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國 韓愛芳 賈 燕
(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印制板質量檢測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3)
由于航空航天電子產品常常處在低氣壓的工作環(huán)境中,因此早在80年代國軍標就專門制定了GJB150.2-86《低氣壓(高度)試驗》軍用設備環(huán)境試驗方法,針對印制板的使用,航天部門又在90年代制定的印制電路板通用規(guī)范中專門制定了低氣壓條件下耐電壓測試的方法與規(guī)范,其要求見表1所示。
表1 PCB耐電壓性能試驗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民用航空業(yè)、高海拔地區(qū)的通信設施等產品印制板用量也大大增加,并且由于印制板高密度化、介質層厚度的薄型化趨勢,因此,低氣壓條件下的耐電壓性能也應引起一定的關注。
所謂低氣壓是指低于海平面常壓的氣壓。從物理知識中我們知道,氣壓與海拔有著密切的關系,空氣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質量,離地球表面越遠(即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在標準狀況下,每升高100米,氣壓降低1 kPa。每升高1000米,溫度則下降大約6 ℃。而在同一高度上的大氣壓又隨地理緯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 km ~ 5 km范圍內,遞減率一般為10 kPa/km。
式中:Us——低氣壓條件下的耐電壓值,V;
A——系數,在空氣中為0.110 V/cm pa;
B——系數,在空氣中為2.744 /cm pa;
P——大氣壓,pa;
d——導線間距,cm;
γ——電極系數,0.025 cm。
介質隨氣壓變化的耐電壓關系稱為帕邢定律,用公式(1)表示,其中A和B為常數,γ表示一個正離子撞擊陰極表面時平均從陰極表面逸出的電子數目(二次電子發(fā)射)。
1889年,帕邢總結了大量的試驗結果,研究提出:對一定的電極和一定的氣體,擊穿電壓Us取決于氣體壓強P與電極間距離d兩者的乘積Pd,Us≈f(Pd),函數f的曲線向上凹,有一極小值,這一曲線圖稱為帕邢定律(帕邢曲線圖)。
圖1 帕邢曲線圖
從表達式中可以看出,耐電壓值Us是大氣壓P與導線間距d乘積的函數。Us與Pd成正比。帕邢定律基本上表達了低氣壓條件下介質耐電壓和氣壓、電極間距的關系,為我們對印制電路板的耐電壓測試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目前,印制板產品的介質耐電壓試驗主要以相鄰的導電圖形(主要指導線)為對象進行,以考察材料(主要是覆箔層壓板和涂覆材料)和制程的可靠性,其試驗圖形一般制作為梳狀圖形。參考GJB150.2 《低氣壓(高度)試驗》和航天標準QJ201A《印制電路板通用規(guī)范》及QJ519A《印制電路板試驗方法》的試驗方法,本次實驗設計的測試圖形板如圖2所示,線間距分別為0.1 mm、0.15 mm和0.2 mm。
圖2 梳狀測試圖形
按航天工業(yè)標準QJ519A-99第5.5.4款之規(guī)定,在試驗前對所有試樣表面用無水乙醇清洗干凈,并自然晾干,對做電性能試驗的試驗件,應在85 ℃下烘干2 h后,再在正常大氣壓條件下放置24 h。在被測的成品板上,選取如圖3所示線間距分別為0.1 mm和0.2 mm兩種試樣板焊接引線。
圖3 實驗樣品板
為防止低氣壓試驗過程中氣體泄漏,確保低氣壓試驗能滿足1.6 kPa大氣壓的壓力要求。實驗前設計加工圖4所示的專用“法蘭盤”接口。
圖4 環(huán)氧樹脂灌封后的法蘭盤
(1)低氣壓試驗的分段。
低氣壓試驗共分6個氣壓測試點,分別是:100 kPa、70 kPa、40 kPa、25 kPa、16.5 kPa、10 kPa。
(2)溫度試驗的分段。
溫度共分3個溫度測試點,分別是:-55 ℃、+30 ℃、+100 ℃。
試樣種類:共為4種:
①介質耐電壓試驗1號試樣線間距為0.1 mm;
②介質耐電壓試驗2號試樣線間距為0.2 mm;
(3)氣壓與溫度對應的測試點。
每一段溫度對應6段氣壓,分別測試介質耐電壓和互連電阻的1號、2號試樣,共采集數據72個。
(4)試驗步驟及測試順序。
