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民治
(巢湖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系,安徽 巢湖 238000)
M·玻恩:一個廣為涉獵德才兼?zhèn)涞闹Z貝爾獎得主
程民治
(巢湖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M玻恩的成才之路,在科學上的卓越貢獻,精湛的實驗科學觀,執(zhí)著于教壇的風采,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為人類謀幸福的精神風范,及其豐富而深邃的科學哲學思想等。籍以啟發(fā)和教育后人,效法先師,奮力去求真、務(wù)實、拼搏進取,造福于人類。
M·玻恩,量子力學,晶格動力學,諾貝爾獎
麥克斯 玻恩(Max Born,1882-1970)是20世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奠定了晶格動力學的基礎(chǔ),參與了量子力學的奠基性研究,并創(chuàng)立了哥丁根物理學派,使哥丁根成為20年代后期與30年代初期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之一。特別是他因?qū)Σê瘮?shù)所作出的統(tǒng)計詮釋,而分享了1954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使玻恩成為現(xiàn)代物理學的一代宗師。從而博得了科學界,特別是30-40年代學習物理的那一代人對他的無限崇敬與景仰。現(xiàn)擬就玻恩偉大而輝煌的科研、教學與社會人生,作一簡要的論述。
玻恩于1882年12月11日,出生在德國普魯士的布雷斯勞(Breslau),具猶太血統(tǒng)。他的父親是布雷斯勞大學醫(yī)學系解剖學和生理學教授。只因玻恩少時患有支氣管炎,不僅使他正常入學的時間被推遲,而且各科成績均很平庸,尤其是對數(shù)學興趣不大。然而,玻恩的課余生活卻是多姿多彩的。他一方面從小就經(jīng)常來到父親的實驗室,深受其父的影響,自幼就具有出色的動手能力;稍大一點后,玻恩還被允許聆聽父親同當時醫(yī)學、生理學界的一些名流,所進行的各種名目繁多的學術(shù)討論。另一方面玻恩還對各種機械制作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他成功做過郵車等模型。如此豐富的課余生活,既使玻恩增長了見識,培養(yǎng)了實驗技巧,開闊了眼界,又使他從小就訓練成了一種難得的思維品質(zhì):力圖以新的思路消化接觸到的概念,并注意概念彼此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使他的智商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據(jù)此,玻恩后來在回首往事時,曾動情地寫道:“我真正的生活是在學校之外……”[1]。
1900年7月,他的父親在病故前,建議玻恩在選擇某種固定專業(yè)之前,一定要多聽各種不同學科的課程。進入中學后又在其父生前的助手拉赫曼的引導下,玻恩認真地拜讀了馬克思的經(jīng)典著作和康德(I.kant)、黑格爾(G.F.W.Hegel)的哲學,這可以說是他所受到的哲學啟蒙。也是由于這位年青人的指點,玻恩對天文學和宇宙學發(fā)生了興趣,并從此決心獻身于科學研究,有過實驗的經(jīng)歷。如他曾協(xié)助物理老師制造過金屬檢波器以及其他小儀器。
1901年,19歲的玻恩進入布雷斯勞大學,除了主修天文,他還如饑似渴地學習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哲學,甚至制作過功能齊全實用的天文望遠鏡。玻恩于1904年從布雷斯勞大學畢業(yè)后,還曾就讀于海德爾堡大學和蘇黎世大學。但對他的成才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是,玻恩于1905年前往哥丁根大學求學。因為在這里,他有幸聽取了仰慕已久的三位科學大師開設(shè)的數(shù)學與物理課程。他們分別是克萊因(F.Klein)、希爾伯特(D.Hilbert)和閔可夫斯基(H.Minkowski)。 日后一提起這段求學經(jīng)歷,玻恩總是豪情滿懷,激動不已,說希爾伯特和閔可夫斯基不僅以其崇高的人品,深深地征服了他,而且這兩位偉大數(shù)學家觀察世界的方式也給了他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一年后玻恩榮幸地成了希爾伯特的私人助手,由于深受這位恩師的潛移默化,以至于從玻恩的身上,他的同事都可以窺見到希爾伯特的影子。
