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海,王 林
(信陽師范學院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電子產品的RE (radiated emission)是指其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和電纜輻射出去的不需要的電磁場。作為一種外部噪聲源,可能對附近的電子產品造成干擾。在許多國家電子產品的RE都是強制認證指標。對數(shù)字電子產品而言,PCB級RE有差模電流引起的差模RE和共模電流引起的共模RE兩種。通常,共模RE較差模RE強得多(微安對毫安),且共模RE更難甚至不可能預測和控制。數(shù)字產品的發(fā)展趨勢使RE問題更加嚴重和復雜[1]。所以,研究高速高密度PCB的RE問題具有實際意義。本文從高速高密度PCB設計的角度,總結PCB級RE的主要來源,分析PCB級RE的基本規(guī)律,給出PCB級RE的抑制對策。
對高速高密度PCB而言,PCB級RE的主要來源是集成電路(IC)、信號跡線(traces)和連接到 PCB 上的輸入/輸出(I/O)電纜產生的電磁輻射。引起RE的電流有差模電流和共模電流兩種,前者是電路正常工作形成的,即信號電流(開關電流);后者是電路中的寄生效應(如不希望的電壓降)引起的[2]。
通常,高速高密度PCB上的每一片數(shù)字IC都有相關的去耦電容(decoupling capacitors)。如圖1所示,IC內部信號傳輸時,信號電流流動會形成兩個電流環(huán)路,分別在IC和去耦電容上,環(huán)路面積為灰色區(qū)域,一般后者較前者小得多。這種電流環(huán)路相當于環(huán)形天線,向外輻射電磁場。
圖1 IC引起的差模REFig.1 Differential-mode RE from an IC
信號跡線用于IC之間信號傳輸。信號跡線上有信號電流流過。信號跡線與信號電流返回的參考導體平面(reference conductor plane)一起構成電流環(huán)路。這種電流環(huán)路相當于環(huán)形天線,向外輻射電磁場。
連接到PCB上的I/O電纜產生的電磁輻射有3個來源。1)是差模電流(信號電流)引起的。對I/O電纜(如同軸電纜、雙絞線、扁平電纜)而言,信號線對是平行又靠近的,因而差模電流產生的電磁輻射近似相消。需要進一步分析時,可將其等效為環(huán)形天線。2)是PCB的寄生效應引起的共模電流引起的[2-3]。如圖2所示,PCB的地平面有阻抗,差模電流流過地阻抗時在邏輯地系統(tǒng)產生電壓降VN(噪聲電壓)。I/O電纜一般以系統(tǒng)地為參考電位。所以,共模地電勢驅動I/O電纜形成共模電流,I/O電纜相當于偶極天線或單極天線,向外輻射電磁場。3)是差分驅動器(differential drivers)的固有不平衡引起的共模電流引起的。差分驅動器和接收器(differential drivers and receivers)主要用于非常高速數(shù)字系統(tǒng)(如電信設備)[4]。所以,相對而言,第二個來源是主要的。
圖2 I/O電纜產生的共模REFig.2 Common-mode RE from I/O cables
在天線理論中,一般認為環(huán)形天線周長或偶極天線長度小于λ/10(λ為信號波長)時是電小尺寸的,分別稱為小環(huán)天線和短偶極天線[5],天線上各小段電流近似是均勻的。作為工程近似,通常以λ/4為判據,天線上各小段電流是同相的。
對IC和信號跡線產生RE的電流環(huán)路而言,一般都滿足環(huán)路周長小于λ/4(1 GHz時為30 cm)的條件,所以通常等效成小環(huán)天線。根據天線理論可知,小環(huán)天線在自由空間的輻射場(遠場)為[5]
式(1)中:E為電場強度,f為電流頻率,Idm為差模電流大小,A為小環(huán)天線的環(huán)路面積,γ為天線至場點的距離,θ為場點與小環(huán)平面法線的夾角。
環(huán)路周長大于λ/4時,由于天線上各小段電流并非都是同相的,所以有些小段產生的RE對總RE的貢獻是相減(削弱),而非相加(增強)。
雖然式(1)是從圓形小環(huán)天線導出的,但可用于其他形狀的平面小環(huán)天線。因為小環(huán)天線的輻射強度與小環(huán)面積有關,而對小環(huán)形狀不敏感[6]。
考慮到電子產品的RE認證測試關注最大輻射場強 (θ=90°)以及測試時地平面的反射,小環(huán)天線的輻射場的測量值可寫為
式(2)是預測和抑制差模RE的理論依據。
地電位差驅動I/O電纜產生的共模輻射是共模輻射的主要來源。I/O電纜產生的共模輻射可等效成偶極天線或單極天線。
根據天線理論可知,短偶極天線(長度小于λ/4)在自由空間的輻射場(遠場)為[5]
式中:E為電場強度,f為電流頻率,Icm為共模電流大小,l為小偶極天線的環(huán)路長度,γ為天線至場點的距離,θ為場點與短偶極天線軸線的夾角。
