,這表明,映電的科學管理和安全文明生產水平已躍上了新的歷史高度,進入省內同行業(yè)先進領域。

      “創(chuàng)一流企業(yè)”,這是映電人20世紀的一個夢,這個夢終于在新世紀的第一個艷陽高照的夏天實現(xiàn)了。2001年5月30日,四川省電力公司驗收組在經過為時3天的嚴格檢查之后,宣布映秀灣發(fā)電總廠以370分、考核得分率92.5%的佳績進入四川省一流水電企業(yè)行列,這讓所有為了這一天付出過、奉獻過、眺望過的映電人都振奮不已。

      回眸過去,映電人與星辰相伴、通宵達旦、犧牲小我,一切為了同一個心愿,投產、發(fā)電,為萬家燈火提供保障,“艱苦奮斗,團結奉獻”是映電人用奮斗史譜寫的精神宣言。

      從“涅槃”到“重生”

      伴隨著20世紀結束的鐘聲,新世紀的曙光從辛勤而智慧的映電兒女手中冉冉升起。

      面臨新的市場格局,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映電總廠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堅持科學發(fā)展觀,銳意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各項事業(yè)全面快速協(xié)調發(fā)展,現(xiàn)代化建設突飛猛進,企業(yè)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各項生產管理和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建立健全;一次又一次刷新機組投運以來安全生產新記錄;三個電站全部實現(xiàn)遠程集中控制。

      正當映電正值映電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黃金時節(jié),一場劫難悄然降臨。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一場里氏8.0級地震把前所未有的災難和痛楚砸向共和國川西北,大地震動,山河改觀,映電高速轉動的車輪在這一刻被迫急“剎車”。映秀灣、漁子溪、耿達三個電站嚴重損毀,總廠映秀辦公樓、職工宿舍等建筑物頃刻間被夷為平地;95名員工罹難,映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chuàng)。

      “艱苦奮斗、團結奉獻”——再次成為映電人空前凝聚,逾越嚴冬的精神圭臬。

      號角吹響,戰(zhàn)鼓擂動,群山之中、岷江之畔激蕩著新一代映電人的創(chuàng)業(yè)豪情。

      憑借著一種不低頭、不服輸?shù)拇鬅o畏氣概,經過映電總廠干部員工近7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大地震后的首臺機組于2008年12月12日正式并網投入運行。

      2009年3月7日,映秀灣電站2號機成功并網發(fā)電;2009年5月9日,映秀灣電站1號機并網發(fā)電,至此,映秀灣電站完成全部恢復重建;截止到2010年8月13日,映電總廠已恢復完成映秀灣電站、漁子溪電站共計5臺機組的發(fā)電,震后累計發(fā)電12.61億千瓦時,災后恢復生產取得重大成果。

      真是“禍 不 單 行,2010年8月13日,汶 川“5·12”特大地震震中映秀再次成為中國的焦點。映秀地區(qū)遭遇了地震兩年多以來最大的一次強降雨,原本已遭到嚴重破壞的地質地貌,在持續(xù)特大暴雨的沖刷下,巨大的山洪、上百萬方泥石流從峽谷溝壑間噴涌而出。

      河道阻塞,岷江改道,水淹映秀鎮(zhèn),通往映秀生產區(qū)和耿達電站的交通全部中斷,洶涌的洪水分別從映秀灣、漁子溪、耿達3座電站的尾水和交通洞灌進廠房,三個電站繼“5·12”地震后再次遭遇致命的水淹廠房;349名員工及現(xiàn)場施工人員被困,直接財產損失達2億多元。

      “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fā)生后,在這片災難頻發(fā)的土地上,映電人沒有抱怨“命運多舛”,映電總廠的工作重心由安全生產發(fā)電和恢復重建齊頭并進轉變?yōu)槿娴牡诙位謴椭亟ā?/p>

      映電總廠領導班子廠屬各單位、各黨支部擂響集結的戰(zhàn)鼓:全廠干部職工團結一心,共度難關。

      總廠青工部向全廠青年工人發(fā)出倡議:“誓死保衛(wèi)震后重建成果,到恢復重建中去建功立業(yè)”。

      19支“國家電網共產黨員突擊隊”、9支“國家電網青年突擊隊”應運而生,獵獵旗幟在“8·13”山洪泥石流的現(xiàn)場迎風招展。

      2010年8月31日,映電總廠領導在省道303全線剛剛搶通,山體滑坡險情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危急時刻,就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到現(xiàn)場實地踏勘,研究重建事宜。

      到耿達電站廠房第一部直撥電話通了;

      耿達電站廠房照明恢復成功了;

      檢修部啟動尾水廊道潛水泵開始對廠房進行排水了。

      耿站恢復生產進度計劃通過審核了;

      ……

      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fā)生后的第46天,9月28日11時10分,“映電總廠耿達電站正式復工”。

      2011年1月25日、26日,耿達電站3號機組轉子、定子線棒分別通過交流耐壓等試驗,這標志著耿達電站3號機組定、轉子改造工作圓滿結束。

      1月13日15時,在清除了道路、耿達電站廠房現(xiàn)場的所有障礙后,載著耿達電站2號主變的大型平板車終于駛進了尚未完工的耿站副廠房,這標志著耿達電站災后重建所需大件設備運輸難題已徹底清除,其它大件設備也將陸續(xù)運往該站。

      蒼天不負有心人,2011年4月24日10時58分,耿達電站首臺機組——3號機正式并網發(fā)電,這是耿達電站自汶川5.12大地震后恢復發(fā)電的第一臺機組。

      兩度重創(chuàng)之下的映電再次崛起,希望再次升騰!

