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shù)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濾層結(jié)構(gòu)特性對濾后水濁度影響關(guān)系的研究
張 宇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shù)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濾料層是濾池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本身的結(jié)構(gòu)特性對濾后水的水質(zhì)、過濾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濾料層濾料粒徑與濾層厚度之間的關(guān)系是濾池設(shè)計的重要依據(jù),本文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l/d2值在描述濾池處理出水濁度方面比l/d值更加準確,而且l/d2值的大小影響出水濁度的高低。
濾料粒徑;濾層厚度;過濾特性
過濾是一種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其以粒狀濾料層截流水中懸浮雜質(zhì),是去除水中濁度物質(zhì)最有效的手段。
濾料層是過濾過程的核心,濾層結(jié)構(gòu)特性對濾后水的水質(zhì)有重要影響。濾料粒徑、濾層厚度等是反映濾層結(jié)構(gòu)特性的主要指標。
在懸浮雜質(zhì)的去除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傳遞和吸附機制。顆粒表面積與吸附作用密切相關(guān),而截留下來的懸浮雜質(zhì)則充塞于濾料的孔隙間。由此可見,濾料的表面積和濾料孔隙的大小對過濾過程影響重大,而濾料顆粒的粒徑?jīng)Q定了濾料的表面積和孔隙的大小。
快濾池是深層過濾,濾層厚度是保證濾出水水質(zhì)并維持一定工作時間的前提。雖然較厚的濾層可以提高出水水質(zhì),但濾池加深會造成投資增大,維持過濾所需的水頭也增大,而且在過濾后期,截留的懸浮雜質(zhì)在濾層底部的分布非常不均勻,極有可能造成局部穿透。因此,濾層不是越厚越好,在保證出水水質(zhì)及過濾周期的情況下,存在一個經(jīng)濟性的平衡的問題。
過濾所需要的濾層厚度與粒徑有關(guān)。較細顆粒的濾料,單位體積所提供的濾料表面積較大,但孔隙尺寸較小,納污能力較小,懸浮雜質(zhì)不易輸送至底層濾料,因此所需濾層厚度較薄;較粗顆粒的濾料孔隙尺寸較大,納污能力提高,懸浮物更容易被輸送至底層濾料,因此要保證出水水質(zhì)和一定的過濾周期,則需要較厚的濾層。
以上的相互影響關(guān)系,在實際生產(chǎn)運行中也得到了印證。普遍認為,濾料粒徑與濾層厚度之間是存在某種數(shù)值關(guān)系的,這一關(guān)系是達到某一過濾效果的保證條件。關(guān)于該數(shù)值關(guān)系,存在以下兩種觀點。
2.1 關(guān)系式(1)
以過濾機理為基礎(chǔ),認為吸附機制對過濾效果起主導作用,強調(diào)濾床中濾料顆粒總表面積的重要性。過濾過程中濾料所提供的顆粒表面積越大,對水中懸浮物的附著力越強。
單位濾池面積上濾料顆??偙砻娣e為:
式中:l —— 濾層厚度;
d —— 濾料顆粒直徑;
ε —— 濾層孔隙率;
φ —— 濾料球度系數(shù)。
由上式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l/d值越大,濾料表面積越大,濾層對水中懸浮顆粒物的截留作用越強,即濾料特性與l/d值相關(guān),由此引申出l/d的概念。
2.2 關(guān)系式(2)
l/d2關(guān)系是在建立均質(zhì)過濾數(shù)學模型的基礎(chǔ)上,簡化修正均質(zhì)濾料過濾澄清方程式,推導出水濁度函數(shù)關(guān)系的過程中提出的。
出水懸浮物濃度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可以簡化表示為過濾時間t和 l/de
2的函數(shù),如下:
式中:c —— 出水懸浮物濃度;
de—— 濾層濾料顆粒當量直徑。
實驗中選用3根圓形有機玻璃柱(A柱、B柱、C柱)作為模型濾柱,濾料選用無煙煤濾料。其中B柱為標準濾柱,作為對比基礎(chǔ),保持其濾料粒徑及裝填厚度不變。另外兩根模型濾柱(A柱、C柱)都裝填相同粒徑的濾料,但裝填厚度不同,其中一根的l/d值與標準濾柱相同,另一根的l/d2值與標準濾柱相同。在不同進水濁度、過濾速度、混凝劑種類、混凝劑投量的條件下,監(jiān)測3根濾柱的出水濁度情況。并以任意一根濾柱出水濁度大于1NTU作為過濾周期結(jié)束的標準,繪制3根濾柱出水濁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通過曲線找到與B柱更為接近的那根濾柱。曲線圖中,分別以A、B、C代表A柱、B柱、C柱。