①試驗溫度從30 ℃開始,氣壓從100 kPa降序進行試驗。即:溫度在30 ℃時,分別測試氣壓在100 kPa、70 kPa、40 kPa、25 kPa、16.5 kPa、10 kPa時的數據。溫度在100 ℃時,分別測試氣壓在100 kPa、70 kPa、40 kPa、25 kPa、16.5 kPa、10 kPa時的數據。溫度在-55 ℃時,分別測試氣壓在100 kPa、70 kPa、40 kPa、25 kPa、16.5 kPa、10 kPa時的數據。
②試驗在每段氣壓穩(wěn)定20 min后,將介質耐電壓1號、2號試樣的測試數據填表。
③試驗時間概算:若每種試樣測試記錄按1分鐘計算,每段降壓時間為38 min,穩(wěn)定20 min,則:每一溫度、每一氣壓段降壓和測試共需60 min(2+38+20)。一種溫度6段氣壓需6 h,三種溫度共需18 h。
圖5是樣品板線間距d分別為0.1 mm、0.2 mm,試驗溫度100 ℃、30 ℃、-55 ℃分別對應100 kPa、70 kPa、40 kPa、25 kPa、16.5 kPa、10 kPa氣壓下的介質耐電壓測試數據圖形。
從圖5中我們可以看出:
(1)介質耐電壓值V和氣壓大小成正比,隨氣壓的降低而減小,線間距在0.2 mm的情況下,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大氣壓每降低1 kPa),其介質耐電壓降低大約12 V;
(2)介質耐電壓值V和線間距成正比,隨線間距的減小而減小。
(3)介質耐電壓值V和溫度成反比,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試驗按如下條件進行表5所示的介質耐電壓測試:
(1)溫度常溫(30 ℃);
(2)相對濕度68%RH;
(3)低氣壓分為7段,分別是:8 kPa、7 kPa、6 kPa、5 kPa、4 kPa、3 kPa、1.6 kPa;
(4)線間距:1號為0.261 mm,2號為0.610 mm。
圖5 介質耐電壓試驗曲線圖
圖6 溫度30℃、氣壓 1.6kPa~10kPa時的介質耐電壓測試統(tǒng)計圖
表2 1.6kPa~10kPa介質耐電壓測試值
通過更低的氣壓實驗使我們進一步驗證了PCB兩線間的介質耐電壓隨氣壓、間距、溫度變化的理論和變化趨勢。并搞清楚了產生拐點的原因(見圖1、圖6拐點左半部分),即在氣壓極低時,高真空電擊穿由于高真空狀態(tài)下氣體密度減少到很小的程度,電子或離子的自由程將很長,以致在間隙中不易發(fā)生碰撞電離,因此間隙的擊穿電壓將會很高。
通過以上試驗與測試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空氣中,介質耐電壓值Us和氣壓P大小成正比,隨氣壓的降低而減?。ㄒ姳?和圖7)。
表3 介質耐電壓與氣壓趨勢統(tǒng)計表
圖7 介質耐電壓與氣壓趨勢統(tǒng)計圖
PCB兩線間間距在0.2 mm的情況下,大氣壓每降低1 kPa、海拔高度每上升100 m、其介質耐電壓降低大約12 V;在10000米高空(民用飛機飛行的一般高度)的介質耐電壓僅為常壓時的四分之一;在20000 m高空(軍用偵察機飛行的一般高度)的介質耐電壓僅為常壓時的五分之一;當氣壓從常壓降到4.6 kPa(理論值,實際值會因條件的不同有所不同)空氣接近真空,介質耐電壓達到最低值;當氣壓再次降低時,介質耐電壓則產生翻轉并迅速升高。
(2)介質耐電壓值Us和線間距成正比,隨線間距的減小而減?。ㄒ姳?和圖8)。
圖8 低氣壓下線間距和介質耐電壓關系圖
圖8是常溫下、大氣壓在20 kPa ~ 100 kPa時,線間距0.1 mm ~ 0.6 mm的耐電壓圖。導線間距每減小0.1 mm,在常壓下:其介質耐電壓減小約400 V左右;在20 kPa氣壓(海拔高度11 500 m)其介質耐電壓減小約100 V左右;在10 kPa氣壓(海拔高度16 000 m),其介質耐電壓減小約58 V左右。
表4 介質耐電壓與間距統(tǒng)計表
圖9 介質耐電壓與溫度變化趨勢統(tǒng)計圖
表5 介質耐電壓與溫度變化趨勢統(tǒng)計表
(3)介質耐電壓值Us和溫度成反比,隨溫度的升高而減?。ㄒ姳?和圖9)。
[1]GJB150.2 軍用設備環(huán)境試驗方法:低氣壓(高度)試驗.
[2]QJ201A 印制電路板通用規(guī)范.
[3]QJ519A 印制電路板試驗方法.
[4]QJ 831A-98 航天用多層印制電路板通用規(guī)范.
[5]QJ 832A-98 航天用多層印制電路板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