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 嘉
去年的盛夏季節(jié),我有機會回了趟闊別了十幾年的故鄉(xiāng),也就是現(xiàn)在被喻為“金色之源”的青海省門源縣。我的思緒從翻越達坂山開始,達坂山藏語意為“布滿賽欠花的山崗”,賽欠花:金色的花?,F(xiàn)在汽車已不用盤山環(huán)繞行駛,穿越3792.75米的全亞洲第二高海拔隧道,就能達到山那邊。節(jié)省了時間,更是安全,抬頭仰望白云穿梭間的山頂,真不敢想象小時候的膽量和司機師傅的車技。
從達坂山向北望去,正對面是高高聳立在祁連山脈的崗噶雪山,海拔5254.50米,藏語稱之謂為“阿尼崗噶”,他是華熱藏區(qū)十三座神山之一?!鞍⒛帷辈卣Z意為祖宗、爺爺。數(shù)千年來,對大自然崇拜而演變的“天人共融”的思想,一直是藏民族對待自然界最基本的態(tài)度和觀念,并引導人們熱愛自己賴以生存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廣泛流傳的藏族民間故事“六長壽圖”之中,由山水、草木、禽獸和人類組成,預示著和諧相處,簡言之就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尊傲立天地間的守護神,以他神奇可敬的美麗傳說,顯示著自然界的無窮魅力,被當?shù)氐男沤倘罕娨暈槭ド?。我還記得以崗噶雪山為背景留下的照片,至今未變的是我孩提時的白色印象,以及崗噶雪山終年不化的積雪。留住了孩提時的印象,仿佛留住了自然界的美麗,以及內心深處潔白無暇的期盼。我遐想敞開雙臂捧起一條長長的圣潔的哈達,敬獻給自然界美麗的雪山,讓她讀懂人類對她的敬畏,與她的親密無間。祈禱著從雪山頂時時噴涌出祥云朵朵,更期盼自然界以她的圣潔環(huán)繞人世間。
崗噶雪山下,播種的是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金色的油菜花舞動在田野上,似一片金色的世界。微風吹來,花浪滾滾,競相怒放。盛開的油菜花,向人們訴說著“門源油遍地流”的佳話。豐收的油菜花,顯示著中國北方小油菜基地和全國蜂產(chǎn)品重地的美譽。
不過多時,車子已駛入達坂山下的三岔路口,向前方是門源縣青石嘴鎮(zhèn),這條路可通往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連縣、門源縣城和甘肅省的張掖地區(qū)。向左便是我的故鄉(xiāng)蘇吉灘草原,行駛的汽車仿佛也明白我的心思,急切飛速地駛向草原深處。越來越接近草原,越來越感到親切,熟悉的道路比以前更加平坦、筆直。當汽車穿過一座座山脈,當記憶中那富饒遼闊的草原重新出現(xiàn)在面前時,我的心跳在加速,我的熱血在沸騰。我立刻示意停車,迫不及待地奔進草叢。在高至膝蓋的茂盛草叢中,我小心地向前邁動著腳步。一片寂靜,仿佛廣袤的草原、聳立的山峰都在屏住呼吸,傾聽和掐算我心跳的次數(shù)。親切而熟悉的草原盡收眼底,我望著遠方那散懶的乳白色的炊煙,回味著牧人家噴香的奶茶。我望著伸向草原深處的小路,猜想著身跨駿馬的主人是否在追趕彩虹?我望著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峰,遐想著山那邊的景象是否依舊?我望著流淌著的清澈見底的河水,構畫著當初的魚兒是否還在歡跳?我聆聽著百靈鳥那聲聲動聽的歡歌,是否與我同聲傾訴著心底的贊歌。
孩提時我曾經(jīng)在這片草原上生活過,每當寒暑假來臨,草原生活是我必選的。參加工作特別是調離青海后,接近草原就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成為奢望。歲月滄桑,孩提時的情景永遠成為過去,這段回憶成為記憶中的影片。遠離大自然,又回歸大自然,仿佛是世間輪回的必然,向往、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初衷。都市生活富裕而現(xiàn)代,但草原能給予你安寧和健康。面對污染、擁擠的城市,現(xiàn)在的人們總想透透氣;面對喧鬧、繁雜的生活,人們總想尋找點清凈,而這一切的最佳途徑就是選擇山花爛漫的草原。對于曾經(jīng)擁有草原生活經(jīng)歷、深知草原內涵的我,當然曉得回歸和親近草原的感受。當下,有很多人在爭先恐后地探尋草原,更何況我這位草原的后人了。
在與親朋們的交談之中,他們告訴說今年草的長勢比往年的還要好,這有賴于政府的環(huán)保理念和惠牧政策。從他們一張張的笑臉中,感受到了現(xiàn)代生產(chǎn),以及生活質量的飛躍。我看到了以前河邊的亂石溝披上了綠裝,牧民們都蓋起磚瓦結構的住房,家家都搬進了寬敞明亮、而且采光效果極好的住房。每個牧民居住點都通上了公路,在河面上架起了橋梁。記得以前要去河對岸,必須渡水而過,若是遇到洪水來臨,過客只能望而河興地折返。真有一種“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喜悅。藏族諺語稱“架橋梁,心愿成”,就讓著心想事成的橋梁通往理想的彼岸?,F(xiàn)代化的摩托成為了牧人瀟灑的坐騎,家家的馬匹都放歸草山。這一匹匹馳名天下的浩門馬,勘稱是傳說中的龍駒。放歸自然,便是脫韁的烈馬,氣宇軒昂。在廣袤的草原,在風雪中重樹“馬踏飛燕”的傳奇,展示“駿馬奮蹄”的神彩。在都市經(jīng)常能聽到、看到有關污染和破壞環(huán)境的報道,屢屢發(fā)生的以環(huán)境為代價的“建設”,我總在為草原的建設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但眼見為實,我的擔心是多余的。當?shù)卣乔逍训模菽琳呤堑昧Φ?,牧民的命根子是草原,只有草原的茂盛,才能有牧民的歡笑。
“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佛塔經(jīng)幡”。草原還是有著她內在的變化,在通往牧民居住點必經(jīng)的岔路口,牧民們自發(fā)地建造了一座佛塔,桑煙繚繞,經(jīng)幡迎風飄揚。人們經(jīng)過此地,總要前去虔誠地朝拜。老人們祈禱的“嘛呢”誦經(jīng)聲,似天籟之聲,回蕩在靜靜的草原上。肥壯的牛羊,成群結對,悠閑而自在,仿佛也在享受著與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的安逸。
草原還是那片草原。我親吻著她的芬芳,感受著她的氣息。在故鄉(xiāng)草原的博大中,我感受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在故鄉(xiāng)草原的熏陶中,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在故鄉(xiāng)草原的懷抱中,我體會到了善良的真締。在故鄉(xiāng)草原的美麗中,我尋找到了兒時的記憶。
感謝草原,帶給我的快樂和充實。感謝草原,真切地讓我填補了曾經(jīng)斷層的記憶。如果有緣,陪你一起看草原,這又將是我的心愿。我定將你帶入似如仙境般大美青海的“金色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