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丹
(寧波市北侖中學 浙江寧波 315800)
選擇題歷來是高考試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高考浙江省理科綜合試卷中物理選擇題分為兩類,單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每題均為6分,共7題,所占分值為42分.選擇題的特點是小巧,考查信息量大,內(nèi)容具體,知識點覆蓋面廣.命題人員可以根據(jù)試卷的整體意圖設(shè)置選項,對考生進行有目的的干擾;但無法側(cè)重考查出考生的思維過程和表達能力.若考生對所學知識理解不透徹或復習準備不充分,極易失分.同時不合適的答題策略與思維習慣也很容易失分.本文以2010年高考浙江省理科綜合試卷中物理部分選擇題為例,重點談如何提高高考物理中選擇題的得分效率.
2010年高考后,筆者通過對學生大量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在完成該試卷選擇題所花費的時間為30min以上,顯然這是一個很不合理的時間分配;即使學生選擇題得分率很高,但留給后面題的時間就不夠了.筆者通過對多年高考試題的分析發(fā)現(xiàn),選擇題得分的提高有助于考生提高理科綜合的成績.我們首先區(qū)分一下兩個基本概念:得分率和得分效率.得分率是指在不考慮完成試題時間的前提下,實際得到的分數(shù)與該部分試題分數(shù)之比,得分率基本由個人的知識儲備所決定.得分效率可簡單定義成在相同準確率前提下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題目數(shù)量的多少.前者的提高主要取決于考生在考試之前的知識儲備,而后者的提高則主要取決于考生臨場應試過程的調(diào)節(jié).
那么怎么樣的時間安排和怎么樣的答題策略才是合理的呢?筆者認為無論試卷難易程度如何,選擇題允許的時間總是有限的,例如單選題每題1~1.5 min,4題共計用時5~6min;不定項選擇題,每題用時2~3min,3個題共8~9min.選擇題部分總共花費時間約13~15min.看過2010年浙江省理科綜合物理選擇題的人可能會對筆者的觀點和時間安排提出質(zhì)疑.下面,筆者將立足于提高得分效率,從實戰(zhàn)的角度對本卷試題逐一進行詳細解答及答題策略分析.
【第14題】如圖1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A在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拋(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A對B的壓力一定為零
B.上升過程中A對B的壓力大于A物體受到的重力
C.下降過程中A對B的壓力大于A物體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A對B的壓力等于A物體受到的重力
圖1
分析:讀完題目后即可得到本題考查的是完全失重的物理模型;系統(tǒng)及單個物體加速度均為g,由重力提供,A、B間無相互作用.讀完選項A即可確定其正確,無需再看后面的選項.若有時間檢查,則再看一下選項B、C、D,發(fā)現(xiàn)其他答案均為在兩物體間存在相互作用前提下展開的討論,顯然答案錯誤.(用時0.5min)
【第15題】請用學過的電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工穿絕緣衣比穿金屬衣安全
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屬比用塑料好
C.小鳥停在單條高壓輸電線上會被電死
D.打雷時,呆在汽車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險
分析:本題屬于物理聯(lián)系生活的題目,涉及的電學知識是屬于基本概念而不是常見在計算題中應用型知識點.很多學生感覺這四個選項都似是而非.筆者認為有兩種學生可以得到本題的正確答案:曾經(jīng)認真閱讀分析教材的和平時觀察生活現(xiàn)象仔細的學生.這四個選項中A、B、D考查的是靜電屏蔽的相關(guān)知識和事例分別出現(xiàn)在人教版《選修3-2》的第27和28頁,而C考查的是電勢和電勢差的區(qū)別.若曾經(jīng)認真閱讀過教材則可以快速確定B選項正確.當然若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有仔細觀察的習慣,那么選項B就是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若選項B錯誤,則油桶完全可以采用塑料桶來替代.由于本題是單項選擇題,根據(jù)存在即是合理的思考可以確定正確答案為B.確定B正確后,無需再看選項C、D,若有時間檢查可再回頭確認選項C、D是錯誤的.(用時1 min)
【第16題】在光電效應實驗中,飛飛同學用同一光電管在不同實驗條件下得到了三條光電流與電壓之間的關(guān)系曲線(甲、乙、丙),如圖2,則可判斷出
A.甲光的頻率大于乙光的頻率
B.乙光的波長大于丙光的波長
C.乙光對應的截止頻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頻率
D.甲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大于丙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
圖2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光電效應中的對反向截止電壓和對光電方程的正確理解及簡單應用.而試題中的圖線來自課本,很顯然甲乙具有相同反向截止電壓且小于丙,則甲乙是頻率(波長)相同的光且頻率小于(波長大于)丙.所以可確定A錯誤、選項B正確,由于本題是單項選擇無需分析選項C、D即可確定B為正確,若有時間檢查再確認選項C、D是錯誤的.其中截止頻率是對材料而言,對同一光電管無需判斷大小即可確定其錯誤,選項D只要應用光電方程就可排除.(用時1.5min)
【第17題】某水電站,用總電阻為2.5Ω的輸電線輸電給500km外的用戶,其輸出電功率是3×106kW.現(xiàn)用500kV電壓輸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輸電線上輸送的電流大小為2×105A
B.輸電線上由電阻造成的損失電壓為15kV
C.若改用5kV電壓輸電,則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為9×108kW
則A選項顯然數(shù)據(jù)錯誤.
