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恩澤
(晶蘇傳媒公司,江蘇南京210019)
揭秘“ 金融鬼魅” 高盛
□ 蔡恩澤
(晶蘇傳媒公司,江蘇南京210019)
多年來,高盛就像一個黑色的幽靈在世界各地游弋。它略施小計,就會制造一場金融浩劫。盡管眼下高盛被歐美政府監(jiān)管部門全面圍剿,但在中國仍有許多投資者被蒙蔽。
2010年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劍指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fā)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11月12日中國A股意外大跌的導火線,不點名地揭露和批判了華爾街金融大佬高盛翻云覆雨的卑鄙伎倆。
高盛旗下云集一幫高智商的操盤手,它的水很深,因而鬼得很,它的“小動作”總會給世界金融制造點麻煩。
眼下正席卷歐洲大地的債務危機,追根溯源,與詭計多端的高盛有很大關(guān)系。2001年,當時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qū)。據(jù)歐盟于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guī)定,歐洲經(jīng)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guān)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負債率低于GDP的60%。而希臘距這兩項標準相去甚遠。這時候,高盛找上門來,為希臘設(shè)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賬面上符合了歐元區(qū)成員國的標準。
但希臘國庫空虛卻是客觀存在,加入歐元區(qū)后不得不大舉借債,截至2009年底,希臘赤字與GDP比值達13.6%,位居歐盟成員國第二位;債務與GDP比值達124.9%,位居歐盟成員國之首。
當希臘的債務演變成連累歐元區(qū)國家的歐洲債務危機時,人們在痛恨希臘“不舉”之余,也不忘詛咒高盛這個幕后的罪魁禍首。
在中國,高盛一貫以偽善的面孔出現(xiàn),很有欺騙性。1994年,人民大會堂,一位45歲的美國男子激動地宣布:“高盛北京代表處正式開業(yè)!”這個人便是高盛的前董事長、后來的美國第74任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
高盛掏了6200萬美元贊助當時處于財務困難的海南證券,這張代價不菲的“門票”使高盛獲得了中國方面的好感,再加上它強大的公關(guān)能力和巧妙的規(guī)避手段,最終得以創(chuàng)立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躋身中國金融市場。
不過,從高盛推開中國金融大門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暗算中國。它運用其在國際金融界權(quán)威投行的地位,利用中國企業(yè)缺乏金融專業(yè)知識的弱點,通過信息披露、制造概念、誘人上當并從中漁利,屢試不爽。
高盛對中國國有銀行垂涎三尺。在中國國有銀行2004年改制的時候,高盛唱空中國銀行業(yè)并趁機殺入。高盛相繼發(fā)表報告,大肆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結(jié)果是高盛等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銀行上市的股權(quán),僅在工商銀行上市時,高盛就通過入股該行四年獲利近120億美元。
在資源期貨市場高盛更是精心設(shè)局,將中國企業(yè)撂倒。中航油2004年折戟石油期貨,巨虧5.5億美元,背后黑手正是高盛。在高盛新加坡杰潤公司的悉心指導下,中航油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大量賣出原油的看漲期權(quán),之后又不斷補倉,在虧損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自2004年1月簽署重組協(xié)議至當年6月,油價在高盛積極做多之下一漲再漲。結(jié)果在中航油累計巨虧40多億元而不得已進行公司債務重組時,高盛的杰潤公司居然以中航油的重要債權(quán)人之一出現(xiàn),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瓜分收入囊中。
高盛具有獨特的企業(yè)文化,就是“忠誠、合作、低調(diào)、神秘”。在華爾街,高盛這部龐大的“賺錢機器”一直是最富神秘色彩的,高盛不僅對其生財之道保密,還喜歡對其所有的事都守口如瓶,不事張揚,特別是掩飾其神秘面紗下的做空。
高盛的欺詐手段其實并不太高明,也沒有什么可圈可點之處,它的慣用手法就是“做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將活的說死,從中漁利。在次貸危機中,高盛一邊發(fā)行復雜的金融產(chǎn)品,一邊做空大肆賺錢,這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秘密。
