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雜
今年50歲的米歇爾·馬爾泰利出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郊外的一個貧民窟里。他小時候雖然很窮,但卻非常愛好音樂及歌唱,從15歲就開始奔走于各地演唱,經過十來年的努力,馬爾泰利終于成為了一位大歌星。
長期以來,海地政府非常腐敗,為民眾所做的服務簡直少之又少。馬爾泰利頓時覺得自己唱的那些纏綿悱惻的情歌實在太沒有意義,他覺得自己應該用最真的心,唱出百姓的疾苦,唱出百姓的吶喊和呼喚,用歌聲努力去改變他們的生活。
只用了幾天時間,馬爾泰利就寫了一首名為《改變》的歌曲:“有責任改變他們的人只做旁觀者,人們的生活水深火熱,太陽沒有溫暖的光,全是無情的火……”這首幾乎是憤怒地“諷刺問責歌”問世后,幾乎讓所有民眾都產生了共鳴。1992年,馬爾泰利干脆寫了一首《為什么我不是總統(tǒng)》歌曲,里面唱出了自己想改變百姓生活而沒有“舞臺”的遺憾。他在這首歌里甚至寫進去了許多“治國意見”,受到無數(shù)海地人民的熱捧。
馬爾泰利之所以要問“為什么我不是總統(tǒng)”,并不是在渴望聲名和權力,他只是希望能夠有一個舞臺去改變貧困百姓的生活。馬爾泰利的歌讓民眾在他身上看到了隧道盡頭的亮光。海地政府面對百姓生活的無為,讓馬爾泰利所主張的“改變”獲得了海地人民的支持,日益深入人心。這也是這個飽受地震、暴力、腐敗和瘟疫之苦的海地所需要的。
時間輾轉來到2010年。不少海地人民已經對政府喪失信心,最近的一次強地震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海地依然是滿目瘡痍,僅有5%的地震廢墟被清理,大約81萬災民仍住在條件惡劣的帳篷中,特別讓人氣憤的是,在2010年聯(lián)合國機構對180個國家進行的腐敗調查中,海地位居第十。由于海地政壇腐敗嚴重,缺乏透明度,捐贈國也對海地政府官員失去信任,不敢將大筆款項交給他們支配。
幾十年的呼吁都沒能改變貧困百姓的命運,更沒能改變政府。馬爾泰利幾乎絕望了,然而就在這種絕望中,馬爾泰利心里猛地涌出一個沖動:競選總統(tǒng),用切實的行動去改變貧困人民的生活!2010年10月,馬爾泰利再次寫了一首同名新歌:《改變》。他在歌中說:“我想改變自己,我想改變每一個窮人,我能做歌星,更能當總統(tǒng),我要打擊腐敗,掃光行政機構的無能,減少失業(yè),給人希望。我要當總統(tǒng),讓窮人們走出帳篷……”
馬爾泰利的這首歌,得到了無數(shù)人的擁護,當年11月,他們把馬爾泰利推上了總統(tǒng)選舉的大舞臺。在次月的第一輪總統(tǒng)選舉投票中,海地的執(zhí)政團結黨竟然以舞弊取勝。這件事情被揭發(fā)后,所有的海地人都忍無可忍,全國各地相繼發(fā)生大規(guī)??棺h活動。大部分人民都把希望投到了馬爾泰利身上,他年富力強,擁有一顆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改變之心”。
2011年4月4日,總統(tǒng)選舉在海地首都太子港進行了第二輪投票,結果馬爾泰利得票率為67.57%,而他的對手馬尼加的得票率為31.74%,馬爾泰利以絕對優(yōu)勢戰(zhàn)勝對手,當選為海地的新一屆總統(tǒng)。
“我能做歌星,更能當總統(tǒng)!”這是一種志氣,更是一種大愛。從馬爾泰利的歌聲里,人們相信,他能為這個國家?guī)砟撤N新的希望!
摘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