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
問題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在如何解決上存在不同思路
30多年的改革開放給咱們社會主義帶來巨大的活力,使我國的經濟飛速發(fā)展,社會不斷地進步,這一點大家都承認。但同時也帶來許多矛盾和問題。從現象看,主要是一些地方干群關系緊張、群體事件頻發(fā)、腐敗現象嚴重、黑惡勢力猖獗、誠信體系破壞、錯誤思潮泛濫、奢靡之風蔓延等,發(fā)展代價過大,在這些問題上大家也逐漸有了共識。
西方鼓吹中國崩潰論,這是一種詛咒,說我們的制度必然崩潰,這顯然是違背事實。但是他們說的崩潰,并不是沒有可能。鄧小平同志講,特區(qū)搞了十幾年才有這樣的成果,垮起來可是一夜之間。一夜之間什么意思,就是崩潰了。蘇聯解體時間很短,也就是崩潰。執(zhí)政地位不鞏固,我認為也意味著有可能要崩潰。所以中央要求增強憂患意識,主要是要在大好形勢下,看到潛伏的危機,想辦法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大量的事實說明,人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問題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在如何解決上存在不同思路。
一種思路是繼續(xù)把蛋糕做大,推進經濟市場化、政治多元化、思想自由化,搞民進國退;另一種思路是全面地執(zhí)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就是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切實地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堅持改革開放、抓經濟建設、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加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防止兩極分化。我感覺,重慶是第二種思路。
突破口、前哨戰(zhàn)、主渠道
第一,把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走共同富裕道路,作為聯系和發(fā)動群眾,夯實執(zhí)政基礎的突破口。人民群眾是執(zhí)政之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些話誰都能講,封建帝王也能講,但是出發(fā)點不同。有的是為了個人、少數人的利益,有的是為執(zhí)政而執(zhí)政。重慶在執(zhí)政中,拿出了這些措施,我認為有一個共同的鮮明特色,就是緊緊圍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忠實地來踐行這一宗旨,因此,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政策比較,重慶的特點就是不繞著問題走,而是迎著問題走。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得民心,才能夠使我們的執(zhí)政地位得到鞏固。就是說,先要服務群眾,我們才可能組織和發(fā)動教育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他們自身的長遠和整體的利益,來奮斗。當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兩塊:
一塊是民生。所謂民生,就是人民眼前的切身利益。對于當前民生中的主要問題,重慶基本上都做出了回應。例如,老百姓的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養(yǎng)老難、出行難等問題,都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中央文件講,要高度重視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我認為重慶就是把這些要求都落到了實處。有的地方呢,是解決群眾上訪的事;有的地方呢,是群眾沒有上訪。重慶屬于后者,他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了就主動辦,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我的說法叫做“釜底抽薪”,叫“吃敬酒”,不要等到群眾鬧起來才去解決。有了這一條,上訪的人才能少,紅歌也才能夠唱起來?,F在有一個誤區(qū),一說到重慶經驗就說到唱紅,我認為這不是重慶的主要經驗也不是他的核心。把這個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做好,群眾自然就會從心里面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另一塊是共同富裕。這個問題比解決民生的問題還要復雜,超出了民生的范圍,屬于國民收入分配問題。重慶提出“共富12條”,力爭基尼系數從0.43降到0.35,城鄉(xiāng)差距降到2.5:1,一圈兩翼的差距降到2:1。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作為西部地區(qū),敢于提出這樣的標準是很不容易。共同富裕要的不是平均主義,而是要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不是要取消競爭,改變刺激創(chuàng)業(yè)的政策,而是要調節(jié)一些過高收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F在的政策,對私營、個體、外商,應該說已經照顧得很充分了。但是對多數群眾,我們現在不是要額外的照顧,而是要把本來屬于他們的還給他們。
