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羅榮
(杰維瑞典公司北京代表處,北京,100020)
Dual CTM溶解漿雙置換蒸煮技術
景羅榮
(杰維瑞典公司北京代表處,北京,100020)
介紹了Dual CTM雙置換蒸煮溶解漿的生產(chǎn)工藝及其特點。
Dual CTM雙置換蒸煮;溶解漿;節(jié)能環(huán)保
目前,溶解漿在全球產(chǎn)量還不是很大,但用途十分廣泛。據(jù)統(tǒng)計,2008年全球?qū)θ芙鉂{的需求量為420萬t(包括100萬t棉絨纖維)。從最終產(chǎn)品分布來看:纖維膠占63%,醋酸纖維占16%,醚類占14%,硝酸鹽類占4%,其他占3%。從地區(qū)分布來看:亞洲占61%,歐洲占25%,北美占11%,其他地區(qū)占3%。但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溶解漿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預計到2025年,全球溶解漿需求量將增至620萬t;其中大部分增加量會發(fā)生在中國。事實上,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國內(nèi)陸續(xù)有不少廠家開始擴建或計劃新建溶解漿項目。本文介紹了Dual CTM溶解漿雙置換蒸煮技術。
目前,國內(nèi)溶解漿蒸煮設備大都使用蒸球或小型立鍋,生產(chǎn)規(guī)模較小,年生產(chǎn)能力大都在5萬t以下;采用傳統(tǒng)蒸煮工藝:酸煮→抽取酸解液 (糖水)→堿煮。其存在問題主要有:
(1)蒸煮周期長,通常需要10 h以上,產(chǎn)能較低。
(2)抽取的酸解液目前尚無較好的處理方法,只能逐步加入廢水處理,增加了廢水處理負荷和難度,既不環(huán)保也不經(jīng)濟。
(3)蒸煮階段很難控制成漿質(zhì)量 (如聚合度)。為了滿足最終產(chǎn)品對溶解漿質(zhì)量的需求,勢必要在漂白階段對成漿質(zhì)量 (聚合度)進行調(diào)整。如果是中濃漂白,調(diào)整聚合度就很難了。
Dual CTM溶解漿雙置換蒸煮工藝過程為:蒸汽預水解→白液中和→熱黑液置換中和液→堿煮。其蒸煮過程如圖1所示。
(1)裝鍋:通過蒸煮裝鍋器低壓蒸汽裝鍋;同時風機抽除蒸煮鍋內(nèi)氣體 (空氣和蒸汽)。蒸汽裝鍋有利于提高裝鍋密度 (裝鍋量)。
(2)蒸汽水解:先通低壓蒸汽到120~130℃,然后通中壓蒸汽到160~180℃;蒸汽水解后,水解液pH值自動降到2~3。這是因為植物纖維中的酸和半纖維素降解所致。蒸汽水解后,部分半纖維素溶解于水解液 (蒸汽冷凝水),還有部分降解的半纖維素吸附在纖維表面。
(3)中和:當達到所要求的水解因子 (P因子)時,要及時終止水解反應。這時就從蒸煮鍋底部加入一定量的熱白液進行中和。
(4)熱黑液置換:中和之后,緊接著進行熱黑液置換:先從底部加入熱黑液往上頂,當中和液被頂至鍋口時,從蒸煮鍋頂部和底部同時加入熱黑液,從蒸煮鍋中部置換出中和液。這樣被降解的半纖維素基本溶于中和液中。置換出的中和液貯存于溫黑液槽。
(5)升溫和蒸煮:這時進行蒸煮鍋本身黑液循環(huán)。在循環(huán)管直接加入少量中壓蒸汽以保持所需的蒸煮溫度。蒸煮是通過蒸煮因子 (H因子)來控制的。
(6)洗滌黑液置換:當達到所需的H因子時,要及時終止蒸煮反應。這時從蒸煮鍋頂部和底部同時加入洗滌黑液進行置換。置換出的黑液,溫度高的部分送入熱黑液槽,以備下一鍋蒸煮過程所用;溫度低些的部分送入溫黑液槽,與置換出的中和液混合送蒸發(fā)。
(7)卸料:最后在常壓低溫(低于100℃)下,由洗滌黑液在蒸煮鍋中下部和彎管部稀釋后,通過卸料泵送入噴放鍋。
3.1 適應性和靈活性強
Dual CTM溶解漿雙置換蒸煮系統(tǒng)對原料的適應性強。闊葉木、針葉木、竹等原料都可用于生產(chǎn)溶解漿。
Dual CTM溶解漿雙置換蒸煮系統(tǒng)的靈活性強。該蒸煮系統(tǒng)既可生產(chǎn)溶解漿,也可生產(chǎn)造紙用化學漿,只是工藝參數(shù)和操作不同而已。
3.2 節(jié)能環(huán)保效果好
(1)不凝氣體集中收集處理,Dual CTM蒸煮系統(tǒng)無氣體排放。其蒸煮過程中產(chǎn)生的臭氣集中收集處理。如圖2所示。
低濃臭氣:蒸煮系統(tǒng)中,如裝鍋、洗滌黑液槽、噴放鍋等產(chǎn)生的低濃臭氣集中收集處理。低濃臭氣量一般在3000~4000 m3/h,含硫量約為2 g/m3。