若I/O電纜是連接到設備的另一塊,則I/O電纜近似“頂帽”天線(top-hat antenna)[5],各小段電流近似是均勻的,很好地滿足了式(3)的近似條件,誤差很小。
考慮到電子產品的RE認證測試關注最大輻射場強 (θ=90°),短偶極天線的輻射場的測量值可寫為
式(4)是預測和抑制共模RE的理論依據。
若I/O電纜長度大于λ/4,可對式(4)的結論修正而得到輻射場為
無窮大參考平面上面的單極天線的輻射場與偶極天線的輻射場相同,只是輻射場只存在于平面上半空間。
美國 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和國際電聯(lián)CISPR (Inter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的相關標準中規(guī)定[7],B類產品RE限值為3 m距離處電場強度小于100 mV/m。
對于差模 RE,由式(2)可知,若 f=50 MHz、Idm=25 mA,則必須A≤1.8 cm2,否則RE超標。對于共模RE,由式(4)可知,若 f=50 MHz、l=1 m,則必須 Icm≤5 μA,否則 RE 超標。 可見,幾微安的共模電流就可導致RE超標。實踐中,幾毫伏甚至更小的地平面電壓降驅動I/O電纜就可能形成幾微安的共模電流,進而導致RE超標。
取差模RE強度與共模RE強度相等,由式(2)和式(4)可得 Idm/Icm=4.8×107l/fA。 若 f=48 MHz、l=1 m、A=10 cm2,則Idm/Icm=1 000??梢姡诟咚俑呙芏萈CB上,共模RE往往起決定作用。
實際的數(shù)字信號可近似為對稱的梯形波。設梯形波電流幅值為 I、周期為T、占空比為d、上升時間(下降時間)為 tr(通常tr≈T/10),則該梯形波的頻譜中第n次諧波幅值為[7]
進一步近似占空比d=0.5(即50%)。由式(6)可知,一次諧波(基頻)的幅值I1=0.64I,只有奇次諧波,頻譜包絡如圖3所示,諧波幅值隨頻率的下降以1/πtr確定的頻率點為界由20 dB/十倍頻變?yōu)?0 dB/十倍頻。
由式(6)計算出各次諧波,依次代入式(2)計算出各次諧波的輻射,再計算出各次諧波的輻射之和,便得到數(shù)字信號產生的差模RE。類似地,利用式(4)可計算出數(shù)字信號產生的共模RE。
圖3 梯形波的頻譜包絡Fig.3 Envelope of spectrum of a trapezoidal wave
結合圖3所示的數(shù)字信號的頻譜特點,考慮分別由式(2)和式(4)給出的差模RE和共模 RE正比于 f2和f,可得出差模RE和共模RE隨f變化的包絡如圖4所示??梢姡诟哳l段差模RE是主要的,在低頻段共模RE是主要的。當tr=1~10 ns時,多數(shù)共模 RE出現(xiàn)在 30~300 MHz頻段,多數(shù)差模RE出現(xiàn)在高于300 MHz頻段。這也是診斷和抑制RE問題的重要依據。
圖4 差模RE包絡和共模RE包絡Fig.4 Differential-modeandcommon-modeREenvelopeversusfrequency
由圖3可見,數(shù)字信號中的高頻分量主要取決于tr,tr越大高頻分量越少;降低f1(基頻)也可減少高頻分量。然而,時鐘頻率越來越高,信號上升時間(下降時間)越來越短,是數(shù)字產品的必然趨勢。所以,高速高密度PCB的RE逐步成為影響產品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速高密度PCB上的開關電流(△I噪聲)可近似為等腰三角波或高斯波[8-9]。等腰三角波或高斯波的頻譜可從相關文獻查出或計算得到。開關電流引起的RE可用上述同樣方法來估算。
由PCB級RE的基本規(guī)律可見,從理論上講,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抑制差模RE和共模RE。但是,其中一些措施不是PCB設計者可以控制的。例如,理論上,降低時鐘頻率和增加信號上升時間(下降時間),對抑制差模RE和共模RE都很有效;實踐中,這兩個參數(shù)往往由產品性能要求而定,PCB設計者很難改變。PCB設計者只能參考PCB級RE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PCB設計的具體情況,采取若干實用措施抑制RE,最終使產品的RE達到相關EMC標準的要求。
理論上,在PCB級抑制差模RE,降低頻率或諧波成分、減小差模電流和減小環(huán)路面積都是可選措施。實踐中,通常減小環(huán)路面積的措施是最實用的。這些措施達不到要求時,必須采取消除環(huán)路 (canceling loops)、 時鐘展頻 (spreadspectrum clock)等特殊措施[4]。