實驗根據(jù)裝填濾料粒徑的不同分為兩組,其中標準濾柱B柱裝填濾料粒徑保持不變,第一組實驗A柱、C柱裝填1.31mm當量粒徑的濾料,第二組實驗A柱、C柱裝填0.74mm當量粒徑的濾料。
4.1 第一組實驗
第一組實驗3根濾柱的裝填情況見表1。
表1 濾柱裝填情況
選取4個實驗繪制出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如下:
(1)實驗編號cAl20-3
進水濁度20NTU,濾速14m/h,絮凝劑Al2(SO4)3投量25mg/L,水溫24℃。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1。
圖1 cAl20-3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2)實驗編號cF10-1
進水濁度10NTU,濾速10m/h,絮凝劑FeCl3投量10 mg/L,水溫26℃。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2。
圖2 cF10-1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3)實驗編號cFe20-1
進水濁度20NTU,濾速10m/h,絮凝劑FeCl3投量15 mg/L,水溫25℃。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3。
圖3 cFe20-1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4)實驗編號cFe30-2
進水濁度30NTU,濾速12m/h,絮凝劑FeCl3投量20mg/L,水溫27℃。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4。
圖4 cFe30-2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4.2 第二組實驗
第二組實驗3根濾柱的裝填情況見表2。
表2 濾柱裝填情況
該組實驗中,選取4個繪制出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如下:
(1)實驗編號xAl10-2
進水濁度10NTU,濾速12m/h,絮凝劑Al2(SO4)3投量20mg/L,水溫16℃。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5。
圖5 xAl10-2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2)實驗編號xAl20-4
進水濁度20NTU,濾速12m/h,絮凝劑Al2(SO4)3投量25mg/L,水溫19℃。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6。
圖6 xAl20-4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3)實驗編號xFe10-1
進水濁度10NTU,濾速10m/h,絮凝劑FeCl3投量10 mg/L,水溫17℃。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見圖7。
圖7 xFe10-1的水濁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從以上曲線圖中可以看出,在過濾周期結(jié)束之前,雖然三根濾柱的出水濁度曲線都很接近,但仍然能明顯看出,相比于A柱,C柱的出水濁度和標準濾柱B柱的出水濁度的相合性更高,由此可以認為,在無煙煤濾料過濾穿透實驗中,在第一根濾柱出現(xiàn)濁度穿透之前的一段時間內(nèi),相比于l/d值,l/d2值能夠更加準確反映出過濾過程出水濁度的變化情況。并且,結(jié)合表1、表2中3根濾柱l/d2值的大小可以看出,l/d2值的大小與出水濁度的高低存在著相關(guān)關(guān)系,l/d2值大,出水濁度偏低,l/d2值小,出水濁度偏高。
[1]景有海.水的過濾理論基礎(chǔ)[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0.
[2]祝清榮,姚雨霖.均質(zhì)濾料濾池過濾理論分析[J].給水排水,1996(22):19-20,3-4.
[3]付海明,李陽.顆粒層過濾器過濾性能優(yōu)化模型[J].環(huán)境工程,2009(S1):250-254.
Filter Laye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Impacts on Water Corrosion Limit
ZHANG Yu
X703
A
1006-5377(2011)04-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