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紅中社名稱的考證及演變

      2011-11-04 13:25:20萬京華
      黨史文苑 2011年7期
      關鍵詞:紅色中華通訊員通訊社

      萬京華

      紅中社名稱的考證及演變

      萬京華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開幕。當晚,新華通訊社的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成立,并首次對外播發(fā)新聞,報道了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消息及有關文件。紅色中華通訊社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用無線電臺播發(fā)新聞的通訊社,它與同年12月11日創(chuàng)辦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 《紅色中華》是一個組織機構,一套人馬,對外一般稱紅色中華社或紅中社,也曾用過紅中通訊社等名稱。對于這一名稱的理解,有些黨史文章不夠準確,不符合歷史真實。為此,筆者對紅中社名稱及其演變進行了一番考究。

      紅中社名稱中包含報紙、通訊社雙重含義

      通訊社與黨報共一個組織機構,依托黨報而成長壯大,這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新華社歷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色。追根溯源到80年前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紅中社,當時通訊社和報紙雖然先后成立,但他們之間的關系卻緊密相連,完全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對于紅中社是報社與通訊社合一的組織機構,曾在紅中社工作過的一些老同志在回憶中表述得非常清楚。

      曾參與紅中社創(chuàng)建工作的王觀瀾,在 《紅中社的創(chuàng)建》一文中回憶: “當時,我在大會秘書處負責宣傳工作,主要是編印大會的 《日刊》。這是一份油印小報,每天一期,按日報道大會的活動情況,并登載大會的發(fā)言、文件等。為了盡一切力量擴大黨和紅軍的影響,把大會的消息報道出去,在大會期間成立了紅中社,開始用無線電對外播發(fā)新聞?!?“當時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條件簡陋,人員也很少,就兩三個人,組稿、寫稿、校對,什么都干?!?“報與社是一回事,一個組織機構,叫紅色中華社,簡稱紅中社。先有通訊社,后有報紙?!?/p>

      擔任過紅中社負責人的任質斌,在 《回憶紅中社》一文中曾將紅中社的工作內容歸納為三點: “(一)出版 《紅色中華》報。開始是五天一期,1933年底改為三天一期,是四開大小的報紙,鉛印,由中央印刷廠印刷,用的紙張是蘇區(qū)自己生產(chǎn)的毛邊紙。發(fā)行量最多時,每期三四萬份。 (二)編印 “參考消息” (每日電訊)。登新聞臺抄收的中外電訊,油印,每天一到二張蠟紙,一張蠟紙刻成兩面,每期四、六、八面不等,印四五十份,送中央機關負責同志參閱。 (三)播發(fā)新聞。每天以紅中社名義發(fā)幾條新聞出去,用無線電明碼向全國廣播,內容是報道蘇區(qū)建設消息、紅軍捷報或蘇維埃中央政府的聲明、宣言等。”他還指出: “紅中社就做這幾件事。報紙與通訊社是合一的。因此,說‘社’是 ‘報’兼差的,或者說 ‘報’是 ‘社’辦的,都可以。反正,報與社是一家?!?/p>

      紅中社時期曾任編委的韓進,于 《我黨在根據(jù)地的第一個通訊社》的文章中寫道: “‘紅中社’是 ‘紅色中華社’的簡稱,其全稱是 ‘紅色中華通訊社’,1931年創(chuàng)辦于中央蘇區(qū)的瑞金;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后,‘紅中社’即停止發(fā)報發(fā)稿?!?“1933年與1934年,是《紅色中華》工作興旺時期,人員多時有十余人,除編委會五人之外,管通訊來稿的一人,校對一人,發(fā)行一人,文書一人,以及幾個機關行政工作人員。當時沒有專職的記者,報上刊出的 ‘記者’,實際上就是編委會的成員?!?/p>

      紅色中華社和紅中社的名稱也曾多次在 《紅色中華》等報刊及文獻材料上出現(xiàn)。由于紅中社同時具有報社、通訊社的雙重性質和任務,因而這一名稱本身所代表的含義在不同場合的理解也略有不同,有時它代表整個單位本身,有時它專指報社,有時則專指通訊社。