“走民生路,念共富經”,就是在踐行黨的宗旨,就是在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就是在繼承黨的好的工作方法,就是在引導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政權,這是一個交匯點。中央強調要執(zhí)政為民、權為民所用,這也是檢驗各地黨組織執(zhí)政理念的試金石。資產階級政黨講自由、平等、博愛,就是不敢講共同富裕。
第二,把主動引導社會思潮、社會輿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意識形態(tài)陣地、增強執(zhí)政思想的前哨站。黨的各級領導沒有人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也沒有人反對馬克思主義,但是重視的程度和認識看法不同,因此做法是不同的。當前電視、高校講臺、青少年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和這個有關系。關于意識形態(tài)思想文化工作,掌握思想教育是我們黨第一等的要務,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但現在許多地方的黨委還沒有抓思想問題,或者抓得很少,這主要是因為忙,但是一定要抓。所謂抓,就是要把這個提到議事日程,各地黨委書記應該親自抓這個問題,只有正確認識,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現在有一種提法: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對此我們要警惕。胡錦濤同志指出,經濟工作搞不好要出大問題,意識形態(tài)搞不好也要出問題。如果不敏感,不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引導社會思潮、社會輿論,就會危及黨的地位。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識形態(tài)工作。
重慶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一把手親自抓,開展唱讀講傳、干部大下鄉(xiāng),把衛(wèi)視改成公益頻道、紅色頻道,讓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等等。這些確實都體現了中央的精神,而且是主動出擊,不是被動防守,也不是掛免戰(zhàn)牌?,F在重慶做這些,使得干部群眾的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這在其他地方確實是少見的。
第三,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現場辦公,作為加強干部隊伍思想作風、能力建設,考察培養(yǎng)接班人,鞏固執(zhí)政主體基礎的主渠道。
小平同志講,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fā)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關鍵在于人。怎樣教育人、發(fā)現人、選拔人,辦法很多,就是讓干部到基層、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去。十七屆四中全會講,培養(yǎng)優(yōu)秀、有前途的干部,扎實做好隊伍建設,重慶的實踐就是在具體化。重慶開展“三項活動”,推進“三萬計劃”,固然有利于改變機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力爭把問題解決在下面,增強干部的群眾感情,改進干部的作風,提高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考察、發(fā)現、選拔干部,為我們黨的事業(yè)、為鞏固黨的地位培養(yǎng)接班人。
眼光向前,眼睛向下
從以上三個做法,可以看出來,重慶實踐有五個特點,體現和貫穿在各個方面。
一是真心實意、真抓實干,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真心實意,對黨中央各項部署、對人民群眾反應最強烈的問題真抓實干,不玩虛的,不兜圈子。有了這一執(zhí)政理念,什么事情都能落實。
二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人民?!俺x講傳”為人民,民生為人民,“三進三同”也是為人民。老百姓有了安全感,干部才有安全感。否則,老百姓沒安全感,干部也是坐臥不安。
三是眼光向前,眼睛向下。眼光向前才能看得遠,眼睛向下才能看到基層。
四是求真務實,敢于創(chuàng)新;點子多,真正抓到要害處。重慶有新的思路、新的招數,同時又滲透著黨的傳統(tǒng)作風,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大方向是新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走一些老路,只要有效也不是不能走的。我們對老路要辯證地看,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你說他是老路還是新路?其實他既是老路也是新路,既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又根據時代的特征寄予他新的特色,所以他既不完全跟過去割裂,是從過去走過來的路,又加了很多新的內容,可見其中既有新成分又有老的做法。對老的東西要去分析,對于新的東西也要分析,要打破老框框也要打破新框框。老辦法中,好的照樣用,新辦法中,不好的照樣可以廢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幾年重慶經濟發(fā)展,老百姓心情舒暢,說明路子走對了。
第五,貫穿始終的是“兩手抓兩手都硬”,這不多講。
重慶的實踐對豐富黨的執(zhí)政經驗意義重大,對黨的長期執(zhí)政、國家的長治久安,同樣有著巨大的意義。對西部地區(qū)有意義,對全國同樣有意義。重慶能夠做到,東部沿海更應當能夠做到,關鍵在于想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