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曉紅
作為珠寶,珍珠在女性中是有世界通行證功能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慈禧太后就是個極端的例子。
我的整個青春期從沒擁有過任何一件首飾,這恐怕是我們這一代大多數(shù)姐妹的狀況。那時要求艱苦樸素,革命即無產(chǎn)階級化,商店沒有化妝品、飾品,更沒有珠寶類的商品。況且那年頭吃飽飯是第一位的。有些人家還有些祖?zhèn)鞯睦蠔|西藏著掖著,不敢公然戴出來,而我們家是什么都沒有。記得改革開放初期,市面上開始出現(xiàn)黃金首飾了,我問過我媽媽,媽媽回答我,她和爸爸結(jié)婚時,外婆是有幾個黃金戒指想給她,可她那時是新四軍戰(zhàn)士,是革命隊伍里的人,早已視這些資產(chǎn)階級的玩意兒如糞土,根本不屑。外婆只好把戒指給了她的兒媳,媽媽的嫂子。
我擁有的第一件首飾是串珍珠項鏈,如今它還躺在我抽屜的一個角落里,它呈粉紅色,珠子基本是橢圓形的,不規(guī)則不整齊,珠子上有腰線有皺紋,用如今的眼光看,這些珠子實在是不能用來做項鏈的。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蘇州吳縣農(nóng)民剛開始養(yǎng)殖淡水珠的產(chǎn)品。當(dāng)時我在省作協(xié)的《鐘山》當(dāng)編輯,編輯部主任是吳縣人,有關(guān)系買來一批項鏈做禮品。那時珍珠項鏈還是稀罕物,收到項鏈的朋友都興高采烈的,我也常常戴出去招搖,挺沾沾自喜的。
有人說,作為珠寶,珍珠在女性中是有世界通行證功能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慈禧太后就是個極端的例子,她生前窮奢極侈,為了到另一個世界也能如此這般享受,用了大量的珠寶陪葬。慈禧極愛珍珠,死時頭頂珍珠鳳冠,中間一粒大如雞卵。身下鋪的是幾層金絲穿就珍珠的錦被,身邊有珍珠繡佛、珍珠袍褂,棺材空隙中還傾倒了四升珍珠,口中更是含了一粒碩大無比的夜明珠。不過她沒能如愿以償,短短的二十年后,軍閥孫殿英就盜了她的墓,還把那粒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
在西方,珍珠項鏈必是貴族家庭世襲相傳的珠寶之一。大的正式的活動,夫人們常常都帶著一串晶瑩的珍珠項鏈出席。北京專賣珍珠的紅橋市場,是許多來華的政要夫人們常常光顧的地方,因為中國市場的珍珠又好又便宜。撒切爾夫人、布什夫人、普京夫人等都在那兒挑選過珍珠。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見面時就佩戴著在中國購買的淡水珠項鏈。
據(jù)說,全世界98%的淡水珠都出自中國。江蘇的渭塘與浙江的諸暨是中國主要的淡水珠之鄉(xiāng)。蘇州相城區(qū)的渭塘鎮(zhèn)過去屬于吳縣,我想我當(dāng)初的第一條珍珠項鏈極有可能就出自渭塘。
初夏的一天,我參加江蘇作家蘇州相城渭塘采珠行采風(fēng)活動來到渭塘。渭塘鎮(zhèn)因長江濁流與陽澄湖清流交匯在此形成“涇渭分明”而得名,也稱渭涇塘。它原只是一個普通家常的江南小鎮(zhèn),默默無聞。改革開放以后這里成為我國淡水珍珠養(yǎng)殖生產(chǎn)的發(fā)源地和原產(chǎn)地,農(nóng)民養(yǎng)蚌育珠,技藝越來越好,產(chǎn)量越來越高。2005年這里又建起了宏偉的中國珍珠寶石城,成為國內(nèi)第一個創(chuàng)辦珍珠交易市場的地區(qū)。世界各國的客商紛至沓來。聽介紹,人氣最旺時每天有上萬人進場交易,年成交珍珠八十多萬公斤,這里已然成為我國極為重要的珍珠產(chǎn)品集散地。
碧波蕩漾的珍珠湖上,船娘撐著小舟載著我們?nèi)ズ刑暨x珠蚌;長長的涼亭里,破蚌工用刀剖開一只只珠蚌,讓我們觀看蚌殼中已成形的大小不一的珍珠,我們?nèi)滩蛔邮謸焓捌饋?,我挑到兩粒異型珠,很別致,留著紀念。秀外慧中的江南小姑娘們,有的在一堆堆珍珠中選珠,外形圓潤飽滿、個頭大小差不多的分撿到一起,留著串珠。有的在給珍珠打孔。據(jù)說,人工養(yǎng)珠只有20%可制成珠寶,上千顆珍珠才能挑出做一條項鏈的珠。想想,我們戴的珍珠項鏈得來真是不容易,有多少人為它們付出了勞動。渭塘的珍珠寶石交易大廳很是氣派,有兩座大樓,四五層高,兩岸三地許多知名品牌都進駐做生意。珍珠店鋪更是比肩接踵,柜臺上到處擺放著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珍珠。我們一家家店參觀著,珍珠們流溢出的光澤,層次豐富,溫潤變幻,映花了我的眼,真美啊,我忍不住坐下來侃價、挑選起來。
我愛珍珠,愛它們的高雅圣潔,愛它們的高貴內(nèi)斂。如今的我,已擁有多串珍珠項鏈,有粉色的,銀色的,還有黑色的。有淡水珠也有深海珠。有珠串項鏈也有單粒吊墜,還擁有與之相配的耳環(huán)、戒指。不同的場合、搭配不同的服飾佩戴,每次都能得到朋友們的贊賞,每次都能佩戴出好心情。
我愛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