迪拜危機是高盛一手導演的“杰作”。與搞死雷曼一樣,高盛躲在幕后拼了命地“搶地占房”,制造房地產(chǎn)泡沫,使迪拜的房地產(chǎn)立刻火了起來。當?shù)习莸姆康禺a(chǎn)“火”到極點的時候,高盛突然唱空迪拜房地產(chǎn),從中獲取暴利。
幾年前,美國“安然大廈”轟然倒塌,加州發(fā)生電力危機,都脫不了高盛做空的干系。而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chǎn)泡沫也與高盛做空有關(guān)。
有人提醒投資者,當高盛大規(guī)模地吃進某個企業(yè)的股票時,就是想用做空的手法從這家企業(yè)身上獲利。眼下高盛又涉嫌在中國A股市場興風作浪,對海外和中國內(nèi)地發(fā)布兩種不同的“陰陽報告”,妄圖搞渾A股市場,從中牟利。
在A股中的“黑色周五”中,高盛是否同樣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市場人士表示,雖然沒有確鑿證據(jù),但不排除外資投行借股指期貨做空A股牟利的可能,高盛有極大的嫌疑。
有道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目前,高盛在歐美官司纏身,罰單不斷,吃下去的又要吐出來,狼狽得很。高盛從一家比較正派的投行墮落成“金融鬼魅”,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
原先位于紐約百老匯大街85號的高盛集團總部褐色的辦公大樓,乍看還有點灰頭土腦,沒有金碧輝煌的顯赫,也沒有招搖過市的企業(yè)標識。
信步走進高盛辦公大樓,迎面而來的是十分樸實的景象,凌亂的辦公小隔間,破損的地毯,沾染墨跡的墻壁,似乎少了點現(xiàn)代辦公氣息。沒有豪華的裝修,一點也不擺闊。在這里,你也看不到好萊塢電影里那些衣著光鮮的銀行家,那些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高級白領(lǐng),這與高盛肥得流油的財富形成鮮明的對照。
高盛的這種簡樸風氣來自其領(lǐng)導團隊的草根性。高盛領(lǐng)導層幾乎沒有出身豪門的世家子弟,大多從基層做起,靠個人才華和勤奮,一步一個臺階,才取得今天的財富、地位和影響力。
有道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高盛不是一個由上流社會成員組成的團體,甚至可說,高盛公司存在著集體自卑的心理,這反倒是公司前進的動力,成就了高盛精英們的偉業(yè)。
正因為高盛出身卑微,所以它劍走偏鋒,喜歡走“野路”,不按常規(guī)出牌。
這樣做,一方面成就了高盛的財富,另一方面又將其一步步引向狡詐、陰險甚至歹毒。一個最有力的例證是,20世紀初,高盛借雷曼兄弟這只“殼”成功進入美聯(lián)儲之后,羽翼豐滿了,不再需要寄居雷曼兄弟的屋檐下,但在蠶食摩根、花旗的地盤時,仍然打著雷曼兄弟的名頭,引起憤怒。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雷曼兄弟快要嗆死時,高盛又采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做空雷曼,落井下石,將昔日的“恩人”雷曼置于死地。
現(xiàn)如今高盛在華爾街牛得很。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West大街200號,一座像豪華大劇院的建筑便是高盛總部新的辦公地點。這幢43層的玻璃幕墻大樓造價高達21億美元,內(nèi)部設(shè)施極盡奢華,盡顯高盛的暴富和闊綽。
幾年前,就是在這里,高盛公司31歲的副總裁法布里斯·圖爾,在美國房地產(chǎn)市場開始陷入衰退時,設(shè)計了一種基于房貸業(yè)務的抵押債務債券。而這一產(chǎn)品,在美國證交會看來,是被高盛用來同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保爾森對沖基金勾結(jié),欺詐投資者。這種產(chǎn)品是新的且很復雜,像迷宮一樣,但其中的騙術(shù)和利益沖突并不新鮮。
據(jù)美國證交會估計,投資該產(chǎn)品投資者的損失可能超過10億美元,并認為高盛和圖爾觸犯了美國證券法,該委員會將謀求向高盛及圖爾施加剝奪非法獲利、罰款等處罰。
高盛的欺詐使歐洲也被殃及。在這筆交易中,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虧損8.41億美元,德國的產(chǎn)業(yè)投資銀行虧損1.5億美元。因此,英國和德國惱羞成怒,都表示將對高盛涉嫌欺詐展開調(diào)查。
聰明反被聰明誤,自認為智商高人一等的高盛如今成了過街老鼠。盡管高盛一直在狡辯,試圖撇清自己的問題,但自金融危機以來,包括高盛在內(nèi)的華爾街金融機構(gòu)就一直被指責“濫發(fā)金融衍生品”,更有聲浪直指它們是危機元兇。
眼下,高盛又在為攪局中國A股辯護,聲稱沒有看空中國,“這個報告只是針對一些短期交易的建議,而與高盛亞太區(qū)及中國區(qū)的投資策略觀點在時間上并不完全一致?!备呤⒍驴偨?jīng)理、中國首席投資策略師朱悅?cè)缡钦f。
這真有點像小偷作案被抓住后辯解“我沒有偷,只是幫助主人將財物挪了一下位置”一樣。
無論高盛怎么偽裝,或叫喚自己是無辜的,其“金融鬼魅”的本質(zhì)是不會改變的。
(作者為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