1907年1月,玻恩由于在彈性領(lǐng)域的出色工作獲得了博士學位。1912年他被受聘為哥丁根大學無薪金講師。爾后,又分別擔任過柏林大學教授和法蘭克福大學理論物理系主任,并于1921年接替了德拜(P.J.W Debye)成為哥丁根大學的教授和物理系主任。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權(quán)以后,玻恩由于猶太血統(tǒng)關(guān)系,被剝奪了教授職位和財產(chǎn)。就在這一年5月,他流亡到英國,并于1936年接替達爾文(C.G.Darvin)任愛丁堡大學教授。
玻恩一生涉足的研究領(lǐng)域極其廣泛,如相對論、量子力學、流體理論、分子理論、超導理論和光學,等等。特別是在其中的兩大領(lǐng)域所作出的貢獻,在國際物理學界享有盛名,從而使他分別被尊稱為“晶格動力學之父”和“量子力學的杰出先驅(qū)”。現(xiàn)分述如下:
2.1 在晶格動力學領(lǐng)域。首先,針對19世紀末晶體學懸而未決的一大世界之謎--杜隆-珀替定律(Dulong-Peitit′s law),玻恩與馮·卡門(T.Von kármán)合作,決心攻克這個堡壘。他們從“晶格是物理實體”的信念出發(fā),力圖給出晶體作為動力學體系的圖象。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他倆終于以其合作發(fā)表的論文,奠定了晶格動力學的基礎(chǔ),并引入了這一領(lǐng)域的幾乎所有的基本概念。后來,玻恩還帶領(lǐng)他的許多學生,發(fā)展了基于晶格動力學的固體的熱學、光學和力學理論。就晶體研究的理論意義上來說,如果將玻恩與馮·卡門取得的這一成就,和德拜對同一課題所做的工作相比較,無疑他倆的成果更為重要,因為前者所創(chuàng)立的理論是以較完善而嚴格的原子動力學原理為基礎(chǔ)的。特別是前者還使玻恩清晰地認識到:普朗克(M.Plank)的作用量子h不可能象普朗克本人所希望的那樣可以同牛頓(I.Newton)或麥克斯韋(J.C.Maxwell)的理論揉合在一起,原子領(lǐng)域需要一種更基本的新力學。因為固體的振動不再是單個粒子或粒子群的經(jīng)典振動,而是以一種新的模式振動。
其次,在離子晶體方面,玻恩和他的學生蘭德(A.Landé)于1918年對離子晶體進行了潛身的探索和研究,并在馬德?。‥.Madelung)的幫助下奠定了離子晶體的經(jīng)典理論,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開啟了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歷史先河。玻恩還和哈伯(F.Haber)聯(lián)手,根據(jù)“焓H的總變化與實現(xiàn)變化的中間步驟無關(guān)的原理”,率先創(chuàng)立了僅用物理數(shù)據(jù)就能決定反應(yīng)熱的方法,此法后來被稱為玻恩-哈伯環(huán)。
玻恩在晶格動力學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碩果,集中反映在他的三部權(quán)威性的偉大著作中。它們分別是:《晶格動力學》(1915年)、《固體的原子理論》(1923 年)、《晶格動力學理論》(1954 年,與我國物理學家黃昆合著)。
2.2 在量子理論方面。為了創(chuàng)立一種更基本的新理論來代替玻爾(N.Bohr)的舊量子理論,玻恩于1922年,就和其助手泡利(W.Bauli)共同深入討論了將微擾理論應(yīng)用于原子理論,并于次年就同海森伯(W.Heisenberg)合作對氦原子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玻恩在1924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首次使用了“量子力學”這個術(shù)語,給期待出現(xiàn)的新理論進行了命名。1925年,海森伯天才地提出他“關(guān)于運動學和力學關(guān)系的量子理論”,玻恩以他昔日訓練有素的數(shù)學才能,立即洞察到海森伯理論的表達形式與矩陣代數(shù)相一致,隨后他和海森伯、約旦(E.P.Jordan)合作發(fā)表了長篇論文,以嚴整的數(shù)學形式全面系統(tǒng)地闡明了海森伯的理論。
1926年,在薛定諤提出波動力學后,人們普遍感到困惑的是其中某些關(guān)鍵性概念(例如波函數(shù))的物理意義很不明確。針對這一狀況,玻恩在于1926年6月所發(fā)表的一篇題為 《散射過程的量子力學》的論文中,根據(jù)他對具體的碰撞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波函數(shù)的統(tǒng)計詮釋——波函數(shù)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現(xiàn)的幾率,并以此對薛定諤的波動力學作了重要的補充。從而使波動力學最終為國際物理學界所廣為接受。也正是由于玻恩的這一杰出的貢獻,使他成了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之一。玻恩后來在回憶他是怎樣想出這一詮釋時寫道:“愛因斯坦的觀點又一次引導了我。他曾經(jīng)把光波振幅解釋為光子出現(xiàn)的幾率密度,從而使粒子(光量子或光子)和波的二象性成為可以理解的。這個觀念馬上可以推廣到函數(shù)上:必須是電子(或其他粒子)的幾率密度。 ”[2](P.189)
