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SNS人際交往模式的批判性分析

      2011-09-19 11:40:20
      巢湖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人際用戶信息

      邵 曉

      (1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SNS人際交往模式的批判性分析

      邵 曉1,2

      (1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SNS在給人際交往方式帶來深刻變革的同時,也因自我表達間接性帶來人際認知誤導、自我暴露遭遇隱私暴露困境、關系結構化管理缺失帶來交往泛化、人際關系淪為商業(yè)工具等方面對人際交往帶來威脅。對其進行充分審視,趨其利避其害,讓其為我所用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

      SNS;社交網(wǎng)絡;六度分割;人際交往;自我暴露

      1 引言

      建立在“六度分割理論”基礎之上的SNS在過去三四年間迅速崛起,據(jù)CNNIC統(tǒng)計,截至2010年6月,我國使用社交網(wǎng)站的網(wǎng)民規(guī)模達到2.1億。[1]諸多研究認為,SNS人際交往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于以往人際交往的新特點。在以往的網(wǎng)絡人際交往中,虛擬性和匿名性是其顯著特征,虛擬人際交往雖然滿足了用戶在虛擬空間中的情感宣泄與釋放,但由于責任缺失,虛假和欺騙也隨之而來。SNS的真實社交的功能滿足了用戶真實社會交往的需求,讓網(wǎng)絡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交融,實現(xiàn)網(wǎng)絡社交由“虛擬性”向“日常性”的跨越。同時,SNS人際交往突破物理世界中面對面人際交往的時空阻隔、交流成本限制和角色地位的約束,又是對現(xiàn)實人際交往的超越。

      作為一種基于現(xiàn)實人際網(wǎng)絡的新型的網(wǎng)絡傳播方式,SNS無疑會給人際交往方式帶來深刻變革,然而,我們對這種變革應持有審慎的態(tài)度,在看到它給人際交往帶來的方便與利益的同時,也應警惕其可能的破壞和侵蝕的作用。

      2 SNS人際交往模式的特征

      SNS有三種不同所指,一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縮寫,意思為社會網(wǎng)絡服務,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wǎng)絡的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服務;二是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的縮寫,意指社會性網(wǎng)絡軟件,主要指支持和幫助建立社會網(wǎng)絡的社會性軟件;三是social network site的縮寫,指提供社會交往服務的網(wǎng)站。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三種意思卻經(jīng)常被混用。本文使用SNS表示建立在六度分割理論基礎上的,以社會網(wǎng)絡服務理論為基礎,以認識朋友的朋友為基礎,擴展自己社會網(wǎng)絡,建立和維持與他人社會關系的網(wǎng)站。

      基于SNS的人際交往模式的特征可以歸結為兩點:

      第一,身份真實性。同以論壇為代表的傳統(tǒng)網(wǎng)絡社區(qū)、以QQ為代表的即時通訊工具相比,SNS的使用者身份是真實的。這種真實性通過兩種方式實現(xiàn),首先是實名認證,大部分SNS要求注冊用戶登記真實的身份信息。其次,是通過用戶之間的相互確認。SNS網(wǎng)站的用處就是借以建立和維護社交網(wǎng)絡。用戶通過建立個人真實檔案,上傳照片、視頻,發(fā)表日志等形式在SNS中建立個人主頁(空間);用戶之間在相互訪問個人主頁(空間)的基礎上進行互動。這要求注冊者必須顯露真實的身份,不然即便能夠注冊,持虛假身份也無法在這里開展活動,因為如果沒有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認識他,他就無法與他人建立關系。

      第二,關系網(wǎng)絡易擴展性。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創(chuàng)立的“六度分割理論”稱“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北M管理論上講,人們的關系網(wǎng)絡可以無限擴展,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的成本過高,限制了人們實際的關系網(wǎng)絡規(guī)模。而在SNS網(wǎng)站中,用戶可以通過訪問朋友的主頁,不斷地從朋友主頁顯示的好友信息中發(fā)掘出更多的朋友,通過將朋友的朋友變成自己朋友的方式,很容易地擴展自己的關系網(wǎng)絡。

      這兩個特征使SNS人際交往克服了以往的網(wǎng)絡人際交往匿名性帶來的弊端,彌補了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成本較高等弱點,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而恰恰是這兩個方面決定了SNS對現(xiàn)實人際交往存在著毋庸忽視的負面影響。

