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 小 平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甘肅 合作 747000)
民族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學探索
縣 小 平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甘肅 合作 747000)
對民族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改革進行了探索,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激發(fā)民族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民族院校;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是甘肅省唯一一所民族師范高等院校,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學院主要面向甘肅省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及周邊川、青、藏、滇等民族地區(qū)招生,有藏、回、東鄉(xiāng)、布依族、朝鮮族和苗族等18個少數(shù)民族學生,少數(shù)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 70 %以上.現(xiàn)已建成以教師教育為主體,民族學科為特色,覆蓋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等3個主要學科門類的民族師范院校,有效地緩解了甘肅省及周邊民族地區(qū)高水平師資短缺的壓力,優(yōu)化了教育師資隊伍的結構.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來自僻遠地區(qū),經濟落后,文化基礎差,使得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計算機基礎差,語言基礎和文化基礎也很薄弱.因此,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將直接關系到當?shù)亟逃陌l(fā)展問題,對于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是面向對象程序開發(fā)的主要語言之一,是我院計算機藏文信息處理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也直接影響到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程序設計語言,要求學生掌握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掌握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的技術,理解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內容對普通班學生來說,都有點困難,更不要說對語言基礎差、文化底子薄的藏族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自然就會產生畏懼情緒.但是,這門課程的開設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和程序設計水平.為此,筆者對民族院校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承擔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占主導地位,但是,在實際的 Visual Basic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頻頻受到挑戰(zhàn).因此,在教學中,筆者不斷重新審視教師和學生的位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對課程提出整體的定位和把握;對各章節(jié)的重要知識點給出具體講解和重點介紹;除了這些知識的理解以外,還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尋求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方法,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VB程序設計方法,并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感受,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應從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角度去組織問題、講授課程,在講授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習慣,確定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力量,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由被動變?yōu)橹鲃?
在計算機藏文信息班 Visual Basic課程的教學中,筆者最初采用“講授為主,練習為輔”的方法,通過實踐檢驗是不合理的,是不適合民族班學生學習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方法.我院計算機藏文信息專業(yè)的學生入校成績均在400分以下,并且英語、計算機和數(shù)學底子都很差,對于這門課來說,在可視化界面設計和程序代碼編輯中,涉及對象的屬性設置,屬性名稱是由英文組成的,即使學生死記硬背記下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應用,這就給程序設計帶來或多或少的困擾;另外,程序設計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數(shù)學模型來解決,但是學生底子差,即使分析問題沒困難,但還是給不出全面的解決方案,這樣,程序設計就受到了很大影響.這些問題在筆者的教學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擔任 Visual Basic課程的主講教師的以來,一直擔任普通班的教學工作,第一次面對藏族班學生,主觀認為學生底子差,就采用了講授為主的方法,對所有知識點都給出詳細的講解,需要他們思考的問題,也一一列出來,給學生留的時間和空間相對較少,但學生理解差,理解速度較慢.因此,一學期結束,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
在后來的教學中,采用了“精講多練”[1]的方法,“精講”就是把控件的重要知識點羅列出來,再采用英語中分詞的方法來講解,比如,列表框的“MultiSelect”屬性,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將表示這個屬性的單詞分成兩個部分來講,“Multi”是多或復數(shù)的意思,“Select”就是選擇的意思,因此,組合起來就是多選的含義,這樣學生就便于理解、記憶.還有,將每個控件的重點屬性編寫成程序,比如,在講滾動條控件的 max、min、smallchange、largechange、value屬性時,將這幾個屬性放在了一個調色板程序中.界面設計如下圖1.
在程序設計時,首先在設計模式下,在屬性窗口給三個滾動條設置 max=255、min=0、smallchange=1、largechange=20、value=0,然后,在代碼窗口中設置代碼為:
圖1 調色板程序界面
在代碼的講解中,重點介紹滾動條的Change事件和Value 屬性的關系,以及RGB()函數(shù),同時,建議學生可以利用以前講到的控件數(shù)組建立一個滾動條數(shù)組,編寫程序代碼.這樣,在掌握滾動條基本屬性的同時復習了控件數(shù)組,還掌握了RGB()函數(shù),達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采用了“目的驅動”的方法,先給出程序實現(xiàn),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或者和同學討論,完成程序設計.雖然,學生不能獨立的解決問題,但是,這種方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民族班的教學中,筆者采用“少講多練,目的驅動”的教學方法,同時,利用編程講解基礎知識,加深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取得顯著的效果.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踐是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強調編程能力和上機調試能力,每個上機題目要求學生自己完成分析過程、設計過程、程序調試過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導和答疑解惑的作用.學生通過上機實踐,不僅要鞏固所有知識,而且還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因此,在實踐教學的改革中,首先,從實踐題目的數(shù)量和內容上改革[2].實踐的題目和內容,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上機實踐都很多.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具代表性的一些題目,重點講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教學中,在題目和內容的選取上,采用代表性和知識性相結合的上機實踐內容.這樣,學生通過練習,就可以掌握基礎知識,同時,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實驗報告的數(shù)量上也做改革.不再要求每個實驗題目都必須交實驗報告,如果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應付、抄襲實驗報告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fā)生,一般要求學生書寫的實驗報告為綜合性強、設計要求高的一些實驗題目,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學生的時間,而且避免了應付、流于形式等問題出現(xiàn).總之,筆者要求上機實踐精益求精,不該浪費的時間和精力,就不浪費,要切實起到效果.
有人說,學習是為了考試,只要考試過關就行了.然而,這門課不是僅靠突擊就能解決的,是需要長期積累、鍛煉,才能形成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僅靠考試是不能體現(xiàn)學生水平的.因此,在平時的訓練和學習中,就注意嚴格要求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每次要求訓練的題目,都要上傳到教師機,并對程序設計結果給出平時成績,并將這些成績作為學期末成績中很重要的部分,同時,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講解.經過平時的嚴格要求,發(fā)現(xiàn),在課程結束時,學生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編程規(guī)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考核是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方式,試題改革也是很關鍵的,試題的改革中不僅要檢測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檢測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程度.因此,在考核試題中,減少了記憶題目的數(shù)量,增加了知識靈活性的一些題目,比如,讀程序寫結果和程序設計等題目.這些題目的增加,不僅考查了基礎知識,同時,也考查了對知識的靈活應用.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注重管理和要求,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為民族院校的一名教師,在VB課程的建設和改革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是存在許多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式和教學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但筆者相信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一定會找到適合民族院校學生學習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
[1] 宋玉海,李錫柞,王玲芬,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05):91-94.
[2] 賀海暉,石林祥.關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10):37-38.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Teaching in National College
XIAN Xiao-p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ezuo, Gansu 747000, 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reforming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urriculum in national institutions.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we hope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of learning computer science, to improve their programming skills and to train th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National institutes;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s
G642;TP311
A
1673-2065(2011)04-0083-03
2010-12-15
縣小平(1979-),女,甘肅隴西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講師,工學碩士.
(責任編校:李建明英文校對: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