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光
(玉龍縣石鼓鎮(zhèn)農(nóng)科站,云南玉龍674113)
紫蘇(Perilla frutescens),又名白蘇、赤蘇、紅蘇、青蘇、野蘇等,是唇形科紫蘇屬下唯一的一種1年生草本植物。紫蘇高60~180 cm,有特異芳香。紫蘇在中國種植應用約有2 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于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蘇葉、蘇梗、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腌漬,而蘇子則可榨油,蘇油含α-亞麻酸達56.14%~64.82%。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它在人體中轉化為代謝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植物腦黃金),不含膽固醇,對人體具有顯著的保健功能和醫(yī)藥功效,可油、藥兩用。紫蘇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砂質(zhì)壤土、紅壤土、黏壤土上均可種植,要求排水良好,可在房前屋后、溝邊地邊上栽培,也可在果樹幼林下栽種。紫蘇是國家首批批準的藥食兩用植物,具有消痰、潤肺、止痛、解毒等功效。
玉龍縣石鼓鎮(zhèn)、黃山鎮(zhèn)、拉市鄉(xiāng)、龍蟠鄉(xiāng)等海拔 1 800~2 500 m的地方均有多年的紫蘇種植歷史。黃山鎮(zhèn)、拉市鄉(xiāng)等高海拔地方以純種為主,單產(chǎn)1 800~2 400 kg/hm2,產(chǎn)值 1.8~2.4 萬元 /hm2。而石鼓鎮(zhèn)、龍蟠鄉(xiāng)等江邊河谷地區(qū)充分利用地熱資源優(yōu)勢,在烤煙地、玉米地實施套種技術,形成了1年3熟的種植模式,單產(chǎn)900~2 250 kg/hm2,產(chǎn)值0.72~1.8萬元/hm2,達到了烤煙、玉米不減產(chǎn),多收一季紫蘇的效果?,F(xiàn)將烤煙套種紫蘇無公害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在排灌方便、有機質(zhì)含量高的砂壤地育苗。經(jīng)翻犁耙細后,整成畦面寬1m,溝寬、深各0.3m,畦面土壤必須細碎、緊實、平整,無雜草和碎石。在畦面上鋪20 cm厚的稻草或甘蔗葉,然后放火燒毀,可顯著減少雜草和病蟲危害。
紫蘇種子屬深休眠類型,采種后4~5個月才能逐步完全發(fā)芽,若要進行反季節(jié)種植,進行低溫及赤霉素或新高脂膜處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即將剛采收的種子用赤霉素100ml/L處理并置于3℃低溫及光照條件下5~10 d,后置于15~20℃并光照條件下催芽12 d,種子發(fā)芽率可達80%以上。
在滇西北地區(qū)以6月初播種育苗最佳。用種量為15~22.5 kg/hm2。按種植面積的8%~10%準備苗床,苗床播種量為10~14 g/m2。播前苗床要澆足底水,晾干后的種子用細沙拌勻,撒播于床面,再均勻撒些稻草,經(jīng)7~10 d即發(fā)芽出苗。為防止秧苗瘋長成高腳苗,注意撒種時用種不應過量。秧苗過密時,應及時間苗。
結合苗床除草,去除較密的弱苗。2葉1心時施10%人糞尿6 000~7 500 kg/hm2,以后每隔10 d薄施1次人糞尿,同時保持苗床濕潤。如遇大雨,要及時排澇。移栽前7 d用多菌靈8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秧苗病害。
待烤煙烤到2棚煙葉時,7月中下旬移栽紫蘇苗最佳。移栽最好選擇在晴天進行,移栽前苗圃地澆透水,待水干后,小心拔出秧苗,盡量避免傷根。將紫蘇苗定植在烤煙壟兩邊,離溝10 cm,雙株1穴,穴距15 cm,用食指和拇指輕握苗木基部輕輕插入土中,并使苗木直立,入土深度為1~2 cm即可。
紫蘇生長發(fā)育期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水分管理以畦面濕潤為主,土面不見白,雨天注意排積水。進行多次中耕,保持土壤疏松,田間無雜草。由于烤煙地肥力較足,前期不需施肥,待烤煙全部采摘完后,視生長情況合理施肥,不應多施氮肥;在花期、結實期用云大120、磷酸二氫鉀等微肥葉面噴霧,以促進坐果率,提高籽粒飽滿度,達到提高產(chǎn)量的目的。紫蘇病蟲害較少,主要蟲害是夜蛾類的幼蟲,一般噴施菊酯類低毒農(nóng)藥或生物殺蟲劑防治。如發(fā)生銹病,可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多菌靈1 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一般在11月上旬紫蘇植株已基本成熟,應成熟一片收獲一片,采收過早籽粒不飽滿,過遲容易造成籽粒脫落影響產(chǎn)量。收后脫粒曬干即可加工出售。
[1]周柳強,黃美福,周興華,等.不同氮肥用量對烤煙生長、養(yǎng)分吸收及產(chǎn)質(zhì)量的影響[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0,23(4):1166~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