      3 SNS人際交往模式的批判性分析

      3.1 自我表達間接性帶來人際認知誤導

      SNS和傳統(tǒng)的網(wǎng)絡人際交往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其以現(xiàn)實社會關系為基礎,模擬、重建和擴展現(xiàn)實社會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力求回歸現(xiàn)實中的人際交往。不可否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往的網(wǎng)絡人際交往所具有的匿名性、想象性、責任缺失性等特征。然而,如果據(jù)此認為SNS網(wǎng)絡就真正實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回歸,那就難免陷入誤區(qū)。事實情況是,在SNS網(wǎng)絡中,盡管使用的是真實的身份,建立關系網(wǎng)絡的基礎是現(xiàn)實社會關系,但這都是建立在限制性的虛擬自我展示的基礎上的。

      社會交往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就是想要控制我們留給他人的印象,這就是心理學上所稱的自我表達(self-presentation),它是指我們努力控制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而自我表達中最常見的動機就是留下好印象。[2]戈夫曼認為,在人際互動過程中,人們總是在有意的進行 “印象管理”,人們會利用來源于戲劇技巧的方法來制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印象。而其中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理想化表演。這種策略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掩飾?!氨硌菡邥谏w或部分地掩蓋與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動、事實和動機”,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3]在SNS中,由于網(wǎng)絡本身具備的間接性,這種印象管理比在面對面的直接交往中更為方便和有效。盡管參與傳播的人的身份是真實的,但傳播者很輕易而且自然的將有利于樹立自己理想形象的信息內(nèi)容進行展示,而避免透露不利的信息。而且,SNS將現(xiàn)實生活中用戶的各種人際關系同時呈現(xiàn)在一個平臺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來可以向部分關系群體透露的個人信息,為避免被其他人獲悉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用戶便會選擇將其隱藏,如此以來便使得SNS中展現(xiàn)出的個人信息具備片面性、碎片化的特點。

      在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中,互動雙方可以通過不斷互動,驗證信息的真實性,豐富雙方的相互認知,形成對對方的相對真實的印象,但SNS在這方面卻無能為力,甚至起到了相反的限制作用。而根據(jù)人際交往理論,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際認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際交往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認知正確,傳播的態(tài)度和方法才能得體,人際交往才有效率,其中對他人的認知是人際認知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4]SNS網(wǎng)絡中的這種限制性的虛擬的自我展示,無疑會影響對交往中對他人的認知,造成認知的偏差,從而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效率和質量。

      ①增加土壤的營養(yǎng)物質。完成苗木移植后,要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豐富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改良土壤物理性狀。要將肥料施撒到樹穴中,達到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明確最合適的施肥時間、種類及深度等,使之排水良好,土壤疏松。②調(diào)節(jié)土壤的水分。苗木移植完成后,馬上灌水。及時扶正或固定澆水當中移動的苗木。按照土壤墑情,決定灌溉次數(shù)。③土壤的通氣。定植前,一定要深翻土壤,然后再用旋耕機打細。結合澆水、除草。種植時,增加有機肥的施用,為土壤補充有機質,施撒一些有機物質,如砂粒、肥料等。種植之后,接著實施機械性碾壓,盡量采用新技術和機械化施工。

      3.2 自我暴露遭遇隱私暴露困境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也被翻譯成自我披露、自我表露)是一種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現(xiàn)象。所謂“自我暴露”是指:“我”向他人交心,向他人傳遞屬于“我”個人的信息,包括表達親密情感、私人愿望、個人經(jīng)歷、思想觀念、人生觀察及生活目標等。[5]自我暴露是人際關系存在的必要基礎,是人際交往過程的開始。而對于個體傳播者而言,“自我暴露”既有潛在的積極價值,也有潛在的危險性存在。其負面效果有:喪失尊嚴,遭人拒絕。其結果可能強化本來就有的壓力和孤獨感,減少你與他人分享自我的需求量。此外,分享私有情感,分享你的看法,可能會暴露你與他人關系的矛盾,被人利用。如果他人知道你的弱點,可能會針對此弱點來攻擊你。此外,暴露私人情感也容易造成對他人的傷害,甚至會傷害到你最親近的人等。[6]

      那么該如何把握自我暴露的度呢?1955年美國心理學者約瑟夫·盧夫特(Joseph Luft)和哈瑞·英漢姆(Harry Ingham)提出了“約哈瑞窗口”理論,用以分析人際交往過程中信息流動狀況。

      如圖1所示,這個窗口由一個長方形組成,被均勻地分為四個方塊,這四塊空間分別代表與自我暴露相關的四個區(qū)域:

      第一個方格稱為“開放區(qū)”,傳播各方的“我”均認為可以公開的信息都集中在這個方格內(nèi)。第二個方格稱為“盲區(qū)”,傳播各方的“我”不知道的,他人評價“我”的信息置于這個方格內(nèi)。這些信息“我”不知道,是別人都知道得很清楚。第三個方格稱為“封閉區(qū)”,播各方的“我”均認為不能公開的純私人信息,除了隱私,還包括不愿意暴露的“我”的弱點。第四個方格稱為“無知區(qū)”,傳播各方都不知曉的信息置于這個方格中。這是指每個人身上尚未開發(fā)出來的信息或潛能,遇到新情況或新問題時,這類信息會生成和表現(xiàn)出來,為傳播各方的“我”和他人察覺一個有關我們自己的,自我與他人都不知道的信息流通地帶。[7]

      在人際關系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對于不同關系、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人際交往對象,我們會采取不同的自我暴露方式,調(diào)整“開放區(qū)”和“封閉區(qū)”,選擇不同的暴露內(nèi)容。通過這種自我控制,我們在建立良好的關系的同時,保證自己的隱私和安全感。然而,在基于六度空間理論建立起的SNS中,傳播參與者本來各不相關的交往對象以參與者為中介建立起了相互聯(lián)系,使得參與者針對特定對象自我暴露的信息通過人際網(wǎng)絡的傳遞成了公開的信息。約哈瑞窗口中的“封閉區(qū)”被分割曝光,個人的私有信息就像被放置在無影燈下,無處遁身。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處于人際交往網(wǎng)絡中的人因隱私被暴露而遭遇傷害或陷入交流的困境。進而,人們就會普遍降低自我暴露的程度,甚至完全拒絕自我暴露或進行虛假的自我暴露。更為重要的是,SNS上建立的人際網(wǎng)絡因其真實性而具備向線上線下轉換的能力,這就使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我暴露也會通過SNS網(wǎng)絡傳遞,從而使現(xiàn)實中的自我暴露也面臨上述困境。

      3.3 關系結構化管理缺失帶來交往泛化

      人際交往是一個復雜、微妙的互動過程。其復雜性體現(xiàn)在:

      其次,關于交往的層次。從心理交往角度出發(fā),人際交往的層次也可以分為三種:基本層次交往心理類型,即交往雙方在知、情、意中某一方面進行交流的基本模式;中層次交往心理類型,即交往雙方整體心理品質交往史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兼容性程度;高層次交往心理類型,即交往雙方在交往中能實行心理換位。[9]

      再次,關于人際交往的階段。根據(jù)人際交往過程中雙方社會需要的滿足程度、情感卷入水平以及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又可以從交往由淺人深的角度,把人際交往分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穩(wěn)定交往四個階段。[10]

      在SNS上,用戶可以很輕易的就擁有上百個“好友”。“六度分割理論”對SNS玩家的啟示和誘導在于:你的交際圈子可以無限擴大,只要愿意,你可認識所有玩SNS的人。而在SNS網(wǎng)絡中,各種“好友”都以相同的位置和面目出現(xiàn)。盡管大部分SNS都提供了好友分組功能,用戶可以對“好友”進行歸類管理,但這種分組只是基于交往圈子上的簡單劃分,如同事、同學、驢友等等,卻并不能區(qū)分不同的交往動因、層次和階段,無法對不同的交往對象進行結構化的管理,無法據(jù)此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分配情感投入和信息交換。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博士生Danah Boyd,稱社交網(wǎng)站容易導致 “交友妓女化”。她發(fā)現(xiàn)在Friendster、Myspace和Facebook這樣的SNS網(wǎng)站中,由于沒有采取措施對好友的親疏予以結構化,反而使得真正關系近的好友被湮沒了。[11]

      社會交換論者認為,人際交往是處于一個關系之中的甲乙雙方借以相互提供資源或協(xié)商交換資源的符號傳遞過程。[12]根據(jù)霍曼斯的理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這種交換不僅涉及物質品的交換,同時還包括非物質品,如情感、信息、服務等各方面的交換。福阿(U.G.Foa)則提出了人際交換的六種基本回報類型,包括金錢、物品、信息、服務、地位和感情等。在SNS中,傳播參與者主要是通過信息的傳遞,實現(xiàn)情感的相互交換,這種交換同樣要遵循交換中的公平原則,根據(jù)這一原則,人際交換中回報與付出應當是對應的。在SNS網(wǎng)絡中,由于“好友”數(shù)量的泛濫,和結構化管理的缺失,人際交往的參與者無法根據(jù)親疏關系有區(qū)別的分配情感和信息的投入,必然造成交往的泛化。根據(jù)交換原則,為避免在交往中的付出得不到相當?shù)幕貓髲亩馐軆r值損失,傳播者必然降低人際交往的投入。這樣的后果顯而易見,那就是削弱了人際交往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人際交往的效率。