在確定A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U=IR可確定選項B正確.
因為是單選題,在實際考試時無需再考慮選項C、D.若有時間檢查再確認一下C、D的錯誤.顯然選項C損失的功率大于輸入的功率與實際不符合,而選項D把輸電電壓簡單理解成了損失的電壓.(用時1min)
【第18題】在O點有一波源,t=0時刻開始向上振動,形成向右傳播的一列橫波;t1=4s時,距離O點為3m的A點第一次達到波峰;t2=7s時,距離O點為4m的B點第一次達到波谷.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橫波的波長為2m
B.該橫波的周期為4s
C.該橫波的波速為1m/s
D.距離O點為1m的質(zhì)點第一次開始向上振動的時刻為6s末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機械波動態(tài)模型的建立和特征物理量的計算及分析.根據(jù)t=0時刻開始向上振動可知第一個完整的波形,如圖3所示.t1=4s時,A點(x1=3m)第一次到達波峰,如圖4中實線所示,此時A點已振動,則波從O點傳到A點的時間.t=7s時,B點(x=4m)第一次22到達波谷,假設(shè)此時A點在t1時刻的波形正好傳到A'點,則有AA'距離,如圖4中虛線所示.(在OA與OB之間還有部分波形未畫出)
圖3
設(shè)該波波長λ =a,周期T=b,波速v=c,則根據(jù) s=vt,得
將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1)、(2)、(3)式,化簡可得
【第19題】半徑為r帶缺口的剛性金屬圓環(huán)在紙面上固定放置,在圓環(huán)的缺口兩端引出兩根導線,分別與兩塊垂直于紙面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屬板連接,兩板間距為d,如圖5所示.有一變化的磁場垂直于紙面,規(guī)定向內(nèi)為正,變化規(guī)律如圖6所示.在t=0時刻平板之間中心有一重力不計、電荷量為q的靜止微粒,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第3s內(nèi)上極板為正極
B.第3s內(nèi)上極板為負極
C.第2s末微?;氐搅嗽瓉砦恢?/p>
圖5
圖6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楞次定律理解及對因果聯(lián)系的分析能力.顯然選項A、B中由于第3s內(nèi)磁通量在垂直紙面向外均勻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環(huán)內(nèi)感應電動勢方向為順時針,即上板正電荷堆積為正極.故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本題的難度區(qū)分點在于選項C、D,其中選項C要學生想到磁場變化能產(chǎn)生電動勢;電動勢作用于平行金屬板,使板間形成電場;帶電粒子在電場作用下產(chǎn)生加速度,加速度隨時間積累產(chǎn)生速度并形成位移.
由于在題干中B-t圖為分段的傾斜直線段,即磁場變化是分段均勻變化的,而線圈面積沒變,故由
即與B-t相似,由
可以確定 ε-t圖如圖7.
