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成剛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90年,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結合的90年,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90年。今天我們翻開90年的歷史畫卷,可以清晰看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不斷發(fā)展的歷史脈絡。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無數次證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理論保證。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法的追溯
中國共產黨甫一建立,就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探索。但早期的革命者們只是在行動上而并未在理論上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這一提法最早應該追溯至毛澤東同志,他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的《論新階段》報告中說:“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盵1]隨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進程,這一提法見于以后幾代中央領導人著作和談話中。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003年12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點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2011年6月20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90年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的歷史經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無數仁人志士為拯救中國進行了不懈探索,但都未能取得成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自此,中國革命有了真正適合的指導思想,但馬克思主義并不是直接拿來就能解決中國的革命問題,需要和中國具體實踐緊密結合。當然認識到這一點,并非易事。在我黨歷史上,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曾產生過極大的危害。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黨內的主觀主義有兩種:“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在這兩種主觀主義中,教條主義更為危險。”[2]從歷史上看:民主革命時期,教條主義主要表現為對來自國外的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對蘇聯經驗的照抄照搬和對共產國際指揮的盲目執(zhí)行;建國初期主要是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的某些論述教條化和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條化;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兩個凡是”和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觀的僵化理解,主要是迷信和空談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懂得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懂得以新的經驗和理論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值得慶幸的是,雖然黨的事業(yè)在此危害下受到了影響,但也正是在與教條主義的斗爭中,黨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真正實現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最終形成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直接指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因此,一部黨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歷史,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史經驗總結。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不斷推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史的選擇,任何一種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割裂的思想和實踐都是錯誤的,都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發(fā)展,所以新時期依然需要不懈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首先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堅持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依然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沒有脫離這一基本范疇。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 盵3]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諦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魂,以中國的基本國情為本,形成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任何偏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的所謂的“中國化”都將以失敗告終。
其次是要大力創(chuàng)新和豐富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是與時俱進,它從來就是一個科學的、開放的和發(fā)展的理論體系。革命和建設經驗告訴我們,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就是更好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立足中國基本國情,總結中國人民的獨創(chuàng)性經驗,形成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新理論。廣大共產黨人要樹立突破陳規(guī)、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想觀念,針對國際國內形勢特點,在準確把握時代變化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和總結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經驗,并進行理論概括和理論升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增添新的時代內容,使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卷第202頁。
[2]《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19頁。
[3]《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