玻恩在量子力學方面的卓越貢獻,除了上文中所述的之外,其主要代表作還有:
“The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Nobel Lectures:Physics,1942-1962,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1964),256~267。[2](P.189)
玻恩對實驗的濃郁興趣,以及他所一貫推崇的實驗對于物理學理論的發(fā)展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并沒有因他成為一位理論物理學家而有所絲毫的削弱和放松,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顯得特別難能可貴。由于在20世紀上半葉,隨著物理學理論的高度數(shù)學化和形式化,導致了一些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都不約而同地踏上了在研究思想上遠離實驗的不歸之路。如1933年,愛因斯坦(A.Einstein)在牛津大學的一次講話中曾明確表示:“我堅信,我們能夠用純粹數(shù)學的構(gòu)造來發(fā)現(xiàn)概念以及把這些概念聯(lián)系起來的定律,這些概念和定律是理解自然現(xiàn)象的鑰匙?!谀撤N意義上,我認為,像古代人所夢想的,純粹思維能夠把握實在,這種看法是正確的?!盵3](P.316)1938年愛因斯坦還進一步概括了自己思想的轉(zhuǎn)變歷程和方法上的歸宿:“從有點像馬赫的那種懷疑的經(jīng)驗論出發(fā),經(jīng)過引力問題,我轉(zhuǎn)變成為一個信仰唯理論的人,……成為一個到數(shù)學的簡單性中去尋找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 ”[3](P.380)更有甚者,狄拉克(P.A.M.Dirac)居然信奉:對于一條物理定律而言,擬合實驗與具有數(shù)學形式上的美感兩個權(quán)衡標準,后者更為重要。他宣稱:“如果物理方程在數(shù)學上不美,那就標志著一種不足,意味著理論有缺陷,需要改進,有時候,數(shù)學美要比與實驗相符合更重要?!盵4]對于諸如愛因斯坦和狄拉克等這樣偉大的科學家所持的觀點,即迷失在理論之中而幾乎忘記了客觀世界的存在,玻恩建議說:“不要依賴抽象的推論,而要依靠經(jīng)驗事實去破譯自然的秘密。 ”[5](P.44)在他看來,“物理學家所使用的方法本質(zhì)上是保持不變的:實驗、觀察有規(guī)則的現(xiàn)象,用數(shù)學表述定律,借助這些定律預言新的現(xiàn)象,把不同的經(jīng)驗規(guī)律組織成連貫的理論以滿足我們的和諧感以及邏輯上的美感,并通過預言進一步再檢驗這些理論。 ”[5](序言:P.94)并且玻恩還對那些遠離實驗的物理學家提出了誠懇的忠告:“……科學家應(yīng)該永遠牢記,……一個沉浸在自己的公式里而忘記了他要說明的現(xiàn)象的理論家,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一個真正的物理學家或化學家……”[6](PP.188-189),因為“世界不是以一件成品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內(nèi)省的思想里。思想的圖像只能從無數(shù)的感覺、經(jīng)驗、交流、記憶以及知覺基礎(chǔ)上形成。 ”[5](P.1)
到了1950年,玻恩進一步開宗明義地指出:“一個科學家必須是一個實在論者,他必須承認他的感覺印象來自外部實在世界的消息,而不是幻覺?!盵5](P.106)玻恩還將實驗對于科學研究所具有的關(guān)鍵性作用推到了極致,即他堅持認為:“所有的物理學進步都源于對事實的合理解釋,而不是出于(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推測和沉思。”[7](P.285)正因為玻恩高度重視實驗研究,他當年在哥丁根大學任物理系主任時,物色了優(yōu)秀的實驗大師弗蘭克(J.Franck)擔當了實驗物理學教授,并竭盡全力籌集資金,藉以為弗蘭克的實驗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玻恩的堅定不移的實驗科學觀,既與他如同上文中所述的自幼以來所展示出來的實驗天賦密不可分,又與他的主觀自覺息息相關(guān),更是他堅如磐石的唯物主義哲學觀的自然而必然的反映。
普朗克曾指出,不僅“玻恩博士是一位思維清晰、學識淵博、全心全意忠于其科學和科學進步的理論物理學家”,而且“他具備講課和聯(lián)絡(luò)學生所必要的一切品德”。[8](P.300)那末,玻恩是怎樣以他高超的教學水平、個性特點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和吸引自己的學生的呢?
