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斌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慶銅礦, 安徽安慶市 246131)
粗細砂車間技改項目經(jīng)濟效益分析
祝 斌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慶銅礦, 安徽安慶市 246131)
結合重介質廠粗細砂車間技改項目的具體情況,初步設計了 2套方案。從項目的角度出發(fā),計算財務效益和費用,通過對項目產品成本、項目盈利能力、投資回收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等主要經(jīng)濟評價指標進行綜合測算和分析,評價該項目在經(jīng)濟上的可行性,綜合對比分析選出了最優(yōu)秀方案。
技術改造項目;經(jīng)濟效益分析;產品成本;項目盈利能力;投資回收能力
安慶銅礦重介質廠組建于 1999年 5月,目前由磨砂車間 (重介質車間)、粗砂車間、細砂車間、精礦脫水車間 4個車間組成,產品包括鐵精礦 (重介質)、低品位銅精礦和高硫鐵精礦。重介質廠各車間之間工藝聯(lián)系緊密,但粗砂車間、細砂車間與磨砂車間廠房位置相距較遠。粗砂車間地勢較低,位于重介質車間東南方向的 1條主馬路邊,距離重介質(磨砂)車間直線距離 130 m,地平面高差約為 -6.5 m;細砂車間位于重介質廠東向約 180 m遠的山坡上,自然地形高差約 +5 m。由于大選廠總尾礦分級后需由 2條不同的線路分別送往粗砂及細砂車間,導致砂泵較多,工藝連接的礦漿管線較長,人工排查費時費力,檢修工作量大。因此,對重介質廠尤其對粗砂車間和細砂車間進行技術改造勢在必行。
本次粗細砂車間的設計共做了 2個方案:方案Ⅰ為新建方案,即新建 1個粗細砂車間,位于現(xiàn)有大選廠破碎車間西側,地坪標高 76.0 m;方案Ⅱ為利舊方案,將粗細砂車間搬到 2個距重介質車間較近的舊有廠房。2個方案所用工藝設備基本為舊有設備,電氣設備均為新設備。
根據(jù)國家發(fā)改委及建設部共同頒布的《建設項目經(jīng)濟評價方法與參數(shù)》(第三版)中關于對改擴建項目經(jīng)濟評價的有關規(guī)定,在國家現(xiàn)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的前提下,結合項目具體情況,計算財務效益和費用。通過對項目產品成本、項目盈利能力、投資回收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等主要經(jīng)濟評價指標進行綜合測算和分析,評價該項目在經(jīng)濟上的可行性。
1.1 成本及費用估算說明
在進行成本估算時,所采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消耗指標由相關專業(yè)經(jīng)計算后確定,價格依據(jù)現(xiàn)行市場售價水平調整并預測建設期末的價格。
經(jīng)營成本針對全廠,其中其他車間加工費 500萬元/a是估算本項目外的原有生產車間費用。
固定資產折舊針對粗細砂車間改造的廠房固定資產,采用直線折舊法,房屋建筑物按 20 a折舊,凈殘值率按 3%;機器設備按 15 a計算折舊,凈殘值率按 3%計算。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針對本項目改造廠房的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均按 10 a期限攤銷,不計殘值。
固定資產修理費用針對粗細砂車間,按固定資產價值的 3%估算。
原料尾砂成本費暫估為 40元 /t,處理能力為 59萬t/a。
銷售費用暫按銷售收入的 1%估算。
1.2 生產成本及對比
由于產品售價采用市場價,因此制造費中加入其他車間制造費,生產成本指全廠生產成本。經(jīng)測算,方案Ⅰ生產成本為 3187.73萬元 /a;方案Ⅱ生產成本為 3196.64萬元 /a,方案Ⅰ比方案Ⅱ生產成本節(jié)省 8.91萬元 /a。
1.3 總成本費用
總成本費用采用生產要素法估算,考慮到產品售價采用市場價格,經(jīng)營成本中加入其他車間制造費 500萬元/a,因此總成本費用是全廠總成本。
方案Ⅰ比方案Ⅱ平均總成本節(jié)省20.78萬元 /a,平均經(jīng)營成本節(jié)省 22.33萬元/a。方案Ⅱ年電耗量、年工資福利費均高于方案Ⅰ,導致平均總成本、平均經(jīng)營成本較高。綜合情況及對比見表1。