      3.4 人際關系淪為商業(yè)工具

      SNS網(wǎng)站擁有龐大的用戶數(shù)量和關系網(wǎng)絡,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用戶和關系都是真實的,正如一位社會化關系網(wǎng)絡研究者韓國峰所說,“SNS系統(tǒng)中的關系數(shù)據(jù)才是SNS的核心所在,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加以整理和挖掘,可以構成一個描述人們之間關系的龐大無比的無向圖。以這個圖為數(shù)據(jù)基礎,我們可以附加多種商業(yè)營銷應用”。[13]SNS商業(yè)營銷利器的明顯特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無所不用的商業(yè)營銷的侵蝕。加入SNS網(wǎng)絡的成員的交友意圖變得復雜,他們不再是為了人際交流的需要而擴展自己的關系網(wǎng)絡,他們交往對象的選擇純粹從商業(yè)營銷的角度考慮,即什么樣的“好友”是最可能的消費者。由于了解用戶年齡、性別、職業(yè)等各類信息,商業(yè)推廣者可以可以將不同類別的廣告細分投放,實現(xiàn)所謂“精準營銷”。這有可能會使SNS網(wǎng)站喪失其原有的幫助人們建立和維護社會網(wǎng)絡關系的初衷。

      更為危險的是,SNS網(wǎng)站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于它實現(xiàn)了信任的轉移,包括網(wǎng)下信任向網(wǎng)絡空間的轉移和在網(wǎng)絡用戶之間的轉移。信任的轉移是因未知個體和原來信任的個體存在著某種相關性,而將信任從一個已經(jīng)信任的個體轉移到其它未知個體的過程。SNS網(wǎng)站通過“朋友的朋友”來實現(xiàn)信任的轉移。[14]這種信任很容易被商業(yè)營銷利用,一旦這些商業(yè)活動發(fā)生了欺詐行為,將會嚴重傷害人際網(wǎng)絡中的人際信任,其后果的嚴重程度不言而喻。

      4 結語

      作為一種新媒介時代出現(xiàn)的新型的人際交往工具,SNS的出現(xiàn)有其必然性,也確實給人類的交流帶來諸多便利,忽視這一點,是不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類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的。但媒介發(fā)展史乃至科技發(fā)展史告訴我們,任何新技術的出現(xiàn)所帶來的都不僅僅是人類的福利。只有對其進行充分審視,趨其利避其害,讓其為我所用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

      [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http://research.cnnic.cn/img/h000/h12/attach201007151358080.pdf.

      [2](美)泰勒,佩普勞,希爾斯.社會心理學(第十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宋林飛.西方社會學理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薛可,余明陽.人際傳播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5]王怡紅.人與人的相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王怡紅.人與人的相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喻國明.試論人際關系與人際傳播[J].國際新聞界,2005,(03):42-48.

      [8]陳力丹,閆伊默著.傳播學綱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9]李麗明人際交往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10]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學[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11]張守剛.反SNS的潮流在世界范圍內(nèi)蔓延[EB/OL].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view.php?id=4192,2009,09-07.

      [12](美)羅洛夫.人際傳播社會交換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13]陳陽.SNS,一個網(wǎng)絡營銷利器? [J].新營銷,2008,(12):26-27.

      [14]鄧建國.Web2.0時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行為與網(wǎng)民社會資本之關系考察[D].廈門大學,2007.

      責任編輯:宏 彬

      G206

      :A

      :1672-2868(2011)02-0065-04

      2010-12-12

      邵曉(1980-),男,安徽濉溪人。巢湖學院教師,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人際用戶信息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zhàn)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劍南文學(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如何獲取一億海外用戶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由人際代詞與非人際代詞的對立看語體分類
      當代修辭學(2013年3期)2013-01-23 06:41:20
      巧家县| 攀枝花市| 都江堰市| 南汇区| 无极县| 府谷县| 临清市| 时尚| 齐齐哈尔市| 康定县| 宜宾市| 彭泽县| 天柱县| 锦州市| 高青县| 惠州市| 保山市| 泾川县| 博罗县| 广东省| 樟树市| 株洲县| 兴安县| 治县。| 沙洋县| 巴东县| 枣庄市| 合川市| 昌宁县| 兖州市| 乌什县| 麻城市| 延津县| 滁州市| 正镶白旗| 新竹县| 墨脱县| 武鸣县| 滨海县| 伊宁市|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