首先,玻恩講課相當出色,因材施教,注重對具有個性特長的優(yōu)秀人材的培養(yǎng)。
玻恩1921年在哥丁根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期間,開設(shè)了一系列的課程,其中包括剛體力學、連續(xù)介質(zhì)力學、熱力學、電磁學、光學、統(tǒng)計力學基礎(chǔ)、原子結(jié)構(gòu)和量子理論,等等。由于他采取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即使是對于那些極其深奧的物理理論,也被他以淺顯但底蘊深刻的實例修理得整整有條,并以貼切、樸實的語言傳授給學生。據(jù)此,諾貝爾物理學獎榮膺者梅耶夫人(M.G.Mayer,玻恩的學生)說玻恩雖然講授的課程很深,但剖析得非常得體、清晰和明了。玻恩還曾在一篇談大學理論物理教學的文章中明確提及到,對于少數(shù)才華出眾的學生應(yīng)開設(shè)一些不同于一般人的課程,既要注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單從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優(yōu)劣。例如,海森伯當年在報考維恩(W.Wien)的博士生時,因那時他對實驗物理興趣不大,沒有通過維恩的提問。這使海森伯感到非常沮喪,當晚就從慕尼黑趕回了哥丁根。翌日他問玻恩是否還愿收留他,玻恩因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決定讓海森伯留下當助手。
其次,玻恩對學生和藹可親,不拘小節(jié)。不僅為人正直、關(guān)愛學生,而且善于向晚輩學習,從不貪天功為己有。
在控制論的創(chuàng)立者維納(N.Wiener)看來,玻恩是一個沉著、溫和的人,性情象個音樂家,說玻恩是他所知道的最謙虛的科學家。事實正是如此,玻恩是一個對學生態(tài)度親切而不拘小節(jié)的大學教授。在課余,他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散步、野餐、討論物理和非物理問題。因為玻恩非??釔垡魳罚灾劣谒?jīng)常邀請學生去家里演奏樂器。玻恩在他主持的討論班(按:下文即將具體提及)上鼓勵大家提出問題和開展批評,不嫌問題笨拙,人們也可以打斷別人的發(fā)言,甚至是連玻恩的發(fā)言也不例外。玻恩對學生的前途非常關(guān)心,熱心提攜后進,總是千方百計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有困難的或是后勁不足的學生能夠安心或繼續(xù)從事科學研究,如他的學生布雷斯特曾得到過玻恩關(guān)于這方面的幫助。在具體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師生互動、促進教學相長,也是玻恩的一大特點,即使是他和助手之間共同探討問題時也是如此。如玻恩曾經(jīng)常提起他從泡利處所學到的多于泡利從他那里學到的。玻恩也從不埋沒合作者的貢獻,如矩陣力學剛剛創(chuàng)建后玻恩去美國講學,他總是把成就歸于海森伯,而很少提到自己的工作。
再次,玻恩為了振興和繁榮哥丁根的物理學事業(yè),他一方面邀請名家前來講學,鼓勵各國學者來訪;另一方面和弗蘭克等聯(lián)合舉辦了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討論班,這就為全球性科學精英的匯合,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與環(huán)境,促進了科學學派的興起。
如,1922年夏,玻爾曾來到哥丁根講學,介紹了最新的原子結(jié)構(gòu)理論。由于通過這次講學,左右了許多年青人的科學生涯,也使玻恩將興趣集中于研究玻爾理論。因此,其影響之大在哥丁根是史無前例的。怪不得有人稱之為 “玻爾的節(jié)日”,也有人認為它是哥丁根新紀元的開始。又如通過玻恩等組建開辦的討論班,這就使得包括海森伯、泡利、狄拉克、約旦等一大批科學精英,能夠聚集于一堂,擬就物質(zhì)結(jié)構(gòu)這個前沿性領(lǐng)域,彼此交流、切磋,甚至互相爭論,從而達到集思廣益之目的。這就為后來量子力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正是在玻恩的領(lǐng)導下,哥丁根群英薈萃,形成了可以和玻爾的哥本哈根相媲美的哥丁根物理學派。量子力學主要就是由這個學派創(chuàng)立起來的。海森伯后來表示,哥丁根所特有的科學傳統(tǒng),玻恩的堅強信念——把建立新的自洽的量子力學作為基本的研究課題是萬無一失的——使他的思想能夠結(jié)出碩果。
對于創(chuàng)立科學學派,玻恩似乎情有獨鐘。就在上文所述的玻恩逃亡到英國擔任愛丁堡大學教授期間,他又在這里吸引了一批青年學生,形成了固體物理學的玻恩學派。