      對任何史實的判斷都不能脫離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不可否認,當時紅中社作為通訊社方面的業(yè)務發(fā)展尚處萌芽狀態(tài),而通訊社的業(yè)務性質使它不像報紙一樣可以直接和讀者見面,所以它在影響力和知曉度方面顯然相對于報紙要微弱很多,這也是這段歷史較少為人知的原因。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發(fā)表在1933年8月10日 《紅色中華》第100期紀念特刊上署名氓 (即李一氓)的文章《論目前 “紅中”的任務》,該文指出: “我們就連帶要解決另一個問題,即是獨立的通訊社的建立?,F(xiàn)在蘇區(qū),可以說無所謂通訊工作,從前的 《無線電材料》和后來改的 《每日電訊》,這都不是通訊工作。有了一些向外的廣播工作,都還是由紅色中華兼差代辦的,這些工作做得十分不夠。我們真需要一個通訊社,來供給全蘇區(qū)各種報紙、雜志 (定期和不定期),以國外、國內和蘇區(qū)的群眾斗爭的消息,來負責文字的記述和無線電的廣播蘇維埃偉大斗爭的整個或片斷的消息”。 “《每日電訊》的工作,只能作為我們的通訊工作之一部分,而且不是主要的一部分。蘇維埃的斗爭,不能關起門來,要傳播到國民黨統(tǒng)治的區(qū)域,要傳播給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有系統(tǒng)的以文字來記載蘇維埃的斗爭……通訊社的工作要獨立的建立起來,這個要求,并不苛刻,也并不過早?!?/p>

      李一氓也是紅中社早期負責人之一,他的這篇文章很能反映當時紅中社在通訊社業(yè)務方面發(fā)展的現(xiàn)狀,即迫切需要建立一個 “獨立的通訊社”,而不是由紅色中華社兼差代辦。他在文中提到蘇區(qū) “無所謂通訊工作”“我們真需要一個通訊社” “通訊社的工作要獨立的建立起來”等,指的都是當時蘇區(qū)尚無獨立的通訊社的機構,由報、社一體的紅中社所應承擔的通訊社方面的工作還做得遠遠不夠,并非是否認紅中社在出版報紙的同時兼而作為一個通訊社的客觀存在。

      《紅色中華》報上曾出現(xiàn)過“紅中通訊社”名稱

      盡管在江西瑞金時期,紅中社在通訊社方面職能的發(fā)展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影響相對較弱,但關于紅中社同時也是一家通訊社的文獻史料記載還是存在的,如 《紅色中華》報上就曾出現(xiàn)過 “紅中通訊社”這一名稱。

      1933年5月2日, 《紅色中華》報第75期第4版上刊登了題為 《告通訊員同志》的一封信,結尾署名為“紅中通訊社”,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以 “紅中通訊社”署名的文獻史料。其全文為:

      由于你們的努力和幫助,紅色中華的內容與形式,比較從前,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 “紅中”上已經(jīng)相當?shù)姆从沉巳K區(qū)各地的戰(zhàn)爭緊急動員工作,尤其是對于經(jīng)濟動員,起了積極的領導作用。這里,實際的成績,說明 “紅中”是向著成為真正群眾的報紙,就是說成為“集體的宣傳鼓動者和組織者”這個方向走去了。

      但是我們這點通訊工作的成績,還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首先我們就可以指出下列幾個缺點: (一)對于各地春耕運動的反映很少,同志們沒有去注意下層怎樣在進行春耕,也沒有考察春耕運動中的各種問題 (如生產(chǎn)突擊隊耕田犁牛合作社等情形)。 (二)對于各地工農(nóng)群眾實際生活與日常斗爭的反映太少,例如黨和政府怎樣領導反對開小差,歸隊運動,擴大紅軍的具體宣傳鼓動工作 (單說人數(shù)是不夠的)和土地斗爭的實際情形,以及工人斗爭等等,都沒有很多稿子寫來。 (三)紅軍中的通訊員同志沒有反映紅軍生活的各方面,便是對戰(zhàn)斗經(jīng)過的記述也還是很少的,至于行軍中所得到的材料,簡直沒有寫。