圖7
由 ε=Ed (E為電場強度)
即可知圖E-t,F(xiàn)-t,a-t與圖7相似.再根據(jù)
初速度為零,可確定v-t圖與圖6相似.而v-t圖中圖線和t軸包圍的面積為位移.由圖6可知,前2s內(nèi)是向同一個方向運動的.故2s末粒子不可能回到原點.在圖7中不難發(fā)現(xiàn)選項D所描述的3s末是一個電場強度突變的點,顯然沒有確定值,故選項C、D錯誤.(用時3min)
【第20題】宇宙飛船以周期T繞地球做圓周運動時,由于地球遮擋陽光,會經(jīng)歷“日全食”(太陽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現(xiàn)象,這里借用)過程.已知地球的半徑為R,地球質(zhì)量為M,引力常量為G,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為T0.太陽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員在A點測出的張角為α,則
圖8
圖9
提高得分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減少完成題目的時間.對于單項選擇題而言,完成題目的時間基本可由閱讀分析選項的多少來確定.在本文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及其分析中,經(jīng)常有這么一句話:“確定某選項正確(錯誤)后,無需再往后看其他選項;若有時間再判斷其他選項”.通過簡單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若每次都在讀到正確答案后不再繼續(xù)往后閱讀,那么答案為A、B、C和D所對應的選項閱讀量分別為1、2、3、3,即只有三種情況,平均每題的閱讀量為2項.以2010年浙江省理科綜合物理部分單選題為例,答案分別為A、B、B、B.按照筆者的想法,只要閱讀分析其中7個選項即可.若考生在實際考試過程中將16個選項完整的分析一次,那么所花費的時間將增加一倍.假設(shè)某位同學平均分析一個選項的時間是0.5min,那么完成8個選項的時間為4min左右,而完成16個選項的分析時間則為8min,這多出的4min不僅沒有提高得分率,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得分效率.可見,減少單選題選項的閱讀量是提高得分效率的重要途徑.
根據(jù)選擇題的命題特點,命題人可以根據(jù)考試要求增加一些干擾選項,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干擾選項可以通過仔細閱讀而將其直接排除.例如第17題中的選項C,若按照正常的運算,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還真能“得到”選項中的答案.但只要考生在實際考試時能仔細閱讀,稍加注意就能發(fā)現(xiàn)C是個明顯錯誤選項.根據(jù)損失的功率不可能大于輸入功率這個客觀事實,無需運算就能排除該選項.同時,由于選擇題不能側(c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有一部分選項所對應答案的證明和數(shù)值計算或許有一定難度,但可以通過仔細閱讀將其中的某些選項直接排除.又如第20題中的選項C,若考生看到每次“日全食”的時間后,立刻將該選項當計算題一樣解答一次,得到時間為t=(∠BOC=β),并通過幾何關(guān)系證明β=α,那么即使證明該選項是錯誤后你也會發(fā)現(xiàn),錯誤的原因僅僅在于兩個周期的理解錯誤.顯然,本題中計算和證明的過程是多余的.只要仔細閱讀該選項確定時間與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無因果關(guān)系就可以排除該選項.可見,減少不必要的運算也是有效提高得分效率的途徑.
雖然選擇題不能像計算題一樣側(c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與表達能力,但數(shù)值運算仍然可以是選擇題的一個重要考點,間接考查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如第18題在本卷中得分率和得分效率都很低.筆者通過對學生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本題的計算上花了大量的時間,最后的選項竟然是猜出來的.原因在于他們沒能通過計算得到相關(guān)物理量的正確解集.通過第18題的分析可以看到,筆者在分析時先設(shè)定相關(guān)參數(shù),再將s=vt公式結(jié)合實際物理情景轉(zhuǎn)化成三個含參數(shù)方程,然后直接將選項的數(shù)值逐一代入,最后確定正確答案.但按照分析中的三個方程結(jié)合實際的物理模型,本來應該可以得到一個滿足條件的解集,但由于本題是選擇題,所以最后筆者并不是按照計算題的解題模式把相關(guān)未知量的解全部解出,而是選用代入法確定正確答案.顯然在確定本題正確選項過程中,得到解集的過程是多余的.可見,代入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數(shù)值運算相關(guān)選擇題得分效率的途徑.
其他有類似關(guān)系的物理量之間也可以套用此分析方法.例如對第17題中選項C的分析,根據(jù)
可知在初速度為零的情況下,得
即可確定v-t圖和B-t圖相似;則B-t圖包圍的面積自然與v-t圖包圍的面積(即物體位移)成正比,不難確定正確答案.可見圖像法在處理某些模型比較抽象、函數(shù)關(guān)系比較復雜的選擇題過程中確實可是提高得分效率.
以上幾點是筆者通過對多年高考試題分析后得出的有效提高高考物理選擇題得分效率的途徑.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增加這方面的教學,并引導考生在實際考試中能正確運用,那么得分效率的提高必將轉(zhuǎn)化為考試成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