玻恩正是以如上所述的崇高品德和卓絕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得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才華出眾的學生和助手。其中有許多人甚至比玻恩早獲得諾貝爾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另外先后有4位中國的研究生和合作者——彭恒武、程開甲、楊立銘、黃昆,后來也都成為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偨Y(jié)自己的一生,玻恩對他在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深感滿意的。晚年時他也曾說:“最愉快的是教研究生。我很幸運,在我的研究生中有許多天才的人。發(fā)現(xiàn)人材并把他們引導到內(nèi)容豐富的研究領(lǐng)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盵1]并由衷地表示,在大學教書是很有趣的,以具有吸引力和啟發(fā)性的方式向同學們提出科學問題是一種藝術(shù),編寫教科書也同樣如此。
此外,玻恩在科學哲學方面造詣也很深。如前文所述,玻恩早在中學時代就開始閱讀哲學著作,其中康德哲學成了他青年時代的信條??墒堑搅?0年代之后,由于自然科學的確定性與傳統(tǒng)先驗哲學的夸夸其談所形成的強烈對比,特別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立對舊哲學觀念所發(fā)起的猛烈挑戰(zhàn),使得玻恩逐步認識到康德哲學的失敗,從此他開始站到某種經(jīng)驗論哲學的立場上,這種經(jīng)驗論哲學也就成了玻恩科學哲學思想的主流,以及堅定的實驗科學觀的基礎(chǔ)。在他的心目中“物理學是真正的哲學”,反復強調(diào)“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學思維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否則“他的工作就會是無效的。”[9](P.299)并在他撰寫的《我的一生和我的觀點》[10]一書中,分別擬就“任何理論都源于觀測”、“客觀化問題”、“因果性問題”,發(fā)表了他自己的一些獨到的見解。玻恩極力推崇玻爾的“互補原理”,并為此而和愛因斯坦針對“量子力學的詮釋”,進行了長達30年的激烈爭論。但是,其哲學思想的嚴重分歧,絲毫沒有影響他和愛因斯坦之間的私人友情,誠如愛因斯坦所說:“人們只會同他的兄弟或親密的朋友發(fā)生真正的爭吵;至于被人,那就太疏遠了。 ”[9](P.252)
與此同時,玻恩還是一位為世界和平而努力奮斗的堅強戰(zhàn)士。他痛恨希特勒,痛恨科學家中緊跟納粹的敗類——斯塔克(J.Stark,1919年諾貝爾獎得主),反對核戰(zhàn)爭,主張禁止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相反,對于當年那些慘遭納粹匪徒的迫害,而死在集中營里的無辜同胞,玻恩卻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處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玻恩與許多科學偉人,如愛因斯坦、羅素(B.Russell)一起,為樹立新的道德規(guī)范,為世界和平而奔走呼號。
玻恩參與了一些列的社會活動。他先后分別在“羅素--愛因斯坦” 宣言 (1955年)、“邁瑙宣言”(1955 年)、“哥丁根宣言”(1957 年)等反戰(zhàn)宣言上簽了名,他參加發(fā)起了普格瓦許和平會議(1957年)、奧斯陸反核會議(1961年)。玻恩是美國“科學社會責任協(xié)會”會員,也是1963年秋由羅素發(fā)起的和平基金會成員。不僅如此,玻恩還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呼吁和平,反復強調(diào):“我們必須拋棄武力威脅和運用武力。否則文明人的末日就臨近了。 ”[11](P.16)甚至在致友人的信中,也總離不開這類話題,并且奉勸好友說:“科學家參與政治和管理是有益的,因為他們比受過法律和經(jīng)典文學著作訓練的人較少教條氣味,輕易接受辯論?!盵11](P.16)
玻恩雖然當年逃亡英國后于1939年加入英國國籍,但當他在愛丁堡大學工作17年后,于1953年退休,爾后便返回德國居住。1970年1月5日,他于哥丁根去世,享年88歲。在他的墓碑上醒目地刻著他所發(fā)現(xiàn)的著名公式:
作為對這位現(xiàn)代物理學的一代宗師永恒的紀念。
縱覽玻恩60余年的學術(shù)生涯,共“發(fā)表論文300 余篇,并出版了近 30 本著作”。[12](P.58)其涉及的領(lǐng)域之多,在物理學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玻恩看來,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既不為金錢,也不為強權(quán),而是出于科學家純粹的好奇心和為人類謀福利。如玻恩在其中的一篇論文中,曾明確地敘述了自己的科學-政治綱領(lǐng):“我們希望,讓我們的美好的科學重新僅僅為人們的幸福服務(wù),而不被濫用于達到已過時的政治目的?!盵8](P.310)