      大地震后的岷江沿岸,每一個汛期對映電總廠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驗。

      2011年的汛期,沒有給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三年多的映電員工片刻喘息的機會。

      剛進入7月,四川大部分地區(qū)便遭遇強降雨天氣。“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qū),四川都江堰市以及汶川縣更是暴雨滂沱。

      連續(xù)暴雨引發(fā)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又一次阻斷了213國道和通往耿達電站的303省道,泥石流進入耿達電站沉礫池和漁子溪電站閘壩,耿達電站3號機被迫停機避險。

      在這次災害中,耿達電站盡管成為一個“孤島”,對于經歷過“5·12”汶川特大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災難考驗的映電總廠員工來說,這不僅僅是信心的堅守,更是對精神的再一次淬煉,對意志和毅力的再一次考驗。

      經過映電總廠以及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耿達電站3號機在停機一個月后,于2011年8月4日18時17分再次并網發(fā)電。

      2011年8月12日4時20分,映電總廠映秀灣電站3號機組成功并網發(fā)電,這是該廠自2010年8月13日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后映秀灣電站并網發(fā)電的首臺機組;8月14日22時58分,耿達電站4號機組成功并網發(fā)電。

      “中央企業(yè)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工人先鋒號”、“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抗洪搶險先進單位”、“災后重建先進單位”……這一連串的榮譽背后,記載著映電人面對一次又一次災難考驗和恢復重建中的艱辛,這段歷史是沉重而厚重的,但同時,又是令人負重奮進的,因為,沒有任何一段經歷讓映電人從如此之多的磨難中,看到了如此之多的希望和曙光。

      從“重生”到“跨越”

      歷經坎坷的映秀灣水力發(fā)電總廠,40年奮斗不息,一代又一代的映電人扎根深山,艱苦創(chuàng)業(yè),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用自己的青春和忠誠,占領“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高地。企業(yè)年發(fā)電量從建廠初期的1.2億千瓦時逐步發(fā)展到最高年份的23.87億千瓦時,自1971年首臺機組發(fā)電至2011年8月25日,全廠累計發(fā)電647.51億千瓦時,設備和技術不斷更新升級,從“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生產狀態(tài)發(fā)展到三個電站實現(xiàn)幾十公里外的遠程操作控制。

      40年創(chuàng)新不止,映電總廠堅持以“抓管理、抓隊伍、抓發(fā)展、創(chuàng)一流”為重點,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充分發(fā)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引導黨員保持黨的先進性。無論是在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還是在企業(yè)面臨重大災難的考驗中,黨員隊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川西北高原的這片熱土上,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40載春耕夏耘,映電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完善安全風險管理和應急保障機制;提升員工識險辨險能力,建立員工安全生產自我約束的長效機制。“安全為主,致力細節(jié)”。正是秉承和落實了這樣的理念,總廠在各次重大考驗和工作中,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創(chuàng)造了安全生產3000天的記錄。

      映電總廠每一次前進的步伐,每一次成功的跨越,都深深傾注了各級領導與社會各界的殷切關懷,仰仗這一路的指引與扶持,一代又一代的映電人在艱苦創(chuàng)業(yè)中拼搏;在一次又一次艱難險阻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截止到2011年9月10日,映電總廠自“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后,恢復發(fā)電的3臺機組累計發(fā)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

      一路兼程,一路歌,映電總廠將于2012年上半年全面恢復11臺機組的發(fā)電。

      映電,在岷江轟鳴依舊的濤聲中,正邁開四十當年的堅實步伐,正逐步從生產型企業(yè)向生產服務型企業(yè)轉變,朝著“現(xiàn)代化智能水電廠”的目標一路奔去……

      猜你喜歡
      總廠電站發(fā)電
      “發(fā)電”
      三峽電站再創(chuàng)新高
      檸檬亦能發(fā)電?
      科學大眾(2021年9期)2021-07-16 07:02:50
      江西起重機械總廠有限公司
      江西起重機械總廠有限公司
      低影響開發(fā)(LID)在光伏電站中的應用
      搖晃發(fā)電小圓球
      摩擦發(fā)電
      學與玩(2017年4期)2017-02-16 07:05:40
      “常生廠”及“泰來廠”——造幣總廠開辦與重建時的機器設備
      中國錢幣(2016年5期)2016-06-15 20:29:55
      OTS2000水電站培訓仿真系統(tǒng)在瀑布溝水電總廠的實現(xiàn)
      广宗县| 克拉玛依市| 巴中市| 土默特左旗| 和林格尔县| 华宁县| 行唐县| 兴业县| 翁牛特旗| 南川市| 雷山县| 峨山| 鹿邑县| 长海县| 沧源| 黔南| 平江县| 五指山市| 渭南市| 内乡县| 富平县| 临澧县| 大姚县| 崇文区| 三门峡市| 黑龙江省| 都江堰市| 紫阳县| 依兰县| 阳泉市| 惠来县| 温泉县| 涿鹿县| 孝昌县| 昭觉县| 英吉沙县| 五寨县| 崇仁县| 静安区| 兴城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