      其次我們的通訊員還沒有做到: (一)去組織和采訪消息 (現(xiàn)在通訊員只能寫些眼前的或本機關內的消息對于自己周圍所發(fā)生的事件,是沒有注意到的)。 (二)去組織和教育紅色中華的讀者,發(fā)展讀報小組,推廣《紅中》銷路。 (三)為本報的各種號召,去動員群眾為每個號召而斗爭。

      最后,我們的通訊工作,做得最壞的是: (一)通訊員與本社的關系不密切,很多通訊員只填了登記表,但寫得很少或者甚至沒有寫稿來。 (二)同一地方或同一部屬的通訊員關系不密切,以致稿件常常重復,不能有計劃的來分工合作把當?shù)厍樾畏謩e做成通訊。

      現(xiàn)在我們應該立刻糾正一切缺點,轉變我們的通訊工作!!

      目前我們最急迫要做的幾點工作是:

      第一緊緊抓住目前黨的 “五一”征收黨員運動,把各地發(fā)展黨的實際情形 (如各地工會貧農(nóng)團紅軍中黨團內發(fā)展黨員的突擊隊如何活動如何舉行革命競賽等與關于發(fā)展的數(shù)目也需要)。

      第二立刻開始組織各地夏耕運動。把各地進行夏耕的各種問題寫來 (如群眾的勞動熱忱,消滅荒田,施肥改種組織犁牛站等等)。

      第三,今后本社與各通訊員應該建立密切關系,通訊員隨時把各地情形,以及通訊中的各種困難問題告訴我們,以便我們經(jīng)常寫信商洽。其次各地同一處的通訊員要經(jīng)常開會或接頭,討論當?shù)赝ㄓ嵐ぷ鳌?/p>

      同志們,把通訊工作健全起來,使我們的通訊員成為一支有力軍隊,在各地參加和領導實際斗爭,把各地消息像電一樣快的反映到紅色中華上面來!

      革命敬禮!

      紅中通訊社

      四月廿六日

      這封《告通訊員同志》的信末署名為“紅中通訊社”,是表明紅中社作為通訊社客觀存在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盡管如此,仍有人對歷史上 “紅中通訊社”的名稱是否存在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紅中社為加強通訊員工作曾專門成立通訊部并編印指導通訊員工作的業(yè)務刊物 《工農(nóng)通訊員》,而紅中通訊部的署名在 《紅色中華》報和《工農(nóng)通訊員》上曾出現(xiàn)過數(shù)次,這封給通訊員的信可能是印刷工人排字時誤將 “紅中通訊部”寫成了 “紅中通訊社”。

      筆者認為,這樣的分析表面看來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卻是站不住腳的。理由主要是:一、署名問題關乎一個單位的正式名稱,印廠排字工人不可能不加注意,何況報紙編輯還要對版樣進行校對,更不可能將作為正式署名的本單位名稱搞錯。二、紅中通訊部的名稱最早在 《紅色中華》報上出現(xiàn)是在1933年9月,之后一年間又陸續(xù)出現(xiàn)過幾次,其成立時間大概在1933年下半年,這封 《告通訊員同志》信的發(fā)表應是通訊部成立之前的事情。三、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無論是新華總社,還是新華社的地方分社,都長期依托于中央黨報和地方黨報而逐漸發(fā)展壯大,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當時的新聞采訪、通訊員工作、抄收電訊和對外發(fā)稿等是反映通訊社職能的主要業(yè)務內容。如新華總社在延安時期曾專設通訊科,并以 “新華通訊社”名義在延安組織召開通訊員大會,組織通訊員為 《新中華報》寫稿,還出版了指導通訊員工作的業(yè)務刊物 《通訊》。新華社的各地方分社也大力發(fā)展通訊員,指導通訊員為黨報和新華社寫稿,并出版過一些指導通訊員工作的業(yè)務刊物。由此看來,在報紙上以 “紅中通訊社”名義發(fā)表致通訊員的信,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中央往來電報中曾出現(xiàn) “紅中通訊社”名稱