那末,我們在追思、欽佩和仰慕玻恩不同凡響的科學人生的同時,還能從他身上獲得哪些有益的啟示呢?筆者認為,盡管玻恩留給后人的教益的確很多很多,但最為寶貴的是他作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卻依然終生保持著對科學實驗的不解之緣,這可謂是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尤其是他以其對理論與實踐間關(guān)系的深刻洞察,而提出的精辟見解:“觀念的改變不是隨意的,而是觀察事實迫使物理學家做出的。辨別真理的最后標準是理論與實驗的一致性。 ”[3](序言:P.19)這不僅在20世紀上半葉,向那些不經(jīng)過實驗、只憑純粹思維,誤入歧途的卓越物理學家發(fā)出了警示,從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起到了撥亂反正的巨大作用;而且直至今天,玻恩的實驗科學觀,仍然是警鐘長鳴,告誡后人不可重蹈歷史的覆轍,嚴防因一時的疏忽,而墜入遠離實驗的“無底深淵”。
[1]Max Born,My Life,Recollections of a Nobel Laureate,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78.
[2]郭奕玲,沈惠君,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百年[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02.
[3]愛因斯坦文集(卷1)[M].許良英等編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6.
[4]程民治.沉醉于科學美的物理學大師--狄拉克[J].大自然探索.1999(3):89-93.
[5]Max Born.Experiment and Theory in Physics[M].Dover Publications,INC.,1956.
[6]Max Born.My life&My Views[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1968.
[7]Max Born.My Life[M].London:Taylor&Francis Ltd,1978.
[8]弗里德里希·赫爾內(nèi)克.原子時代的先驅(qū)者——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傳記(M).徐新民等譯.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1981.
[9]李醒民.激動人心的年代[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10]M·玻恩.我的一生和我的觀點[M].李寶恒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
[11]厚宇德.物理文化與物理學史[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12]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編寫組.物理學Ⅰ[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MAX BORN:THE NOBEL PRIZE GAINER WITH GOOD VIRTUE AND ABILITY AND BEING WELL IN EXTENSIVE FIELDS
CHENG Min-zhi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Ch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M.Born′s succeeding road is briefly introduced,his splendid contribution in science,wonderful experimental scientific view,elegant demeanour in teaching enterprise,his spirit fighting war,devoting peace and seeking happiness for world,and his abundant scientific philosophy idea and so on are also summarized.The aim is to enlighten and educate us to emulate the′teacher′,to do all we can to find reality,to deal with concrete matters relating to work and make progress,to benefit human being.
M.Born;quantum mechanics;crystal lattice dynamics;the Nobel Prize
A
1672-2868(2011)03-0048-06
2010-12-27
巢湖學院教授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程民治(1945-),男,安徽績溪人。巢湖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學史、原子物理學、理論物理和科學哲學
責任編輯:宏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