高濃臭氣:在蒸煮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高濃臭氣以及熱黑液槽中產(chǎn)生的高濃臭氣,一起存儲于溫黑液槽中;蒸煮系統(tǒng)的高濃臭氣統(tǒng)一由溫黑液槽送出處理。高濃臭氣量一般在50~80 m3/h,含硫量約為120 g/m3。
(2)中和液 (糖水)處理
Dual CTM雙置換蒸煮系統(tǒng)沒有黑液排放到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和液被熱黑液置換出并貯存于溫黑液槽中,與洗滌黑液置換時的部分黑液,一道由溫黑液槽送蒸發(fā),進入堿回收系統(tǒng)。
送蒸發(fā)黑液黏度與造紙用化學漿送蒸發(fā)的黑液黏度相當或稍低。
(3)能耗低
由于Dual CTM雙置換蒸煮系統(tǒng)采用了熱能回用,蒸煮能耗較低。蒸煮溶解漿汽耗約為1000~1100 kg/t(風干)。與傳統(tǒng)溶解漿蒸煮工藝汽耗4000~4500 kg/t(風干)相比,節(jié)能非常明顯。
4.1 水解因子 (P)和蒸煮因子 (H)的控制
P因子和H因子一樣,都與溫度和時間有關。其計算公式如式 (1)和式 (2)所示。在生產(chǎn)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不同的溫度和時間來獲得所需的P因子和H因子。
式中,t0為起始溫度;t為實際溫度;T為絕對溫度。
4.2 成漿質(zhì)量控制
溶解漿的質(zhì)量要求與造紙用化學漿不同。針對不同的溶解漿用途,其質(zhì)量指標要求不盡相同。漿料強度是一個很重要的質(zhì)量指標,通常通過控制漿料聚合度或黏度來實現(xiàn)。Dual CTM蒸煮工藝是通過控制成漿黏度來控制漿料強度的。據(jù)國外研究報道:
(1)P因子與半纖維素降解 (以木聚糖表示)的關系:隨著P因子的增大,木聚糖含量先是急劇下降,到一定P因子后,木聚糖含量下降緩慢。其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P因子與木聚糖含量的關系
(2)P因子與得率、黏度的關系:隨著P因子的增大,細漿得率和黏度都隨之下降。其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P因子與得率和黏度的關系
(3)P因子與卡伯值的關系:隨之P因子的不斷增大,漿料卡伯值先是下降,到一定值的P因子后,卡伯值反而上升。其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P因子與卡伯值的關系
由圖3~圖5的關系曲線,可以了解到:在蒸煮過程中,通過控制不同的P因子和H因子,可以得到相同卡伯值不同黏度的漿料。
5.1 Dual CTM雙置換蒸煮工藝非常適合生產(chǎn)溶解漿,可以滿足生產(chǎn)不同用途溶解漿的要求。
5.2 節(jié)能環(huán)保效果明顯。解決了傳統(tǒng)工藝中廢水處理的難題;所有臭氣都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和處理。
5.3 整個生產(chǎn)過程為全自動控制 (DCS控制),有效保證了成漿質(zhì)量的穩(wěn)定性。
5.4 Dual CTM雙置換蒸煮工藝是目前先進的溶解漿蒸煮工藝。
(責任編輯:常 青)
Dual CTMDual Displacement Cooling Technology for Dissolving Pulp Production
JING Luo-rong
(GL&V Inc,Beijing office,Beijing,100020)
(E-mail:lawrance_jing@126.com)
Dual CTMdual displacement cooling technology for dissolving pulp produc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Dual CTMdual displacement cooling;dissolving pulp;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S74
B
0254-508X(2011)03-0046-03
景羅榮先生;主要從事制漿造紙工藝技術及工藝設備銷售工作。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