      “紅中通訊社”的名稱在 《紅色中華》報上雖然僅出現(xiàn)過一次,但它卻并不是文獻史料研究上的孤證,在中央檔案館保存的一份中共中央的往來電報中也曾出現(xiàn)過 “紅中通訊社”這一名稱。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國大計。12月19日,周恩來從西安發(fā)電報給毛澤東、博古,專門提到在西安建立紅中通訊社和加強廣播宣傳的問題,內容為:

      毛博:

      決定在西安設紅中通訊社,請注意廣播宣傳,并將所有公開電報、信件及宣傳品均用廣播發(fā)出,布置發(fā)報散布 (播)時有補 (充)者亦編入。

      十九日

      西安的紅中通訊社,即紅中社西安分社,它的主要任務是向西安各報社和社會團體印發(fā)紅軍駐西安辦事處電臺抄收的陜北紅中社新聞和我黨文告、宣言等。西安分社的負責人為時任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部長的李一氓,工作人員有陳克寒、陳養(yǎng)山和布魯 (陳泊)。

      根據(jù)李一氓的回憶,他是1936年12月24日到西安的,當時西安辦事處每天把延安的電訊收下來,轉交給宣傳部編起來,油印成新華社通訊稿,向西安的黨、政、軍和新聞機構發(fā)送。這個新聞稿的油印發(fā)行大概進行了5個月。

      陳克寒的回憶則更加詳細地描述了西安分社當時的歷史情形: “我在1936年12月上旬第二次到西安,不久即發(fā)生 ‘西安事變’。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同志為首,包括博古、葉劍英同志在內的代表團到達西安。不久,即成立紅色中華社西安分社,由李一氓同志主持,陳養(yǎng)山同志和我參加了這個分社的工作,印發(fā)陜北紅中社的新聞。博古同志還曾到西安分社和同志們談過話。紅色中華社西安分社建立后十幾天,就接到中央指示,說為了適應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環(huán)境,把紅色中華社改名為 ‘新中華社’,簡稱 ‘新華社’。所以后來就用新華社西安分社名義印發(fā)稿件?!?/p>

      從 “紅色中華”到 “新中華”

      陳克寒回憶中關于紅中社改名為新華社的內容,與曾經(jīng)歷過這段歷史的廖承志、向仲華等人的回憶,還有很多已發(fā)現(xiàn)的史料相互印證,反映了從紅中社到新華社的歷史沿革以及二者之間不可割斷的傳承關系。

      據(jù)廖承志回憶: “1936年西安事變前,紅中社由向仲華負責,地址在保安城中。1936年冬,我到達保安后,當時由博古主持開會,決定把紅中社工作分成兩部分,即:外國電訊部分由我負責;紅中社原來的工作,即報道蘇區(qū)消息,每天發(fā)二千字左右的廣播等工作,仍由向仲華負責。西安事變發(fā)生后,1937年1月黨中央由保安遷至延安,紅中社改名為新華社?!?/p>

      向仲華則回憶: “1936年初,我調到紅中社接替任質斌同志的工作,編油印的 《紅色中華》報。當時,紅中社與 《紅色中華》報是同一個組織機構,地址在陜北瓦窯堡?!?“1937年1月,黨中央由保安縣遷到延安,紅中社也隨之遷到延安城內。這時,由于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內和平已開始實現(xiàn),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有了很大發(fā)展。為了便于黨中央及時指導國內人民鞏固和平的斗爭,擴大陜甘寧蘇區(qū) (七七事變后改為陜甘寧邊區(qū))對全中國人民的影響,黨中央決定將《紅色中華》報改名為 《新中華報》,紅色中華社改名為新中華社,簡稱 ‘新華社’?!?/p>

