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許多學校的招生廣告中都有這樣一句話:“給我一個孩子,還你一個英才?!?/p>
不少學校的墻上都寫著這樣的宣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每每看到這樣的“廣告”,我不禁啞然失笑,心中嘀咕:他們真的能夠做到嗎?
其實,在我們的教育中,承諾、責任似乎已經難以找尋。嘴上說的,墻上掛的,文件上寫的,與實際上做的,成為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套體系,甚至是完全對立的理念。這是我們教育的痛,也是我們心中的痛。
前不久,我的學生陶新華博士和北京大學的徐凱文博士來看我。他們兩位都是大學生心理咨詢行業(yè)頗有成就的專家,我抓住機會向他們了解現(xiàn)在許多大學生經常感到困惑的問題。他們告訴我,現(xiàn)在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普遍覺得沒有方向感。
“為什么考大學?”——是父母和老師讓考的。
“畢業(yè)以后干什么?”——找一個收入高的工作。
這是最普遍的回答。
徐凱文博士告訴我,他們希望能夠開展一個活動,向大學生播撒理想、陽光、樂觀、幸福的夢想種子,希望我參加一個叫做“果殼時間@北京大學”的演講會,通過“我有一個夢想——向內心找尋幸福的土壤”的活動,為北京大學的學生講講自己的人生夢想。
陶新華博士講到了南京某著名大學一位外籍教師的故事。一個德國漢學家的夫人,在中國的一所大學教書,系領導一再要求她在SCI上面發(fā)表文章。而她毫不理會,把大量時間花在批改學生作業(yè)和與學生的交流上。她說,還有什么比幫助學生成長更加重要的事情呢?她對中國大學對SCI如癡如醉感到不可思議。
徐凱文博士說,許多大學教師諷刺現(xiàn)在的SCI是“愚蠢的中國人的想法”(英文的第一個字母相同),這些論文完全不是準備給中國人看的,到底有多少用處呢?為什么不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
大學生和大學教師的問題,反映了我們的中小學與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沒有正確的方向,沒有真正的承諾。
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虛假承諾面前,所有的教育其實都不是指向學生的,而是為了一個分數、一次考試,為了學校的“整體榮譽”,為了教師自己的晉升。
那么,學校意味著什么?我們應該承諾什么?
我認為,與其承諾還父母一個英才,不如老老實實說,還他們一個健康的善良的孩子。學校畢竟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地方。我們的教育,既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科學家,也要培養(yǎng)實用型的技術能手,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讓孩子們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個向上的夢想、有一種學習的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這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應該是學校對于社會的基本承諾。
承諾是一種責任。承諾了,就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就不應該承諾。
承諾與責任,不僅是學校之于家庭和社會而言。其實,這也是中國時下最缺少的素質。缺乏誠信,到處造假,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經??吹降默F(xiàn)象。所以,承諾與責任,本身也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我們的中小學承諾,讓學生們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激情的人,讓他們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我們的大學承諾,教師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關愛學生的事業(yè)中去,或許我們的教育就會有另外一種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