理論上,在PCB級抑制共模RE,降低頻率或諧波成分、減小共模電流和減小I/O電纜長度都是可選措施。實踐中,通常減小共模電流的措施是最實用的。降低地平面電壓降,濾波I/O電纜,屏蔽I/O電纜,用共模扼流圈減小共模電流,用光電耦合器隔離I/O電纜與PCB地,都是常見的具體措施。
總之,對高速高密度PCB而言,在PCB級抑制RE可以說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IC封裝形式、元器件布局、PCB疊層、PCB布線、I/O電纜、機架(機箱)屏蔽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設計。為保證設計可靠性和縮短設計周期,設計過程中恰當?shù)慕?、仿真、預測和測試是至關重要的。
可用于PCB級抑制RE的若干實用措施的詳細資料可參考相關文獻。
隨著數(shù)字產品的時鐘頻率越來越高,信號上升時間(下降時間)越來越短,PCB的RE越來越嚴重,已逐步成為影響產品EMC的重要因素之一。PCB的RE有差模RE和共模RE兩部分。差模RE主要由信號電流引起,共模RE主要由地平面電壓降驅動I/O電纜形成的共模電流引起。通常,共模RE較差模RE嚴重得多(微安對毫安),且更難甚至不可能預測和控制。在PCB設計時,采取措施抑制RE,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在PCB級抑制RE的設計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本文的討論與結論對高速高密度PCB設計實踐具有參考作用。
[1]Bogatin E.Signal and power integrity—simplified[M].2nd ed.Upper Saddle River (NJ,USA):Pearson Education,Inc.,2010:1-42.
[2]周勝海,王秀杰.電子系統(tǒng)共模噪聲若干基本問題探討 [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2):317-320.
ZHOU Sheng-hai,WANG Xiu-jie.Study on several elementary problems on common-mode noise in electronic systems[J].Jour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21(2):317-320.
[3]Henry W Ott.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M].Hoboken (NJ,USA):John Wiley&Sons,Inc.,2009:464-465,474-476.
[4]Caniggia S,Maradei F.Signal integrity and radiated emission of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s[M].Hoboken(NJ,USA):John Wiley&Sons,Ltd,2008: 441-446.
[5]Balanis C A.Antenna theory:analysis and design[M].3rd ed.Hoboken (NJ,USA):John Wiley&Sons,Inc.,2005:231-275,151-219.
[6]Kraus J D,Marhefka R J.Antennas[M].3rd ed.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2:212.
[7]Paul C C.Introduction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M].2nd ed.Hoboken (NJ,USA):John Wiley&Sons,Inc. ,2006:49-85,91-166.
[8]周勝海.數(shù)字電路中△I噪聲的產生與特點[J].電子技術應用,2006,32(8):99-101.
ZHOU Sheng-hai.Mechanism and features of△I Noise in digital circuits[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06,32(8):99-101.
[9]周勝海,劉百超.數(shù)字電路中△I噪聲的危害[J].電子技術應用,2006,32(10):118-121.
ZHOU Sheng-hai,LIU Bai-chao.Harmfulness of △I noise in digital circuits[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06,32(10):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