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福,田向東,王文霞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又名木瓜、文登閣、僧燈毛道,系無患子科文冠果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既是我國特有植物,也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
2007年以來,結合實施有關生物質(zhì)能源樹種造林項目,我們在延安市開展了陜北黃土高原文冠果造林技術研究,從林地選擇、整地方式、造林季節(jié)、苗木規(guī)格、造林方法、栽植密度、幼林撫育、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和試驗總結,為指導大面積文冠果造林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取得了較好效果,同時對整個延安市及其他自然條件相似地區(qū)文冠果造林也有借鑒作用。
造林地選擇既是造林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影響造林成敗和林分生長的主要因素。實踐表明(表1),不同立地條件下文冠果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新梢生長量存在差異,陽坡和緩坡地優(yōu)于陰坡和平臺地,原因是文冠果為陽性樹種,光照條件要求高,根系不耐澇,陰坡地段灌草生長迅速,影響文冠果幼苗的通風和采光條件,臺地易積水,往往導致文冠果苗木根系腐爛。因此,造林地應盡量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的陽向緩坡地。
不同整地方式下,造林效果和林地苗木生長量不同(表2),魚鱗坑整地與封閉式帶狀整地相比,在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長量等方面較為接近,差異不明顯。魚鱗坑整地造林保存率(92.6%)明顯高于封閉式帶狀整地的保存率(56.0%)。這是由于條帶狀大面積整地導致荒草生長迅速,不僅影響文冠果采光通風,且不利于文冠果根部排水,引起新栽苗木根部熟爛。同時,在魚鱗坑外沿埂上栽植文冠果苗木與在魚鱗坑內(nèi)栽植相比,可以避免雨季坑內(nèi)積水淹沒幼苗而導致的死亡,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因此,文冠果造林時不宜采用全面整地方式。
比較不同造林季節(jié)(春季、秋季)和不同苗木處理(截干和不截干)條件下造林效果(表3),發(fā)現(xiàn)除秋季不截干造林的保存率明顯較低外,春季與秋季、截干與不截干對造林保存率和幼苗新梢生長量的影響不大。因此,延安市范圍內(nèi),文冠果在春、秋季節(jié)均可造林,但以秋季截干方式造林效果最好。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初栽植,可以不截桿,有利于盡快形成樹體,4月中旬后一般不宜栽植。秋季栽植應在文冠果落葉后進行,為防止抽干,可先截干再栽植,保留主干高度15 cm,栽后可輕覆土埋干,翌年開春苗木可自然萌發(fā)出土。
表1 不同立地條件下文冠果造林成效果比較
表2 不同整地方式下文冠果造林效果對比
不同苗齡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苗生長的影響為(表4):不論陰坡還是陽坡,文冠果1年生苗的造林保存率均顯著高于2年生苗木,新梢生長量也較高。原因是一年生苗子根系明顯好于兩年生苗,兩年生苗子須根退化,主根粗長,不利于荒山造林。因此,造林前要選好苗木,以1年生、高度大于30 cm、地徑在0.4 cm以上的無病蟲害苗木為宜。
植苗造林、播種造林和插根造林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表 5),播種造林的成活率最低,僅為21.1%,新梢生長量也只有12.8 cm;植苗造林效果最好,保存率達到 92.6%,新梢生長量是22.0 cm;插根造林的保存率和新梢生長量均介于播種造林和植苗造林之間,同時,根系萌蘗出的須根數(shù)量少,主根老化,對以后生長不利。因此,文冠果應以植苗造林為宜。
表3 不同造林季節(jié)文冠果造林效果對比
表4 苗齡對文冠果造林效果的影響
表5 造林方式對文冠果造林效果的影響
表6 不同立地野生文冠果樹體高度冠徑
文冠果栽植密度既和其生物學特性有關,也受立地條件和經(jīng)營管理技術措施及精細程度影響。制定包括栽植密度在內(nèi)的管理技術措施,可以野生狀態(tài)下的文冠果生長狀況為參考和借鑒。不同立地條件下文冠果生長狀況調(diào)查(表6)表明,在地埂、陽向緩坡,文冠果樹體以灌叢狀為主;地埂上的樹體高度和冠徑都大于陽向緩坡的樹體;立地條件較差的陰向陡坡灌叢地,樹體以喬木狀為主,整體生長狀況都較差。
荒山造林中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地可適當密植,一般按2 m×2 m株行距栽植,每667 m2造林167株;立地條件較好的梯田、緩坡地應適當稀植,可按2 m×3 m或3 m×3 m株行距栽植,每667m2造林110~74株。殘塬、土石質(zhì)山地、地埂等可按株行距3 m×4 m栽植,每667 m256株。
文冠果具有早結果習性,在幼林期(栽后2~3年)一般有50%的植株開始開花結果,對樹體形成和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極為不利。這個階段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培育優(yōu)良樹體;主要措施是加強管護,抓緊有利造林季節(jié),及時補栽或補播;防止人畜踐踏破壞,提高保存率;及時松土除草;科學合理灌水施肥。
每年春季新梢萌發(fā)前,追肥澆水一次,其作用是促進新梢健旺生長。
造林當年秋季對造林成活率進行檢查,對成活率達不到要求的小班,必須進行補植,按規(guī)定期限,達到設計密度要求。
造林后每年松土、除草2~3次。撫育時間為5月和9月。做到一培土(根部培土)、二干凈(清除雜草、石塊)、三不傷(不傷根、不傷皮、不傷梢)。松土深度要適當,做到里淺外深。
文冠果幼林期期常見的蟲害有黑絨金龜子、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和蚜蟲等。
8.1.1 化學防治 防治幼蟲,6月上旬用40%辛硫磷乳油,灌根毒殺。防治成蟲,4~9月,晚9時后,噴施2.5%敵殺死或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或4.5%瓢甲敵(氰戊菊脂類或氯氰聚酯類)乳油1500倍液。
8.1.2 誘殺 4-9月,下午成蟲活動前,用2.5%敵殺死乳油1500倍液浸泡餌木誘殺。
8.2.1 人工捕殺 4月中下旬,清晨在被害植株周圍,查尋捉拿潛伏幼蟲,連續(xù)10~15天。
8.2.2 誘殺 在4月下旬、5月上旬。用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 10份、5%功夫1份)誘殺或黑光燈誘殺。
8.2.3 化學防治 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地老虎1~3齡幼蟲期,采用10%的功夫乳油1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2.5%勁彪乳油2000倍液等,進行地表噴霧防治。
8.2.4 清除雜草 早春,清除苗圃及周圍雜草,防止地老虎成蟲產(chǎn)卵。
8.3.1 清除雜草 入冬前,徹底清除蚜蟲寄居或蟲卵潛伏過的殘花、病枯枝葉,集中燒毀。
8.3.2 化學防治 春秋季蚜蟲危害期,可采用1:15比例配制煙葉水,泡制4h后噴灑;按1:4:400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溶液,噴灑;用菊脂類農(nóng)藥2000~3000倍液噴灑。
[1] 向小芹.文冠果繁育技術的試驗,陜西林業(yè)科技,2008,(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