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黎宏
守住清廉之寶
文/吳黎宏
《左傳·襄公十五年》記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好拍馬逢迎的人,送給宋國京城長官子罕一塊寶玉,子罕沒有收,對那人說:“你以寶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你把寶給了我,丟了寶玉之寶;我收了你的寶,丟了不貪之寶,倒不如各自都保住自己的寶吧!”
廉潔不貪是為官之寶,人人都應守住它,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守好它。因為貪欲之癥往往不可治,人一旦貪心太熾,就容易見利忘義、利令智昏,不落得個身陷牢獄、人上刑場就不會醒悟?!恫烁T》有云:“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p>
要守住廉潔之寶,對手握權柄的領導干部來說并非易事。一個人一旦有了“權”,立刻就會變得光彩奪目、引人注目起來,“金彈”、“銀彈”、“糖彈”、“肉彈”便會一起掃來,很容易變成眾“矢”之的,要擋住進攻,非拿出“不貪之寶”來不可。倘若一時頭昏,做個裂縫臭蛋,賄賂的蒼蠅馬上就會鉆進來。另一個原因是有些人做了官、有了權,但沒有受到有效監(jiān)督,天天生活在奉承和好話當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久而久之,臉變闊,膽變大,手變長,心變貪,奉行“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大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把官場當市場。少數(shù)官員不僅對賄賂來者不拒,甚至還伸手卡拿索要,大撈特撈,做了欲海的貪心漁父。
要守住廉潔之寶,切不可有僥幸心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即使能掩蓋一時,也不能掩蓋一世。況且,以權謀私猶如吸毒,最易上癮,有第一回便有第二回,吸得越多,欲壑越難填,一旦東窗事發(fā),則悔之晚矣。有道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東漢楊震赴任途中,有人夜送千金于他,他不肯受,行賄者說:“暮夜無知者?!睏钫鹫f:“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行賄者羞愧而走。古代官宦尚且能避賄如瘟,清廉自守,作為現(xiàn)代領導干部,則更應戒貪戒奢,一腔正氣,一身清白。
要守住廉潔之寶,就必須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時時刻刻按人民公仆要求自己;就必須正確對待權力,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人民群眾辦事的,不是用來為自己謀私利的;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事業(yè)心抵擋貪心,以高尚的追求滌蕩污穢的私念,過好親情關、金錢關和美色關,以奉獻社會、造福一方為最大滿足,不斷攀上人生的高境界,使廉潔之寶始終熠熠生輝。?