      不久前,我們在陜西省檔案館找到的一份 《致省、縣、區(qū)委宣傳部和各級通訊員的信》 (文件上未注明具體年月,根據(jù)紅中社改名為新華社的時間判斷,這封信約寫于1937年1月),其中提到關于紅中社改名的內容: “由于目前時局急轉直下,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全國范圍內猛烈開展,為使 ‘紅色中華’更能適合于目前環(huán)境的需要,故決定改名為 ‘新中華’,在今后的通訊工作上我們必須更加健全起來。”文末署名為 “新華編輯部”。這是目前為止我們發(fā)現(xiàn)的關于紅中社改名為新華社的僅存的一份文件檔案材料。信中提到的 “紅色中華”即指紅色中華社。

      紅中社與新華社在業(yè)務和組織上的這種一脈相承的關系還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紅中社播發(fā)新聞的呼號為CSR(“中華蘇維埃無線電臺”的英文名CHINESESOVIETRADIO的縮寫),這個呼號一直被新華社沿用到1956年9月改用漢字模寫機發(fā)布新聞。紅中社播發(fā)的新聞,常以 “紅色中華社電”或 “紅中社電”在湘贛、鄂豫皖、湘鄂西、川陜、閩浙贛等蘇區(qū)報紙,甚至曾在國外的報紙及出版物上刊出,這與后來新華社播發(fā)新聞使用的電頭在形式上基本是一致的。紅中社編印的 “參考消息”,名稱先后為 《無線電材料》和《無線電日訊》,延安時期正式更名為 《參考消息》,這是新華社參考報道的開端。1937年1月29日, 《紅色中華》在延安改名為 《新中華報》,改名后的報紙仍接續(xù)原來的期碼,為325期,報紙仍注明為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當天報紙的頭版頭條即為末尾署名為 “新華社二十五日”的新聞稿 《和平解決有望,前線無大動作,紅軍力求和平》,二版也刊登了新華社1月27日發(fā)的消息 《紅軍堅持和平統(tǒng)一救亡御侮之政策》。

      紅中社改名為新華社,其名稱上最核心的改變是從“紅色中華”改為 “新中華”,從 “紅中”改為 “新華”。當時一般稱新中華社,簡稱新華社,報紙和通訊社仍合在一起。1939年2月,為適應革命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黨中央決定新華社與 《新中華報》分開,各自單獨成立組織機構,直接歸中央黨報委員會領導。向仲華任新華社社長,李初梨任 《新中華報》主編。從此,新華社開始成為一個機構獨立的通訊社, “新華通訊社”的名稱也逐漸作為其全稱出現(xiàn)在報刊等文獻史料中。

      (作者為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聞理論與新聞史研究室副主任,高級編輯,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

      責任編輯 梅 宏

      猜你喜歡
      紅色中華通訊員通訊社
      紅領巾小記者 “幸福”通訊員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06:56:30
      《政工學刊》2021年優(yōu)秀通訊員
      政工學刊(2022年1期)2022-01-20 08:37:08
      雖是深秋,“熱”度不減!
      工友(2021年10期)2021-10-19 15:51:06
      通訊員專欄
      中國火炬(2020年11期)2020-11-18 04:53:17
      毛澤東在《紅色中華》報的新聞實踐與探索
      速度不是一切:國外新聞通訊社如何使用用戶指標?
      傳媒評論(2018年2期)2018-06-06 03:04:44
      《紅色中華》與中央蘇區(qū)經(jīng)濟動員
      財稅月刊(2017年11期)2018-02-12 15:34:27
      偵探通訊社
      偵探通訊社
      人民廣播事業(yè)的雛形——紅色中華新聞臺
      聲屏世界(2014年11期)2014-02-28 15:18:46
      桃江县| 西丰县| 淅川县| 含山县| 中西区| 奉化市| 福泉市| 黄浦区| 晴隆县| 长海县| 许昌市| 扎囊县| 宁晋县| 洞头县| 响水县| 叙永县| 金阳县| 宁陕县| 乌兰浩特市| 禄丰县| 黄大仙区| 海兴县| 土默特右旗| 全椒县| 新建县| 津南区| 灌南县| 连州市| 郓城县| 上蔡县| 义马市| 南涧| 千阳县| 隆德县| 改则县| 房山区| 徐汇区| 大余县| 镇江市| 江陵县|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