表1 總成本費用對比
2.1 投資及籌措
根據(jù)對比,項目總投資方案Ⅱ比方案Ⅰ節(jié)省103.85萬元,建設投資方案Ⅱ比方案Ⅰ節(jié)省 105.76萬元,但流動資金方案Ⅱ比方案Ⅰ多 3.76萬元。
建設投資 65%貸款,35%為企業(yè)自籌,貸款利率為 5.4%。貸款額:方案Ⅰ為 443.04萬元;方案Ⅱ為 374.30萬元。
流動資金 30%自有,70%貸款,貸款利率為5.4%。貸款額:方案 Ⅰ為 330.74元;方案 Ⅱ為333.37萬元。
采用最大能力還款方式,還款期兩個方案均為3 a(含建設期 )。
兩個方案總投資使用計劃對比見表2。
表2 項目總投資使用計劃及資金籌措對比
2.2 評價年限及銷售產品
該項目設計規(guī)模:處理尾砂量為 59萬 t/a。根據(jù)項目實際情況并考慮到選礦排產計劃,項目評價期暫定為 20 a,建設期 1 a,達產期 20 a,投產即達產。銷售產品情況分析見表3。
表3 產品銷售情況分析
2.3 盈利能力分析
方案Ⅰ和方案Ⅱ的盈利能力對比見表4。
根據(jù)對比,投資利潤率方案Ⅱ高于方案Ⅰ1.30個百分點,財務內部收益率方案Ⅱ高于方案Ⅰ1.75個百分點。
兩個方案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均高于財務基準收益率 10%;在 10%的折現(xiàn)率水平下,稅后財務凈現(xiàn)值方案Ⅰ比方案Ⅱ高82.36萬元,方案Ⅰ動態(tài)投資效益好;另外,該項目全投資回收期 (含建設期)方案Ⅰ為 4.11 a,方案Ⅱ為 4.02 a,方案Ⅱ略好于方案Ⅰ。綜上所述,該項目方案Ⅰ、Ⅱ均有可行的盈利能力,但根據(jù)財務凈現(xiàn)值對比情況,方案Ⅰ略好于方案Ⅱ。
表4 盈利能力對比
2.4 盈虧平衡分析
生產能力利用率方案Ⅰ為 64.50%,方案Ⅱ為65.60%,差值為 -1.10個百分點;安全盈余方案Ⅰ為 35.50%,方案Ⅱ為 34.40%,差值為 1.10個百分點。
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在現(xiàn)有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設定的價格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項目投產以后,方案Ⅰ達到設計生產規(guī)模的 64.50%,企業(yè)就不會發(fā)生虧損,安全盈余達 35.50%,方案Ⅱ達到設計生產規(guī)模的65.60%,企業(yè)就不會發(fā)生虧損,安全盈余達34.40%,方案Ⅰ略好于方案Ⅱ,方案Ⅰ在產量上抗風險能力較強。
綜上所述,在資源儲量有保證的前提下,在預測的產品價格水平上,兩個方案的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均高于財務基準收益率10%,項目有可行的盈利能力,投資回收能力較好。在兩個方案銷售收入相同前提下,方案Ⅰ比方案Ⅱ總成本費用低 17.84萬元/a,凈利潤高 18.23萬元 /a。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和生產能力利用率兩項指標,方案Ⅰ和方案Ⅱ差別不大。
財務內部收益率 (稅后)方案 Ⅰ比方案 Ⅱ低1.75個百分點,投資回收期 (稅后)方案Ⅰ比方案Ⅱ多 0.09 a,兩者差別不大。財務凈現(xiàn)值 NPV(稅后)方案Ⅰ比方案Ⅱ高 82.36萬元,表明方案Ⅰ動態(tài)投資效益更好。在 21 a的計算期內方案Ⅰ的獲利能力略好于方案Ⅱ,建議采用方案Ⅰ進行項目建設。
[1]盛子寧.多指標評估體系的主成分分析及應用舉例[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3,(3).
[2]祁生明.工程項目經(jīng)濟效益審計探析 [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09,(1).
[3]吳紹強.經(jīng)濟效益[EB/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7/11/36892.html.
2010-10-28)
祝 斌 (1977-),男,安徽池州人,經(jīng)濟師,主要從事工程經(jīng)濟預決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